“多位一体”共同推进幼儿启蒙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己动手建设园区环境
  我们利用园内可用空间见缝插绿,为幼儿还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种植蔬菜和培植花坛里的花,并且老师带着幼儿利用废旧的材料共同制作告示牌如“花儿好看我不摘”、“我還小,请不要踩我”、“今天你给我喝水了没有”、“我和绿叶是朋友”等宣传语,这不但让幼儿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而且这些简单易懂的宣传语还能滋润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日常生活中主动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引导是随时随地进行的。记得有次小朋友们在做手工,大家都能按照要求,把剪下来的废纸放在纸篓里,只有个别幼儿把剪下的碎纸随手一扔。手工结束后,我请小朋友坐坐好,请他们听听教室有什么声音。有人说:“风的声音”、有人说:“小鸟的叫声”、还有人说:“骑车鸣笛声”答案各种各样。我说:“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对,是‘哭’声。”小朋友非常惊奇的看着我,觉得不可思议,没有看到谁在哭啊。我指指地上的纸屑,说:“是这些纸屑宝宝在哭,告示我说有些小朋友把他仍在地上很疼,还和它的朋友分开了。”这时小朋友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有的说:“不能把这些纸屑仍在地上,会污染环境的。”、还有的说:“把纸屑仍在地上,会把地弄的很脏。”
  可见,我们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让幼儿接触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行为认识统一起来,完成内化的过程。
  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育
  在常识课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水”、“声音”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有益,教育幼儿不喝脏水和没煮过的水,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制造噪音;在美术课中,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把材料带来幼儿园。组织幼儿共同动手制作小制作,进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曾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幼儿双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运用五彩的画笔,画“环保宣传画”;在语言课中,通过看图讲述,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在艺术课中,可以教幼儿环保的歌曲如《大树妈妈》让知道保护树木,不破坏自然环境。
  除了在以上教育领域外,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活动把环保教育渗透进去。例如:游戏“绿色的地”,请十几个幼儿扮演小动物,然后请他们到边上去玩,当听到“回家”的口令,这些小动物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每次回家,家里的地(拼版)就会少一块,其中就有个小动物不能呆在家里。等所有的地有拿走,小动物都没了。最好所有的人都回到教室,围坐在一起开展讨论。幼儿在游戏中明白:草地可为人提供歇凉,树木是小鸟的栖身的好地方,又可以制造氧气,为人类提供清新的空气。然后引申到怎样保护草木、动物,保持生态平衡。在游戏中,幼儿既增长了环保的知识,又掌握了环保的技能,还获得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家校结合
  为了使环保教育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每学期的“科技小制作”活动中,我们会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科技类作品,在活动中他们利用废纸、易拉罐、碎布、豆类、塑料袋、废旧的纸盒等材料制作了很多有创意科技制作,从中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垃圾的环保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的过程中,不但使幼儿获得大量的环境保护的感性知识,同时又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平时,倡议家长多读环保类的文章和资料,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不开无人灯、不乱扔杂物、不适用一次性物品等,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给幼儿做个好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教育、影响幼儿。
  五、开展专题活动
  开学初,制定一系列的环保专题活动,如《我是环保小卫士》、《寻找绿色》、《地球清洁工》等等。活动开展时,我们会组织幼儿参观周边的环境,通过参观,他们发现河水污染严重,河里漂浮垃圾,臭气熏天;马路上的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有些汽车还排放出黑黑的浓烟;公园的草坪上时不时的出现塑料袋和瓜皮果壳等等。同时,还带幼儿去看环境优美的地方,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去欣赏清澈的河水、倾听鸟儿的鸣叫、呼吸清新的空气,小朋友们尽情的玩耍,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美好的风景。通过这些环境的对比,幼儿深刻感受到,哪里的环境美,哪里的环境不美。知道污水与纯净水、废气与清新的空气、好听的声音与噪音的差异和害处。懂得优美舒服的环境人人都爱,肮脏破烂的环境会令人厌恶,从而使幼儿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做起,最后,还帮组幼儿树立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观念。
  六、结合国内外法定节日
  结合国内外法定节日,让幼儿从小就养成关注国内外节日,了解国内外节日。比如3月12日植树节,首先,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相关知识和植树造林的好处,接下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为花儿、树木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让幼儿欣赏图片、看录像、参观社区环境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通过保护环境来保护我们的地球。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可以组织幼儿画“环保画”来向世人宣传环境知识。在“世界无烟日”请爸爸停止抽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又污染环境。在“世界粮食日”组织幼儿去田里看农民伯伯种田,使幼儿懂得把米种出来需要花掉农民伯伯多少汗水。让幼儿知道节约粮食,用餐不掉米粒,并督促其他人不浪费。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家长和幼儿都能愉快地接受并十分欣赏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和行为,给我们的环保教育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以上6种方法开始简单,但却渗透到了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多位一体”加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达到启蒙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常州钟楼科技实验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今天,家里来了一些亲戚,表弟、表姐也来了。  吃過午饭,我们小孩到房间里玩。我和表姐进行背古诗比赛,我刚背“鹅,鹅,鹅”,表弟赶紧接上:“曲项向天歌。”表姐背:“床前明月光。”表弟又来一句:“疑是地上霜。”我和表姐叫他“插话小王子”。  进来拿东西的妈妈听到了,说:“哇,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这么厉害,都赶上你们了。”得了表扬的表弟更得意了,又背起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姐悄悄对
一、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课题探究的缘起  1、国内教育现状带来的深思。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让学校在孩子们眼里成为了刑场,所谓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的作业既单调又枯燥,毫无乐趣,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遏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就无从实现对于知识的自主建构。  2、美国教育带来的感触。美国小学生作业其实也不少,但他们的作业重在实践,内容延伸至社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如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回乡下奶奶家。  奶奶养了一群可爱的小鸡,嫩黄嫩黄的,它们跑来跑去,就像行走的小毛球一样。奶奶把米粒、菜叶扔在地上,它们就从很遠的地方跑过来,开心地边吃边唱歌。我请奶奶让我来喂小黄鸡,奶奶同意了。  怎么喂呢?我想起来江老师在数学课上说过,就连小动物都能分辨“多得多”和“多一些”,所以我想做个实验,试试看小黄鸡能不能认出哪个碟(dié)子里的米粒多。我先把小黄鸡用鸡笼罩(zhào
科学课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提供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器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充分、细实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首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下面就科学课的课前准备谈谈本人从教多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老师科学知识的准备  老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知识水平要处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果,我们能引领孩子走进诗的世界,背诵经典古诗文,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更多的则是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根的人。    一、孩子带给我的灵感  记得有一次在北海双语学校听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咏鹅》。当老师问道:“鹅啊鹅,你伸长脖颈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孩子大方而天真的说:“它身长脖颈看到了你,你在赏鹅啊!”会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这掌声为的是孩子的天真,为的是孩子的与众不同,为的是
先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令文明的星火光耀世界成为一种可能。而阅读,把这种可能化为了现实。还记得童年时读的那篇《数星星的孩子》,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让童年的我第一次仰望星空,第一次思考“星空中有什么?”。课外阅读把一颗颗好奇的种子种在了我们年少的心田。  在高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把握时代的科技进展,关注科普阅读是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引入了大量的科普读
2011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本市小学《科学》说、讲、评教学比武,活动安排在本市比较有名的一所小学举行。  组委会的精心布置让活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经过第一轮激烈地说课比拼,我幸运的进入到下一轮的讲课比赛中。根据要求,我要现场做一节20分钟的《科学》微型课。授课对象是该校四年级某班的学生。比赛规定可在上课前一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学生,于是在组委会安排下,我在授课的前一天下午开始了与这些陌生孩子
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离不开“读”。学生对文本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语句,熟读体验情感。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读”的形式来达到其效果。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体味情感,明情悟意。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训练语文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静思会文 品读词句  
幼儿園新《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只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而我園地处农村,身边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化资源,引导幼儿在主题探究活
一、引言  小学数学对于认知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基础性教育课程,它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和个人逻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题,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使教师刻意回避错题。事实上,教师应该以十足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错题,帮助学生寻找错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的对题目打下正误的符号。因为,错题常常是数学教学中忽视的部分,教师更多的关注对题的多少,这是我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