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孩子,不能小恩小惠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第十三》
  月考成绩与肯德基
  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就职于银行的高级理财师牛海潮和我谈起了家庭教育问题。他的儿子牛牛和我女儿同岁,正上初一。
  牛海潮说,前不久他家所在的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肯德基快餐厅。他开车送牛牛上学时,快餐厅正举行开业仪式,热闹非凡。牛牛把头伸出车窗看,很激动地说:“老爸,这次月考我要是考好了,你带我来吃一次吧?”牛海潮问:“怎么才叫考好呢?”牛牛很谨慎地想了想,说:“名次进班里前10名,怎么样?”牛牛以往考试的名次徘徊在班里第20名左右,今天有此信心,牛海潮大喜,说:“没问题,只要你进班里前10名,别说一次,就是每周来吃一次也可以!”牛牛很兴奋,伸出手来与爸爸拉钩,表示一言为定,不得反悔。
  “后来怎么样?”我问。
  “嗨,别提了!”牛海潮摆了摆手,说,“那次月考,牛牛没进步,班里第18名。”
  “那还去肯德基吃饭吗?”
  “当然不去!跟孩子说事儿,要守信用,否则以后就甭想有规矩。我不懂家庭教育,但曾子杀猪的典故我知道,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牛海潮顿了一下,又皱起了眉头,“可是,问题来了。那家肯德基就在我家小区门口,每次路过时,牛牛都是又向往又沮丧的样子,让我看了心里犯酸,十分不忍。本来想悬个小赏,激励他努力学习,没想到弄巧成拙,给了他一次失败的打击,而且他还要时常重温失败的痛苦。这种折磨没准儿会伤害他的自信心,这可怎么好?你给支支招儿。”
  我说:“其实你一开始就错了。想去肯德基吃个饭,是生活内容,月考成绩是学习内容,两者本来没什么关系,拿前者当奖励,与月考成绩挂钩,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为什么?你详细说说。”
  “用悬赏的办法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是家长常用的招数,也是非常不妥的招数。不妥有三。”我告诉牛海潮,其一,误导牛牛把去肯德基餐厅吃饭当成学习的目的,考试成绩成了他满足生活欲望的手段,成了实现物质目的的工具,这样看待学习,无疑是不可取的。其二,如果牛牛以后对肯德基的炸鸡、薯条不感兴趣了,那么他对学习就有可能出现懈怠。他会想,反正我也没有吃那顿饭,所以爸爸也不能对我的考试成绩有太高的要求,这样谁也不欠谁。他甚至会想,我已经讨厌肯德基的味道了,所以以后没有必要再刻苦学习了。其三,如果牛牛如愿以偿,用好成绩换来一顿美餐,问题更严重。他会以为只要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可以得到。“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思想。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学习好就可以为所欲为,即使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也会原谅。一旦形成这种思维,孩子就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长大以后指不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呢。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多有报道,不可不防啊!”我警告道。
  “说得在理。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牛海潮问。
  “很简单,就是把取得好成绩和满足生活欲望分开。做法是避免物质奖励,代之以精神奖励。当牛牛提出用月考成绩换取肯德基就餐的机会,你应该回答:月考是月考,肯德基是肯德基,两不相干。今天没时间了,改天爸爸带你来吃,好吗?至于月考,你进步了爸爸为你高兴,退步了爸爸陪你伤心,爸爸相信你会一直努力下去的。”
  牛海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想不到奖励孩子有这么多道道儿。我在想,以前我总是用发奖金的办法鼓励牛牛做家务,是不是也错了?”
  家庭义务与零花钱
  牛海潮告诉我,牛牛从上幼儿园开始,每月都有固定的零花钱,上学之前每月5元,上小学时每月10元,现在是每月20元。牛海潮想用这种办法让牛牛从小学习理财,养成量入为出、攒钱购物的好习惯。这样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他又向牛牛宣布了一项政策:做家务可以另外赚零花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他给日常家务明码标价,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比如,扫地一次0.5元,刷碗一次1元,洗自己的袜子一双0.5元,收拾房间一次1元,帮妈妈择菜、剥蒜每次0.5元……标价最高的是给奶奶洗脚,3元。
  我插话道:“让我猜猜看,你这个政策刚开始的时候很见效,不久就无疾而终了吧?”
  牛海潮一愣:“真神了!你怎么猜到的?情况正是这样。”
  我说:“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挣工资的做法是舶来品,从外国传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弊端很多,最大的弊端是容易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义务,就像父母承担大部分家务也是义务一样,为什么父母分文不取而孩子要得报酬呢?难道你是在着力培养牛牛的贪婪?”
  “按劳取酬是人的权利啊,怎么能说是贪婪?”
  “但并非所有的劳动都要取酬。比如牛牛参加100米赛跑,有出场费吗?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会收钱吗?做家务是义务,本不需要付酬,如果硬要付酬,就有误导孩子金钱观之嫌,让孩子认为钱是万能的,而且应该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对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总以为花钱就能解决,只要有钱就可以搞定一切,当然就不会脚踏实地地用功学习了。现在有一些孩子花钱雇同学做作业,还有的孩子花钱雇学长替考,就是这种教育方法的直接后果。这样的孩子,往往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误以为父母有钱,自己是钱的主人,可以用钱买到一切,其实恰恰相反,他早早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牛海潮默默点头,好奇地问:“刚才,你是怎么猜到我的政策没施行多久的?”
  我说:“首先,你悬赏做家务,给了牛牛一个心理暗示:做家务是无趣的劳动,必须给钱才有人肯做。所以,牛牛很难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更谈不上享受成就感了,他早晚会厌倦。其次,你悬赏做家务,给了牛牛一个逃避的理由:我不要你的赏金,自然可以拒绝做家务。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就瓦解了你的悬赏政策。不是吗?”   牛海潮羞愧地低下头,说:“可能我太着急了,急着把理财知识传授给儿子,没想那么多。”
  我告诉牛海潮,给孩子零花钱,不能因为数目小就把它当成一件无所谓的事。有的孩子手头的零花钱太多,变得花钱大手大脚;有的孩子手头拮据,学会了偷钱。所以,零花钱的数目要与孩子的年龄相称。除此之外,通过引导孩子合理花钱,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钱的功能,切不可用小恩小惠误导孩子的金钱观。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说到金钱观,我和身为理财师的牛海潮似乎找到了共同语言,但他三句话不离老本行,总想打听我有多少存款,我随便给他一个数字,他马上帮我做方案,推销他的理财产品,让我拿到最高的投资收益。看来,他对牛牛的教育也会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于是我做手势打断他,把话题引到家庭教育上来。
  我问:“中国有个成语,叫‘欲速则不达’,知道典出何处吗?”
  “好像是出自《论语》。”
  “答对了。第二个问题,‘欲速则不达’只是前半句,下半句是什么?”
  牛海潮摇头,说:“我感觉回到小学教室了。别卖关子,快说!”
  我告诉他,下半句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三》中的原文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翻译过来就是:“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我说:“理财师是个很好的行业,可以帮助人科学管理财富,更幸福地生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理财也是道之一种。但是对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着急,更不能用小恩小惠误导他,否则,孩子的金钱观有可能被扭曲,甚至变成金钱的奴隶,将来做不成大事。泰戈尔有句名言: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不能在蓝天上翱翔了。卢梭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他们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说到底,会赚钱但不因为赚钱而失去自我才是真本事。”
  牛海潮说:“看来,我得好好想想,调整调整教育思路了。”
  “对,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楚问题的实质,消除错误认识,然后才能一通百通。”我进一步引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如何对待钱,与如何对待学习是同一条思路。对钱的认识和态度少一点功利,少一点崇拜,结果是越挣越多,也越有意义。钱只是实现生活目标的一个工具,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同样,越是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而学习,为进入名校而学习,尽管暂时取得好成绩,但由于缺乏理性的学习目标,成绩就会越来越不如意,孩子也会越来越厌学,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要奖励孩子,应注重精神奖励,以免对物质利益的欲望干扰孩子本来纯净的价值观,使孩子失去奋斗的目标。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前期学习,然后课堂交流,把数学知识蕴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动态生成中引导学生梳理和应用原来零散的、不系統的知识。   [关键词] 前期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学生课前已积累大量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但都是零碎的,可以采用“预学卡片”,让学生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在动态生成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一、课前预习  1.每人收集两到三张年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应当珍视孩子的生命与人格以及情感与智慧的生长。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与尺度上,我校在承传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教育”的办学主张,并试图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子”为出发点与归宿,实现对学校教育的一种内在超越。  一、“尊重教育”办学主张的提出及思考  1.“尊重教育”的内涵与要义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教授,在离开农村老家二十多年后,带着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返回自己出生的小山村。他要让儿子在爷爷奶奶那里接受一次别开生面的人情世故教育,教会孩子爱与感恩。  苦恼,儿子的心太冷漠  现年42岁的王新宇是沈阳市一所大学的副教授,妻子任晓红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夫妻俩教书育人,工作勤勤恳恳,在单位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可15岁的儿子王鲲鹏却是两人的心病。  小鲲鹏两岁多的时候,王新宇
有人说,夫妻是“最亲密的敌人”,可谓一语道破夫妻关系的实质。现实生活中,夫妻相处难免会发生冲突,或争吵,或冷战,甚至大打出手,都试图令对方就范。但是,在不和睦的夫妻关系中,受害最深的往往不是冲突双方,而是年幼的孩子,所以,有教育专家说,夫妻冲突,其实是夫妻联手伤害孩子。  夫妻冲突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夫妻应该如何减少乃至杜绝冲突?发生了冲突之后如何善后,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本刊记者采
有些宝宝原本聪明伶俐,但后来出现丢三落四、反应迟钝的现象。这让父母感到纳闷和焦急:宝宝怎么变笨了?此时,焦急的父母不妨静下心来,找找令孩子变笨的原因。  有害金属元素是生活中影响宝宝智力的“祸首”之一,以铅、铝危害最大。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就可造成宝宝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宝宝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联词: 课外书 考试 回答 原谅 椅子 悄悄 错过 建议  我盼望着  ●河南省宜阳县  中街小学五(6)班马懿     我坐上椅子飞船,穿越时空,来到快乐星球,只见艾克正坐在电脑前回答老顽童爷爷的问题,身边摆满了花花绿绿的课外书。我悄悄对艾克说:“快考试了,能帮帮忙吗?”艾克说:“我建议你还是努力复习吧!”我说:“考不好,回家就是暴风骤雨……”艾克无奈,把神奇的万能笔借给了我。考试结果,我竟然得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顺势而为,变为“云端峰会”:与会嘉宾和观众既有传统的线下现场讨论,也有很多采取了“云上沟通”的形式。  “我想我可以用爱的信念,和你们一起温暖人间。我想我可以改变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园……”悠扬的旋律飘扬在浦江两岸、全球云端。这首全球首支AI作曲并由虚拟人物合唱的歌曲《智联家园》,传递出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智联世界、共同家园。  这也正是当下,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娇小、调皮、可爱,拥有大人们所羡慕的暑假,却又忙于穿梭在电视、电脑和各种补习班之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学生。  还有这样一群人,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在职业联赛中传球射门,拥有丰富的足球专业知识和充沛的体力精力,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足球运动员。  今年七八月的郑州,当他们遇上他们,一个全新的暑假开始了——2013阳光足球夏令营。  7月8日下午3点,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
美国的中小学校很重视开学阶段对孩子的心理调试。开学这天早上,老师通常站在教室门口,亲切而庄重地和每一位学生握手。仅这个欢迎仪式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每个学生都同样受到重视,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的心情放松了,开学恐惧自然会少许多。  开学伊始,学校大多要将新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及新学期学校的活动安排告诉学生和家长,便于家长安排时间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中来,学生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今年32岁的佟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一家银行分理处做保安。他的儿子睿睿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因为睿睿不爱学习,佟先生忧心如焚,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我咨询。  佟先生固执地认为,睿睿不爱学习是基因不好。“草民的儿子只能当草民。”他垂头丧气地说,“我小时候就讨厌学习,天天想办法逃学,不得已才当兵的。睿睿这熊孩子跟我一个德行。”  “既然你已经认命了,还来找我做什么?”我不客气地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