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健身健美教学中,音乐的科学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音乐中掌握健身健美知识,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借助卡点来完成各项动作,实现运动与休息的完美结合,改善自身体质。本文对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希望对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健身健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133
目前,健身健美作为推行最广泛的体育运动,对于提高操练人员身体素质和技能、促进肌肉发展、完善形体塑造有显著效果。在健身健美中,也可达到情绪上的释放,缓解身心压力和负担。而音乐作为健身健美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措施,可以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应加以重视。
1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激发情感。健身健美教学中使用的音乐多以爵士、摇滚等快节奏歌曲为主,这类歌曲能够在增强人们运动激情的同时,营造活跃的环境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
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要领。通过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曲调的转折进行动作变化和衔接,在音乐辅助下,深化记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在音乐出现后,先大脑一步做出动作,加强训练效果。
三是加强健康审美意识。健身健美教学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形体结构,增加健美肌肉,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美的塑造过程,而音乐在这一环节起到熏陶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审美意识,有侧重性的加以锻炼,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自身美感。
2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中音乐的目的是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后续教学活动中来,克服懒惰心理,充分调动身体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准备阶段的音乐可以欢快节奏的歌曲为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且该阶段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热身效果,让学生舒缓关节,激活身体肌肉,避免后面练习中危险的发生。如《韵律操》《兔子舞》这两首音乐,在准备阶段按照顺序定时播放,前者是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大脑皮层,激活反应时间,后者则是调动身体肌肉,自由发挥各种动作,舒缓关节,减少课堂训练中拉伤等问题的出现,更好的调整身体状态。
2.2学习阶段
健身健美教学中,教师需按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动作教学,而这时的音乐选择,要求以舒缓音乐为主。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正在集中注意力的听教师讲学,如果使用欢快的音乐,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新动作学习上,容易出现不了解要点,训练处出现问题的可能。舒缓音乐可缓解学生压力,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习阶段的音乐可以古典音乐为主,如《G弦上的咏叹调》《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仲夏夜之梦》等,以改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记忆。
2.3练习阶段
健身健美教学中,整堂课的重点应该在练习上,这也是教学中耗时最长的环节。学生要将教师讲解的动作反复演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练习中,动作单一性强、强度大,这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躁、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该环境下,音乐的选择应注重明快、清晰、层次分明、规律等特征。很多健身健美教师都会采取自己拼接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练习任务,掌握动作要领。如体育教师会借助密度不同的音乐制作,科学划分学生的训练密度,以音乐为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动作技能的掌握。如果是小幅度训练,播放音乐每分钟节拍会控制在130-150左右,大幅度训练则会将音乐节拍控制在每分钟160-180左右。按照音乐节拍的变化,调整训练内容,增强训练效果。
2.4放松阶段
学生在经过高强度学习后,身体处于透支疲惫状态,这时需要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动作,缓解学生的疲劳。一般情况下,放松阶段音乐的选择会以具备优雅意境、节奏缓慢的音乐为主,如《回家》《梁祝》《渔舟唱晚》等,音乐播放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展开拉伸动作,真正放松肢体,拉伸后闭目平躺,感受音乐的意境,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之中,降低疲劳感和紧张感。同时这一过程中,也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缓解身心的不良反应,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3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节奏上的匹配。音乐虽然是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辅助工具,但在引导动作、增强学生肢体表现力上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务必按照健身健美内容进行音乐选择,提高两者匹配度,继续后续训练活动。音乐可调动学生内心情感,根据节奏变化挥动四肢,形成优美的动作,在音乐感染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动作发力点、着力点,了解动作要领,保证动作准确性,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在选择音乐时,需考虑健身健美动作、音乐借组的互相匹配问题。配乐方面,应根据编排动作,选择合适音乐。或选择音乐之后,再编排健身健美动作。不管选择何种配乐方式,均应遵循音乐节奏和动作的互相匹配原则,根据不同节奏、重音和节拍,确保动作难度和组合的一致性。
二是风格上的匹配。若想突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需要对音乐风格加以科学把控,并要求训练或表演服装、动作均同音乐风格完美契合,提高教学质量。
健身健美教学中的各种动作均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常见动作的重组和美化,学生若想掌握动作要领,就应对动作真谛加以理解,再配以独特风格的音乐,直观演绎出来。健身健美动作其实较为死板,但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与灵活运用,可赋予其不同的生命力,即使是同一动作,在不同音乐的渲染下,也能够展现不同内涵,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如现代舞教学中,为体现技巧性,可选择狂放、强烈的音乐,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彰显视觉效果。
4结语
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音乐内容,使音乐风格随着教学内容的转换而发生变化,以此烘托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松华.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00(024).
[2]曾晓斌,杨全辉.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20,000(006).
[3]岳娟.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运动,2018,(22).94-95,87.
[4]何文华.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3,75.
[5]胡雪晴.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7).127-128.
[6]陈陈.新时代下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2).3-4.
[7]沈财利,陈浩庆.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0,(2).113-115.
[8]李阳阳,赵娟.论音乐与体育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8,(16).114.
[9]沈财利,周小丹,潘哲浩.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对健身健美教学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84-85.
[10]袁振丰.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20,(21).128-129,132.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关键词:音乐;健身健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133
目前,健身健美作为推行最广泛的体育运动,对于提高操练人员身体素质和技能、促进肌肉发展、完善形体塑造有显著效果。在健身健美中,也可达到情绪上的释放,缓解身心压力和负担。而音乐作为健身健美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措施,可以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应加以重视。
1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激发情感。健身健美教学中使用的音乐多以爵士、摇滚等快节奏歌曲为主,这类歌曲能够在增强人们运动激情的同时,营造活跃的环境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
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要领。通过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曲调的转折进行动作变化和衔接,在音乐辅助下,深化记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在音乐出现后,先大脑一步做出动作,加强训练效果。
三是加强健康审美意识。健身健美教学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形体结构,增加健美肌肉,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美的塑造过程,而音乐在这一环节起到熏陶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审美意识,有侧重性的加以锻炼,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自身美感。
2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中音乐的目的是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后续教学活动中来,克服懒惰心理,充分调动身体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准备阶段的音乐可以欢快节奏的歌曲为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且该阶段的音乐也具有一定的热身效果,让学生舒缓关节,激活身体肌肉,避免后面练习中危险的发生。如《韵律操》《兔子舞》这两首音乐,在准备阶段按照顺序定时播放,前者是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大脑皮层,激活反应时间,后者则是调动身体肌肉,自由发挥各种动作,舒缓关节,减少课堂训练中拉伤等问题的出现,更好的调整身体状态。
2.2学习阶段
健身健美教学中,教师需按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动作教学,而这时的音乐选择,要求以舒缓音乐为主。这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正在集中注意力的听教师讲学,如果使用欢快的音乐,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新动作学习上,容易出现不了解要点,训练处出现问题的可能。舒缓音乐可缓解学生压力,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习阶段的音乐可以古典音乐为主,如《G弦上的咏叹调》《D大调第五号大协奏曲》《仲夏夜之梦》等,以改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记忆。
2.3练习阶段
健身健美教学中,整堂课的重点应该在练习上,这也是教学中耗时最长的环节。学生要将教师讲解的动作反复演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练习中,动作单一性强、强度大,这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躁、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该环境下,音乐的选择应注重明快、清晰、层次分明、规律等特征。很多健身健美教师都会采取自己拼接音乐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练习任务,掌握动作要领。如体育教师会借助密度不同的音乐制作,科学划分学生的训练密度,以音乐为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动作技能的掌握。如果是小幅度训练,播放音乐每分钟节拍会控制在130-150左右,大幅度训练则会将音乐节拍控制在每分钟160-180左右。按照音乐节拍的变化,调整训练内容,增强训练效果。
2.4放松阶段
学生在经过高强度学习后,身体处于透支疲惫状态,这时需要一些舒缓的音乐和动作,缓解学生的疲劳。一般情况下,放松阶段音乐的选择会以具备优雅意境、节奏缓慢的音乐为主,如《回家》《梁祝》《渔舟唱晚》等,音乐播放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展开拉伸动作,真正放松肢体,拉伸后闭目平躺,感受音乐的意境,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之中,降低疲劳感和紧张感。同时这一过程中,也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缓解身心的不良反应,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3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节奏上的匹配。音乐虽然是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辅助工具,但在引导动作、增强学生肢体表现力上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务必按照健身健美内容进行音乐选择,提高两者匹配度,继续后续训练活动。音乐可调动学生内心情感,根据节奏变化挥动四肢,形成优美的动作,在音乐感染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动作发力点、着力点,了解动作要领,保证动作准确性,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在选择音乐时,需考虑健身健美动作、音乐借组的互相匹配问题。配乐方面,应根据编排动作,选择合适音乐。或选择音乐之后,再编排健身健美动作。不管选择何种配乐方式,均应遵循音乐节奏和动作的互相匹配原则,根据不同节奏、重音和节拍,确保动作难度和组合的一致性。
二是风格上的匹配。若想突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需要对音乐风格加以科学把控,并要求训练或表演服装、动作均同音乐风格完美契合,提高教学质量。
健身健美教学中的各种动作均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常见动作的重组和美化,学生若想掌握动作要领,就应对动作真谛加以理解,再配以独特风格的音乐,直观演绎出来。健身健美动作其实较为死板,但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与灵活运用,可赋予其不同的生命力,即使是同一动作,在不同音乐的渲染下,也能够展现不同内涵,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如现代舞教学中,为体现技巧性,可选择狂放、强烈的音乐,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彰显视觉效果。
4结语
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音乐内容,使音乐风格随着教学内容的转换而发生变化,以此烘托教学氛围,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松华.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00(024).
[2]曾晓斌,杨全辉.音乐在健身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20,000(006).
[3]岳娟.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运动,2018,(22).94-95,87.
[4]何文华.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3,75.
[5]胡雪晴.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之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7).127-128.
[6]陈陈.新时代下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2).3-4.
[7]沈财利,陈浩庆.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0,(2).113-115.
[8]李阳阳,赵娟.论音乐与体育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8,(16).114.
[9]沈财利,周小丹,潘哲浩.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对健身健美教学的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9).84-85.
[10]袁振丰.试论音乐在健身健美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20,(21).128-129,132.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