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与“would rather do than do”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o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would rather do than do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但这两个词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无法正确与汉语对应,而且无法厘清词组否定形式的情况。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提出拆解词组和将否定与动作结为一体两个教学方法,希望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would rather do than do;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在高一人教版的教学中,先后出现了prefer to doing,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would rather do than do 三个类似的用法。前者译为“更喜欢做某事或更愿意做某事”,而后两者一般译为“与其…不如…或宁愿…也不…”。这三个表达在深层含义中都有将两者比较并选其一的意思,但前者只表达出了比较的结果,结构相对简单,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也容易记忆和应用。但后两者者将比较的两者都被展示出来,而且存在于汉语意义顺序对调的问题,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一直有困难。本文就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与would rather do than do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两点进行探讨。
  一、 教学难点
  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would rather do than do译为“与其…不如…或宁愿…也不…”,但简单对号入座却不能适用于这个词组的理解。简单来说,如果将上文中提到的被比较的两者简化并区分为A与B,英文中的这两个词组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 中,比较后被“肯定”“偏爱”“更愿意”的动作都是A,例如:
  例1. I prefer to go to school rather than go to the park.
  I would rather go to school than go to park.
  而如果在中文中与之对应中文解释并不能简单按先A后B的顺序,事实上,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与其B不如A或宁愿A也不B”。所以例1 的翻译应该是:
  译1.我宁愿去学校也不愿意去公园。
  与其去公园,我不如去学校。
  由此可以观察到,如何将中英文中不同的逻辑顺序进行对应是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教学难点在于这两个词组的否定形式,加入“not”表达否定是很简单的,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would rather do than do 变为prefer not to do rather than not do, would rather not do than not do,唯一要注意的部分就是“to do”的否定为“not to do”。例如:
  例2. I prefer not to go to school rather than go to the park.
  I would rather not go to school than not go to park.
  写出这两个句子并不难,问题在于如何理解,进而教授给学生。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比较的两者简化为动作A 和动作B,两个短语就可以写为prefer not to do A rather than not do B, would rather not do A than not do B,但是理解这两个词组却不能用同样的思路指出比较的结果,因为学生在理解比较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其中的否定,而且学生也无法通过汉语解释迅速理清其中的逻辑:
  譯2. 我宁愿不去学校,也不不去公园。
  与其不去公园, 不如不去学校。
  大部分学生的思路在于理清主语时候更愿意去公园或学校,但是如何理清这两个词组的否定含义就是此次教学的第二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
  针对第一个教学难点,笔者提出的教学方法即拆开词组细节分析。第一个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中英文中不同的逻辑顺序进行对应,我认为应该从两个英文词组出发,完全理解两个词组是进行逻辑对应的基础,而理解这两个词组就要仔细为学生分析其中的关键词。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其中的关键词可以定位为“prefer”。“prefer”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即为“更喜欢”,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曾阐述过,这个词组的本质就是进行两者比较然后选择其一,“prefer”即意味着选择的结果,与之对应的必然是“宁愿……”“不如……”这样的字眼。例如:
  例3. John prefers to go climbing rather than...
  译3.约翰宁愿爬山也不……
  与其……约翰不如去爬山。
  同理,我们也可以在would rather …than…中找到一个关键词。我定位为“than”。“than”是一个介词,大部分用于比较,这个单词在两者比较中than 后接不被选择的动作,与之对应的必然是“也不……”“与其……”这样的字眼。例如:
  例4. John would rather …than go shopping
  译4. 约翰宁愿……也不去逛街
  与其去逛街,约翰不如……
  因此,将词组分开讲解,抓住一个关键单词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中英文之间找到对应。
  至于本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在授课时确实让笔者大为头痛,学生在到底更喜欢A还是更喜欢B,更讨厌A 还是更讨厌B的问题上困惑不解。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将否定与动作结合在一起视为一个动作即将“not A”等同于A,将“not B”等同于B。例如:
  例5. Lily prefers not to do her home work rather than not watch TV.
  Lily would rather not do her home work than watch TV.
  这两个句子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解释为“莉莉宁愿不做作业,也不不看电视。”但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汉语理解也存在问题是,又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将“不”和“看电视”视为一个动作,同理,将“不”和“做作业”也视为一个动作。这样,在上文将短语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清晰地分辨出这两个动作比较的结果。
  三、 结语
  prefer to …rather than 和would rather …than两个词组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初步理解和掌握也并不困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两个词组的难点攻克却不容易。首先学生在掌握初期习惯通过顺序记忆两者比较中被选择的动作,这对后面与汉语对应产生了记忆阻碍,所以在授课初始,引导学生通过拆解词组,找到关键词去记忆。其次,这个词组的否定形式在汉语中太过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否定含义和动作视为一个动作进行理解和记忆。综上所述,本文针对prefer to …rather than 和would rather …than两个词组的教学难点提出了笔者自身的观点,希望对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教学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作出贡献大大增加,全社会对生物科学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生物教师应该如何通过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来优化生物课堂,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本文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主体作用;优化课堂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
刘向荣,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三水区优秀教师,三水区名班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6年,担任过九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为人师表,成果累累,曾获佛山、深圳两市同课异构一等奖,佛山市政治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次佛山市原创题解题比赛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区奖励,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区两级科研课题。现任三水中学办公室副主任,三水区政治高考备考中心组成员。  一、思行合一,激情满
[摘 要]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传递方式逐渐从传统的链式结构传递转变为价值网络辐射传递。网络中所有的参与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实现协同生存,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服务模式,使得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经营效果远优于传统企业。针对“互联网企业如何嵌入价值网络,通过主体间的协同共生提升产品创新绩效的耦合机制”问题,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法,选取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从价值网络视角进行多元化路径分析。研究发现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不断更新其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的引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老师作为主导,指引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分享意识。由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中无法得到的教学效果,因此,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善小
[摘 要] 基于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个命题,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已经有许多的讨论。英美等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大致始于90年代初。在过去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否“市场化”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相对于社会大众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的背景下,“教育市
教育中,细节是最有魔力的。李镇西老师说过:细节即观念。这告诉我们:一名教师,如果注重教育细节,如果有捕捉细节的能力,定能成为一位感动学生、影响学生和推动教育的好老师。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中心段先清主任身上,那时他在观澜二中任校长。  那是一个万物皆充满朝气的早晨,他照例拿着一条凳子和一个听课本走在二楼的走廊上。一间一间地走过,教室里,老师们要么躬身在倾听学生发言,要么在激情讲解,要么
【摘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不少考生在复习文言文时轻阅读,重做题。其实,高考考纲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就是“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关键词】文言文;整体阅读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不少考生在复习文言文时轻阅读,重做题。其实,高考考纲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就是“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正确的阅
一、命题分析  (2017年I卷36题)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米—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
【摘 要】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词汇教学策略层出不穷,教师在实施词汇教学策略时应该遵循词汇的语境化、语用化和技能化的运用原则,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词汇教学策略进行整合。文章介绍了主题法、游戏法和情景法的整合,主题法、复现法和情景法的整合以及复现法和情景法的整合案例。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运用原则;整合  英国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