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oy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教师对数学思想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我们平时的考试中,几乎不涉及数学思想的考试,所以教师们对数学思想停留在口头上。数学基本思想是一种隐性的东西,这些体现的是数学素养。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数学思想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虽然数学基本思想已经成熟,但是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思想初出茅庐,需要教师分析、研究、尝试、探求的空间很大。以前的教学是按照知识确定教学思路的,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提升。其核心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当我们的视角转向数学基本思想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如何抽象、推理、建模和应用了。要落实到这些点上,我们就要聚焦过程,聚焦学生,聚焦如何将思想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这是一个需要探究、值得探究、必须探究的领域。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呢?
  数学思想的准则包括两条:一是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二是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思维的差异。这样数学思想归纳为:抽象、推理、模型。
  在新修订的课标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模型的思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这样的基本思想,笔者认为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浸润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想,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
  首先,逐渐抽象。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主题图,主题图的情境很多是生活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的表象容易被学生关注,而内部的规律性的问题不会被学生意识到。所以教师在处理这类型教材的时候一定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逐步感受到生活中隐含的规律。课堂教学中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回答,一般离不开情境图的具体情境,会有具体、直观的方式描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掉具体的情境化的东西,保留事物必要的元素,用简洁的语言或者符号去表示,这样就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其次,归纳推理。在实现了具体到抽象的过度之后,教师要有推理的意识,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意识,不仅仅猜想结果,而且要进行不同层次的验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学生有建立在这种经验基础上的相对抽象的经验,教师的作用是在这样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直观经验的局限性,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归纳的思想不仅重要,而且是必须掌握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从具体的特例中像非本质的广泛中推广,要归纳出更一般化的用字母和符号来表示,广泛地运用在其他方面。
  第三,模型应用。情境图中的是一种生活现象,但是可以通过抽象和推理变成数学上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数学模型,而要真正地成为学生意识中可以自由、灵活应用的模型,还需要对模型应用的条件、范围和方向等做进一步的研究。模型建立的初期,缺乏变式,学生只是机械地运用,教师要适时引导和指导,不断反思,体会阶段性的成果,也感受阶段性的局限性,感悟模型思想的规律性、必要性和简洁性,促进学生的模型思想的建立,整体认识数学模型。
  淡化模式,凸显思想。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蕴含教师对课程标准下教材的理解,蕴含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看不到什么模式,也看不到什么程序,课堂中更多的是有合作,课堂上很多时候是我来说,别人来补充,没有固定的程序,没有程序化的语言,都是鲜活的生成。这才是生命的火花,这才是真实的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习得的数学思想,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再发现”的数学思想。这个是数学的教育领域而言。真正的思想一定是朴实、自然,提法不那么刁钻和华丽;思想的形成需要氛围,对思想的追求不能太过刻意,要注意营造有助于思想生长的情景和环境。对思想的泛化的处理,搞出五花八门的思想类型,可能是无用功。
  数学基本思想本身反映了数学作为成长载体的教育价值,以它为目标,有可能使那些可以普遍迁移的,如兴趣、好奇心、洞察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养成成为现实。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课程目标,使得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发现习得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在探究过程中领悟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来龙去脉及用途。关注数学基本思想,有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教学状态;有助于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转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提供重要的支撑。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评估数学教学质量的深层标准,也是区分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关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在现行的实验教材中比比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切实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东观一学区东观小学 030900)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备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氛围、学习评价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992-7711(2014)09-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诸多教学行为的应然归宿。然而,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显性或隐性因素。在诸多因素中,“齐加尼克效应”就是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齐加尼克效应”与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做一探讨。  关键词:“齐加尼克效应”;高效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迁移能力。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研究迁移发生的条件,寻找促进迁移的策略,以此来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而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迁移能力;类型;条件;策略;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0  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
摘要:实验教学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实验室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阐明了学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中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具体到高中化学而言,本文将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5  一、引言  传统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能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因而无力组织学生的有效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仿语言,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语言,因此,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宽松学习氛围。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有关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