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在庙塔顶,注视着绿柳如烟的村庄,忽而茫然:这就是我的家乡吗?
未名河上雾霭飘荡,隐约缥缈,如同梦境。两三个人影走过,走进东边的谷场,走向西边的麦田。
农夫的歌咏不惊不懈,唯那如常流逝的岁月,在他们老树皮般黑皱的皮肤上留下痕迹。日行月走,斗转星移,他们却始终未歇下对生命不息的询问。
我们为什么而活?
风吹过来,扬起漫天的麦穗,也有漫天的阳光和尘灰。这种时候母亲往往会说:“玩远点吧,落了一身灰。”然后我看着她咳得弯下了身子。她的咽炎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听老人说菊花茶对咽喉有益,我和姐姐便各自提着竹篓,呼吸着草木的芬芳,漫山遍野地寻找。
记忆里村外的那座山,老柏树越发苍幽,浓荫下藏着一座幽静的古刹,风传夜晚有鬼魅出没。经过时,我们总要飞跑过去。之后站定,远远回望,惊觉它的安然祥和,又油然地后悔。
母亲经常对我讲大山另一面的世界。比如人声鼎沸的省会,夜无休无眠,火树银花直到破晓……母亲总说起远方,可能是出于向往,但更多的或许还因为一些别的。
蝉鸣时节,空气中散发着溽热的气息。河水越发清凉透彻,有好看的树花挣扎着跌落水中。孩子们纷纷赤裸地走进去。我也每天泡在水里度过一整个下午,往往要待到日没时分,母亲终于拿着枝条来寻我,才肯上岸,然后一路踏着温厚的晚霞回家,任凭自己的足音一再地轻敲出童年欢欣的鼓点。而母亲的枝条从来没有落下过,唯独我7岁那年。
那个炎夏,在邻家弟弟的再三请求下,我带着他躲开午饭后微酣的大人,走下河去。波光耀眼,浪花被我们拍打得翻滚起来。我们在那此起彼伏的嬉闹声中潜泳、欢跃,如同悄然生长的藻荇。踩着足底光滑的大河蚌,看鱼蟹慌张泅离,转头看见邻家弟弟高兴的脸,我倍感成就。
然而他溺水了。所幸获救。我无措地看着他父亲愤怒的眼神,母亲打了我。我决心出走。
我跑出小院,迷茫地站在离家很远的小山坡上,心里能够想到的地方只有那早已荒弃的窑洞。它是我年幼时的归宿,里面是人家铺满的草垛。每次难过,我便抱着小狗躺在草垛上,沉思,发呆。我躲进去,不久竟昏昏睡了过去。
醒来时已是夜色苍茫,我听见那空落无际的安静中传来母亲辽远的呼喊,如同空谷回响。
那声音让我想起:多少次清冷的黑夜,疲乏了一天的母亲望着松柏森然的山林,一声一声地呼唤她的孩子,步履茫然或急迫,也许浅淡的月光落在她瘦削的背脊,但她却毫无觉察,内心是如何的失落与担忧。
掸落身上的杂草,我走出窑洞。
我走出窯洞,便再也没有回去。母亲说,你千万不要再待在这里,你要闯出去。那一刻,童年戛然而止,家乡亦开始悄然蜕变成故乡。
当我走进荷塘边的小学,故乡是藏在课本中的汉字;当我走进寄宿中学,故乡是藏在大山轮廓之后的麦田。
我眺望浩渺的远方,心里荒荒凉凉地想:故乡已愈来愈远。
几回梦归孩提时光,母亲的呼唤经年不散,沿着我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思念,或要伴我一生。这正是故乡所给予我的怀恋和忧伤吧。
未名河上雾霭飘荡,隐约缥缈,如同梦境。两三个人影走过,走进东边的谷场,走向西边的麦田。
农夫的歌咏不惊不懈,唯那如常流逝的岁月,在他们老树皮般黑皱的皮肤上留下痕迹。日行月走,斗转星移,他们却始终未歇下对生命不息的询问。
我们为什么而活?
风吹过来,扬起漫天的麦穗,也有漫天的阳光和尘灰。这种时候母亲往往会说:“玩远点吧,落了一身灰。”然后我看着她咳得弯下了身子。她的咽炎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听老人说菊花茶对咽喉有益,我和姐姐便各自提着竹篓,呼吸着草木的芬芳,漫山遍野地寻找。
记忆里村外的那座山,老柏树越发苍幽,浓荫下藏着一座幽静的古刹,风传夜晚有鬼魅出没。经过时,我们总要飞跑过去。之后站定,远远回望,惊觉它的安然祥和,又油然地后悔。
母亲经常对我讲大山另一面的世界。比如人声鼎沸的省会,夜无休无眠,火树银花直到破晓……母亲总说起远方,可能是出于向往,但更多的或许还因为一些别的。
蝉鸣时节,空气中散发着溽热的气息。河水越发清凉透彻,有好看的树花挣扎着跌落水中。孩子们纷纷赤裸地走进去。我也每天泡在水里度过一整个下午,往往要待到日没时分,母亲终于拿着枝条来寻我,才肯上岸,然后一路踏着温厚的晚霞回家,任凭自己的足音一再地轻敲出童年欢欣的鼓点。而母亲的枝条从来没有落下过,唯独我7岁那年。
那个炎夏,在邻家弟弟的再三请求下,我带着他躲开午饭后微酣的大人,走下河去。波光耀眼,浪花被我们拍打得翻滚起来。我们在那此起彼伏的嬉闹声中潜泳、欢跃,如同悄然生长的藻荇。踩着足底光滑的大河蚌,看鱼蟹慌张泅离,转头看见邻家弟弟高兴的脸,我倍感成就。
然而他溺水了。所幸获救。我无措地看着他父亲愤怒的眼神,母亲打了我。我决心出走。
我跑出小院,迷茫地站在离家很远的小山坡上,心里能够想到的地方只有那早已荒弃的窑洞。它是我年幼时的归宿,里面是人家铺满的草垛。每次难过,我便抱着小狗躺在草垛上,沉思,发呆。我躲进去,不久竟昏昏睡了过去。
醒来时已是夜色苍茫,我听见那空落无际的安静中传来母亲辽远的呼喊,如同空谷回响。
那声音让我想起:多少次清冷的黑夜,疲乏了一天的母亲望着松柏森然的山林,一声一声地呼唤她的孩子,步履茫然或急迫,也许浅淡的月光落在她瘦削的背脊,但她却毫无觉察,内心是如何的失落与担忧。
掸落身上的杂草,我走出窑洞。
我走出窯洞,便再也没有回去。母亲说,你千万不要再待在这里,你要闯出去。那一刻,童年戛然而止,家乡亦开始悄然蜕变成故乡。
当我走进荷塘边的小学,故乡是藏在课本中的汉字;当我走进寄宿中学,故乡是藏在大山轮廓之后的麦田。
我眺望浩渺的远方,心里荒荒凉凉地想:故乡已愈来愈远。
几回梦归孩提时光,母亲的呼唤经年不散,沿着我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思念,或要伴我一生。这正是故乡所给予我的怀恋和忧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