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新时代的机器工匠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名:杨 涛
  身份:海康威视自动化开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方向)
  技能:用机械之光点亮我们生活的世界
  十年磨一剑,从对机械的漠视到在机械的世界里咂摸出一丝喜欢,我学习了基础知识、经历过在厂房的磨砺,然后收着经验,藏着情感,努力地从懵懂无知成长为新时代的机器工匠。
  喜欢是第一步
  我对机械的喜欢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点一点吹拂出勃勃生机的。
  机械并不是我填报志愿时的第一选择,初接触机械专业时,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着画图课、材料课,对我来说这就像冬天里清冷的枝丫,无聊枯燥。直到大二那年,我参加了一场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它如阳光拨开阴霾般改变了我对机械专业的感受。
  当时比赛的主题定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主办方要求机械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产品。在仔细研究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救援情况后,我们发现无论是火灾逃生还是地震救援都需要担架救护伤员,而现在所用的人工担架可能会造成人力紧张,甚至在不安全环境中威胁伤患和救援人员。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设计一款能自动行走的两足担架?
  想法很大胆,但我们考虑得很全面。在连续几天的讨论后,我们从方案规划,再到详细的3D模型设计,将课堂所学的抽象原理变得生动,我脑袋中闪闪发光的想法,如变魔术一样,成为从车床、铣床、钻床上长出来的器件。我喜爱的机械世界也一点一点被照亮。因为向往,我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自动担架的制作中。我们请教老师,彻夜讨论,轨迹仿真,反复试验,筛选出了最优路线,并为产品设计说明书、介绍PPT和视频。最终,我们的产品幸运地获得了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看着我们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可触可感、实实在在的机器,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种畅快的满足感让我真正喜欢上机械,也更好地理解了机械工程师这个我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机械工程师需要贴近实际,关注现实生活,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工艺制定方案;然后用设计图——这一门机械语言完成设计,实现设计与加工的对接;最终组装调试,实现产品功能。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需要耐得住性子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机器却让人满心欢喜。
  自此,我踏上了成为机器工匠——机械工程师的道路。
  机械是做加法
  刚开始做机械工程师的工作时,我被安排去机械车间跟着师傅学习。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这样的安排是杀鸡用牛刀——我一个设计过完整自动担架的机械专业高材生怎么就下车间了呢,落差感像一块石头堵得我郁闷。
  跟着师傅在车间待了3个月,焊接组装,调试设备……我看尽车间风光,工序与操作也熟悉起来了,理论也慢慢和实际操作对应上了。虽然有些苦闷,但在调试机器的过程中,我学着师傅的小窍门、小技巧,在脑海中盘算着该如何设计结构部件才能加工出来并方便装配和调试,进步飞速。一想到在别人眼中复杂的机械问题可以被我学到的这些小窍门解决,我偶尔也会偷着乐,藏着一些窃喜。
  一切操作程序都熟悉后,我终于开始了第一份机械设计:芯片分选设备的部分设计工作。设备用途是把制作好的芯片从a处搬到b处测试,再把测试合格的运到c处,不合格的运到d处。这活儿看上去简单,却暗藏“玄机”:芯片的外形是4 mm X 4 mm的正方形,比指甲盖还小,这就要求我在设计设备时就确保有很高的精度,每个零件制作都必須准确到位,保证在组装机械时能严丝合缝。但设备调试运行过程中,芯片却未能都乖乖地进入自己的位置。
  因为有了之前在车间工作的经历,我猜想应该是精度不够或干扰的原因,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进行对比验证,我发现果然是因为机器精度不够,导致在放置芯片时位置有偏差。于是我提高了机器的精度,又设置了振动,一旦芯片放置位置有偏差时,就通过振动调整。
  我这才意识到机械设计其实是一份磨性子攒经验的活。每一次工作都是一次挖掘,在包罗万象的机械世界里挖掘珍贵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实际操作经验的不断丰富,我知道了要紧密联系机器的部分和整体,知道了如何制定最优方案,知道了调测机器的最佳途径。
  机械是做加法,一个优秀的工匠必须耐下心、沉住气,历经不断地磨练,方可得心应手,物我合一。只有在做完车间组装设备、调试机器这些“简单加法”后,机械工程师才能着手设计复杂的运算,制造出精密的机械。
  “孺子”可“教”也
  “机械人”习惯把自己创造的机器当作自己的孩子,第一代产品是儿子,不断进步的第二代、第三代则是孙辈。我经常会在空闲时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设计的产品,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当被告知自己设计的产品深受用户喜爱时,我就像家长得知孩子考试考出好成绩时那般欣喜。
  但这些“小子”也不是时时都让我如此省心满意,初期的它们可皮了!零件是他们的胳膊、腿、躯干、心脏,一旦这些“小子”疯起来,常常缺胳膊断腿,不仅需要我去修理,还需要我蹲点长陪。最长的一次,为了解决产品的一个bug,我和我的“机器儿子”耗了24小时!
  依旧是一个和芯片相关的机器,但无论我怎么调试,机器就是无法安稳地摆放芯片。我绞尽脑汁分析问题,不断排查原因——就像家长教训闯祸的倔强小孩儿一样,严肃冷静地调试,硬要找出它到底干了什么坏事。我研究了好久也找不出问题所在,但又不甘心,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耗在机器上,连好好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凌晨时肚子饿了,只能泡一碗泡面顶一顶,边吃泡面边继续和这“顽皮孩子”大眼瞪小眼。
  “这颗螺丝好像不对啊!”第二天一早,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傅上班时指出了问题所在。我这才恍然大悟,果然熊孩子的恶作剧还得靠老师点出来。机器孩子悬崖勒马,走向光明人生,我这个做家长的也终于能松口气了。
  机械工程师是和零件、设备打交道的,相处久了,机器在我们眼中真的会成为不一样的风景,它们是有情感、有灵魂的存在。虽然常常傲娇任性、淘气难缠,动不动就让人加班加点解决困难,但“孺子”可“教”也。解决难题,成功研制机器,改变生产和生活,给我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成就感。我想很多年前,陆子冈在玉器上刻下自己名字的时候一定也是这种情感吧,因为作品是带着工匠的心血和理想的啊!
  成为机器工匠的我在机械世界里,把懵懂雕琢成喜欢,把困难打磨成经验,从大学参加竞赛,到工作后制造机器;从下车间实习,到认真研发产品,无数个面对图纸和设备的日夜让我越来越能体会创造的成就感,也越来越懂得,作为一个“机械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机器改变我们的时代。
  (采写:殷 可)
其他文献
寝室是我们在学校的窝。在这里,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开始了共同的生活。和谁交朋友,和谁谈恋爱是可以选择的。可和谁成为室友却不由你说了算,就像你不能选择谁来当你的父母一样,或许在这一方面的暗合,注定你和室友之间将会有一种亲人般的关系。无数过来人都说:再回首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多半留在宿舍里。    N个私人空间交叠在一起,碰撞在所难免。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习惯不同……要亲如手足、和睦相处,可能吗?
你是故意來捣乱的吧
森 苒 问: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也有人说“懒人推动社会进步”,人们一边偷懒一边发明创造,逐渐走向了人工智能时代。请问,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在越来越便捷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寻找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呢?  刘春英 答: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首先,劳动的含义不应该仅限定为“体力劳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又何尝不是在劳动呢?只不过,这种劳动以“脑力劳动”的形式存在。  另外,我们为什么说“劳动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中秋佳节到来之时,黑龙江黑河,“黑河好八连”哨兵依旧坚守在边关哨位,为祖国母亲站岗放哨,确保边境安全稳定。  中秋月明之下,有團聚,自然就会有分离;有再见的喜悦,也就有遥递相思的无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祖国的边关,将孤独与寂寞留给自己,头枕一轮明月,背负万家灯火。  愿千里外,未有风兼雨;千里外,素光同。
圈主:俗 子  我们在路上所经历的和所收获的,即使没有纸笔,也早已被我们深深铭记,在这里,你可以发布过往的随笔心情;可以写下在旅行途中的感想;也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灵感……  我在这里等待倾听你的声音。
亲,你和谁最亲?自从淘宝体的“亲”走红后,喊陌生的网友“亲”,唤同学“亲”,都是家常便饭,甚至问个路,想不好叫什么,都可以脱口而出“亲”;另一方面,却随处可见这样的报道:“90后亲情淡漠”,“90后亲情观被金钱扭曲”……在这个满目皆“亲”的时代,到底“亲”算什么?小编带着这个问题潜入杭州学军中学,采集了100位同学的答案。谁才是大家心中至亲的人?同学们的回答出乎意料地传统: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
讲座已然结束,观众全都退场后我才走出大厅。站在渐渐黑下来的门廊里系大衣扣子,突然闪出一个人,问我:“如果一辈子都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也不需要任何天赋的事,怎么办?”我一惊,失手揪掉颗扣子。  那是位个子很高的少年,脸还圆圆的稚气未脱。他一定等了很久,等到校园里空无一人。  后来他写给我的邮件里,详细说了他的烦恼——  他不知道父母几时开始闹离婚,反正有一天父親不再回家。母亲哭过,然后就像什么也没发
你要变瘦,我要muscle;如何长高,如何自信昂首?或许答案就藏在运动中。  周沛怡(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我想减肥!瘦腿!变美!为了可以穿好看的小裙子和铅笔裤,我每天傍晚下课后就绕着学校操场慢跑,一开始跑得少一些,之后慢慢加上去,到后来一般都是每天十三四圈,最多一次一口气跑了16圈。我每天跑完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称一下体重,来激励自己继续加油。坚持了那么久,昨天去称体重,我好像真的瘦了七八斤!  
【摘要】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元素,让学生感知美的存在,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精心组织好审美体验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反作用于阅读活动,进而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
宅假期(Staycation)指宅在家中度过的假期,世界这么堵,还是家里好。这个英语新词已被牛津词典正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