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孕妇缘何医院猝死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为先后3份官方声明的出现,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声明的程序合理性,并表示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代。
  那么,这件事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

  女科研骨干离世,单位发公函讨说法
  这份网上热传的公函是理化技术研究所发给北医三院的,时间为1月14日,落款名称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并盖有该所的公章。稍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证实,网上流传的公函确系该所所发。
  公函称,理化技术研究所青年骨干杨冰同志因妊娠于2015年12月28日进入北医三院产科住院。2016年1月11日凌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并于当日上午抢救无效离世。理化技术研究所希望北医三院对该同志离世的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
  理化技术研究所强调,积极支持职工家属以合理合法的理性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支持、不鼓励任何过激行为。坚决反对任何人利用互联网渠道散布不实信息,损害死者本人及家属名誉的行为。死者家属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院方称家属追打医务人员
  对于杨冰的死亡,北医三院发布声明介绍事件经过。声明称,产科患者杨女士,34岁,妊娠26 周(自然受孕),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和胆囊结石等。住院后行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经治疗病情相对平稳。2016年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主动脉夹层初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心包压塞,抢救成功率很低,死亡率极高。
  杨女士死亡后,医院非常理解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产科主任、医务处及时与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多次沟通,说明病情及抢救经过,并建议尸体解剖查清死亡原因。
  医院方面提到,在沟通过程中,家属数十人聚集并滞留北医三院产科病房,在病房大声喧哗辱骂,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北医三院正常医疗秩序。经上级主管部门及各级公安机关介入,患者家属离开产科病房,医疗工作秩序得以恢复。北医三院在声明中表示,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或法院处理解决医疗纠纷。
  医师协会发声明,质疑理化所发函合理性
  继北医三院发布声明后,中国医师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心职工应与尊医守法并重》一文,针对此事表态,并提出疑问。中国医师协会认为,一个单位关心自己的职工无可厚非,向医疗机构提出要求也是单位及家属的权利,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公函的问题上有多处值得向公众说明之处。
  死者家属首回应,否认打砸和天价索赔
  杨女士的丈夫张先生否认医院的说法,称对医院公布的妻子的死因他不能接受。事情发酵过程中,网上有传闻称家属向医院索要1400万赔偿。对此,张先生坚称,没有提过任何关于经济补偿方面的问题,只是想弄清楚他爱人的死因。但他承认,确实有过情绪激动的时候。
  对于中科院理化所开的那张公函,张先生称,因为医院迟迟不提供妻子的死因,跟医院的沟通特别艰难,所以爱人的单位出于关心他们才出了一个说明,证明他的爱人很优秀,希望院方能公正对待这件事。
  事发当天因为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属地派出所民警也赶到现场,以防止发生进一步冲突。在医院的主管部门和警方介入之后,逝者家属离开病房并被妥善安置,医院的工作秩序恢复正常。
  中科院理化所回应就女博士猝死发函:非施压
  1月17日上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黄勇表示,单位发公函给医院并非如网上所说是给院方施压,而是希望医院尽快搞清楚死亡原因。
  黄勇说,1月13日所里的同事去看望死者杨女士的家属后,家属称医院在处理此事上态度消极,提出让单位发函,以便医院能够积极处理。
  “当时我们觉得,不管家属做了什么,但杨冰是所里的职工,在读博士,在医院就诊期间不明死亡,我们总不能不闻不问吧。”黄勇说,单位要求搞清楚真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所里要对杨女士的家属进行抚恤安排,所以也需要医院搞清楚死因,遂决定给北医三院发一份公函。
  1月14日,这份公函由所里一位处长亲自送到北医三院院长办公室,并给了家属一份复印件。他表示,并不清楚这份公函是如何被泄露到网上去的,他认为这只是两家单位互相沟通的一种方式,放到网上并不妥当。
  黄勇说,所里一直支持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解决问题,尸检时家属开始并不同意,还是所里去做工作才同意的。
  互相尊重,加强沟通,共建和谐医患
  和大多数医患纠纷一样,此事的发生和发酵,凸显的还是医患间沟通和理解的问题。医患关系不和谐引发的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医患双方的痛点、行政司法处理的难点。
  虽然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极为复杂,涉及体制健全、道德规范及利益平衡等多种问题,但是究其本质仍然是医患双方的信任危机。信任的建立始于有效的沟通,因此探究有效的医患沟通,赋予更新的含义和更深的理解层次,是构建真诚互信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地位,要求医者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只有确认这样的服务角色,才能架起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医患沟通的基础,而理解和倾听是缩短距离感、建立医患间有效沟通的有效方式。在医患沟通中,医者既要学会做患者的“朋友”,又要做患者的“健康顾问”。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融洽医患关系,达到有效沟通。
  >>延伸阅读
  一、妊高症和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在中国发病率约为9.4%。此类疾病是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医学中,子痫属于重度妊高症范畴,多发于孕晚期或临产前。多数患者先出现先兆子痫,在此基础上演进为子痫。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骤然发病,快速死亡。
  二、主动脉夹层
  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与发现和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国际相关调查显示,未经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36%~72%),一周内约为75%(62%~91%),3个月内平均90%病例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即使住院治疗,其国际平均死亡率也高达27.4%。
其他文献
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如果要从中评选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二甲双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作为问世数十年的经典老药,二甲双胍历经坎坷,从一度在退市边缘挣扎,到如今终成正果、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王者地位。  我国医药学专家曾于 2014 年制定《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出现,不
虽然人的衰老是从内部器官开始,但在一张脸上的体现却是最明显,如皱纹、皮肤松弛、脸色灰暗等。如果每天坚持练练“嘴唇操”就可以有效减少面部皱纹,并保持滋润的面色。  开闭嘴唇法 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发“啊”声或呵气,然后再闭合,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连续100下,或持续2~3分钟。或者每天早晚1次,每次说30~40遍。对维护肤色红润有光泽、皮肤有弹性有很大的帮助。  擦搓嘴唇法 把嘴唇闭好,用一只手
吃得好  一般一日三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分别是30%、35%~40%、35%~40%。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七分饱即可,太饱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老年人吃饭时别太着急,细嚼慢咽,最好少吃煎烤类的过硬食物。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少食多餐。  拉得爽  最好每日早晨起
老是觉得自己喉咙里面有什么东西黏住、卡住,使劲吐啊、咳啊都弄不出来。到医院检查做了一圈,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就是不见好,怎么办呢?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很简单,就两个字:热敷!你找条毛巾,放到脸盆里,然后往脸盆里倒入一定量的温水,要稍微的偏热一些,不要太凉,然后把毛巾捞出来拧干,趁热敷在颈部前方,尽量围住整个脖子,轻轻地按压毛巾使得毛巾尽可能地贴紧脖子上的皮肤。  这样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将
我今年60岁,前几年龟头痛过一段时间,今年又开始痛了,检查过尿路、尿动力等,没查出什么异常,医生给开了西乐葆等止痛药,但效果不理想。我现在很痛苦,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广东 秦先生  秦先生:  根据描述,怀疑您患的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这是一种令男科医生挫折、患者困惑的疾病,被现代医学定为“世界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尽管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尚未明了,但目前的基本观点是,它是一种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每20个人中就有1名哮喘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  不发作也要治疗  哮喘在民间俗称“气喘病”或“吼病”,它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为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患病率每10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国内哮喘病的防控形势并不理想,能够
有研究显示,多于80%的成年人曾出现过腰背痛,其中63.5%的患者存在肌筋膜炎。  在肌筋膜炎面前,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别,也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随着年龄增长,患肌筋膜炎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中老年人也因此成为患病的主力军。  肌筋膜炎常见,却又常被忽略或误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精神负担。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就来谈谈:  腰痛,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全球范围
孙大伯患上糖尿病将近两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调整,而且,孙大伯也一直很听医生的话,努力地控制着饮食,并坚持运动锻炼,血糖基本能够降到正常范围。不过,就在上周三的早上,老伴却突然发现孙大伯昏迷不醒,赶紧叫来救护车将孙老伯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孙老伯为“低血糖昏迷”,经过不懈的奋力抢救,孙大伯于3天后才苏醒过来。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孙大伯,平时测得的血糖总是偏高或者正常,为何会突然在半夜发生低血糖反应呢?
某公司高工王女士虽然还不到50岁,可腰间盘突出症已经折磨得她寝食不安、疼痛难忍,几乎无心工作。她打针、吃药、按摩、做牵引,效果甚微,有的医生劝她开刀手术治疗。王女士身体素质一向比较好,几乎没住过院,一听说要手术,心里就不愿意。随后,经人推荐她来我院进行针灸治疗。  针对她的症状,连续针灸1周多,没想到,效果竟十分明显,几针下去,疼痛减轻不少。一段时间以后,腰就不疼了,行动自如。  类似王工的例子有
傅廷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国家级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世界中联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委、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委等。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有着30多年的临床医疗经验。擅长治疗内、妇、儿科多种疾病,精于脉诊和望诊,善用经方,药量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