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四种方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切入点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将其深化到我们常说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就是要透过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使学生于文本中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于学习中锤炼运用汉语言文字的技巧。巧妙有效地运用切入点,将多种教学方法揉合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情感与方法,学生情与智的发展必定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阅读教学切入点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切入点的选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感受文情时常受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经验较少的影响,教师恰当选用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找准切入点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好的切入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何有效地切入课文呢下面浅谈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的做法。
  一、从课后习题切入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在课文后面编排的习题,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些习题是编者依据课文特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编排的,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有的习题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有的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有的是为文章划分层次的依据还有的提示了学习课文的方法,为师生分别指出了教路和学路。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将大大节省教师寻找切入点的时间,紧紧围绕课后习题读、思、划、议,教学有的放矢,自然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就关注到课后这两道思考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紧接着她引导学生紧扣这两个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她是按照下面的几步进行教学的第一步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两道思考题。第二步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反映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二、从题眼切入
  文章的题目是其眼睛。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就将学生的读、疑、析、议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教学《将相和》时,我从题目入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出学生兴趣,很快进入主题:将相是谁,为什么“和”,为什么“不和”,三个故事是怎样贯穿到一起的,你觉得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的人?这样顺藤摸瓜,层层剥笋,饶有兴致,激活思维。从而把握本课教学重难点:感悟将相“和”“不和”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思维被调动起来,很快能将课文的思路理清了。教学《丑小鸭》时,我依然从题目设疑:丑小鸭什么样,你会嘲笑他吗,别人是怎样嘲笑他的?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它又是怎样变美的?围绕这些问题全班分组合作学习,深入钻研课文,朗读、感悟、积累,继而指导学生通过找出来相关语句,扣词、扣句、扣段,练习感情朗读,最后入情入境,熟读成诵。从字里行间体会丑小鸭的种种不幸,进而感受:面对不幸的境遇,只要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顽强生活,幸福一定会到来,并汲取精神力量来鞭策学习。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水到渠成。
  三、从关键词句切入
  閱读往往会有所迷惑,有所疑惑,有所发现,有所顿然,从这些地方入手,设疑关键词语,会更加快捷地找到切入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互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仍以《将相和》为例,我听了某老师一课,永生难忘。那位老师的切入点是廉颇的一段话——“……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着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她紧紧抓住“一张嘴”,落脚点又是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正是文章的重点。抓住它一拎,整篇文章就被拎起来了:这张“嘴”在这三个故事中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假设一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实际结果又如何?透过这张“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学生心中明了,学习活动犹如按图索骥,课堂学习紧凑高效。关键词句隐藏在文本中,通过聚焦“精彩”的词句,哪怕是一个字,只要这个“切入”点抓得准,都能让学生的阅读从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读出情趣。
  四、从写作手法切入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课本里所选课文在写法上各有侧重,中高年级,老师都会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真正实现读写结合。阅读就是学习,是手段,写作是实践,是目的。所以我们从写作手段入手,也可体验大家写作风范,然后可效仿之,岂不乐哉。《桥》这故事非常感人,教师一般会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切入,从而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而何静思老师(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在教学时,切入点则不一样,她巧妙地抓住故事背景,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妙用。交流汇报后,再设计这样的环节: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故事情节尝试补写特定的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特点。学生写出来片段让在场的听课教师赞叹不已。找准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并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丰满的形象,是真切的情感,是对表现手法的惊叹,是蕴涵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浮于文本之上的文字。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位老师,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与情;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都是智慧的结晶,都历经长期的酝酿,只要我们精心研读,细心揣摩,总会巧妙地摸索出一条通向文章腹地的最佳途径。
  五、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将其深化到我们常说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就是要透过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使学生于文本中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于学习中锤炼运用汉语言文字的技巧。巧妙有效地运用切入点,将多种教学方法揉合在一起,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情感与方法,学生情与智的发展必定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对策  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衡量,而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新课程中所实施的探究式教学着重强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处理问题的具体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从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注意数学计算课的几个问题,即:关键——核心——途径。  关键词:小学计算课;关键;核心;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北师大教材对数的运算重新
摘 要:“数”主要指数及数量关系,“形”主要是指直观图形。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形成概念;理解算理;提高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践对此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数感;算理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数形结合带给教学以蓬勃之生命,赋予教学以持续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学的策略更丰富,更清晰。  一
摘 要:在高中阶段,历史作为重要科目,其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满足高考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高历史考试成绩。基于这一分析,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应立足历史教学实际,结合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同时,把握高中历史教学原则,重点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满足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使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