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A-Level相关课程比较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国内很多有条件的高中和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国外高中课程。其中,英国剑桥考试中心(CIE,Cambridge InternationalExaminations)的A-Level(General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Level)金牌课程以其国际权威性成为国内高中采用率较高的课程体系。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在简单介绍CIE考试中心A-Level信息技术学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提出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希望对国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所启迪。
  
  A-Level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基本情况
  
  1,AS-Level和A2-Level
  A-Level课程包含70多门科目供学生选择。A-Level课程的学制一般为两年,第一年称为AS-Level,通过考试获得AS-Level证书;第二年称为A2-Level,在AS-Level基础上选择优秀的3门课继续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完整的A-Level证书。
  2,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在CIE的A-Level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主要被两门课程涵盖:计算机应用(Computing)和应用信息通讯技术(ICT,Applied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y)。前者主要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后者则侧重于对信息数据收集、整合、处理及运用的相关软硬件知识和技术。
  3,培养目标
  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大原则上是一致的,即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omputing包括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及软件工程中的相关问题;而ICT则强调设计合理的系统,综合利用软硬件模块,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优化。
  4,课程内容
  Computing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原理、网络、软件应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等方面。课程大纲由四个部分组成。
  ICT课程内容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储存设备、ICT系统、网络、文件制作、数据处理、信息整合、Icrr应用等方面。课程大纲由四个部分组成。
  上述内容只是一些大的方面,各自都包括具体的知识点。可以通过CIE官方网站(www.cie.org.uk)获得相关资料。
  5,评分体系
  两门课程的评分标准如表1和表2,都是四项考试,其中前两项考核通过,达到AS-Level,再通过后两项考试,达到完整的A-Level。
  学生可以选择仅仅参加AS-Level考试,也可以参加全部A-Level考试。
  其中,Computing中的最后一项考试是要求学生自己选题,应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提交项目报告,综合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经历的各个步骤。ICT都是笔试,但有60%的内容是结合实际任务出题,而非考查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或编程技巧。
  
  国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A-Level比较
  
  1,学科体系
  A Level~国内信息技术课程的一赶区别是Computing课程和ICT课程的分割。这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在学科勾容和应用场合上的确存在显著差别。中文的“信息技术”其实是—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在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早已区分为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通讯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方向,相信A-Leverel的课程设置也是基于此种考虑。
  当然,是否将信息技术分科并不绝对,还受到教学条件、课时安排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但如果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此间的差别,使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则对学生有很大益处。
  2,知识覆盖
  从知识点的广度考察,A-Level课程知识面极广。例如,在Ic啡设备部分,列举了诸如蜂鸣器、智能卡、温度C压力、光)传感器、监视器、触摸屏等电子器件,在ICT系统部分,介绍了仿真系统、反馈系统、实时系统、自控系统、机器人等诸多类型。在Computing的计算机原理部分,讲到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涉及中断、文件系统、汇编语言和机器码、词法句法等较为深奥的概念。
  虽然很多内容都是简单介绍,但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更为重要的理念在于:学生如果对某个方面感兴趣,可以去自己查资料学习,而教师在这时真正仅起到一个“领进门”的作用,所以尽量面面俱到,但无须过分深入。同样的道理,Computing课程也不主张花费课时讲解某一种具体的应用软件。当然,这些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对信息技术这样庞杂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而言,能够不断吸收利用新的技术成果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其巨大的优势。
  当然,就知识深度而言,则国内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对原理的讲解更加透彻,对具体应用力求精通。例如,编写计算机程序,国内的教育除了培训学生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和阅读能力,还讲解了不少算法技巧。
  3,联系实际
  computing和ICT的目标都最终落实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作为这一理念的贯彻,课程内容中讲解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如ICT课程中,信息通讯技术如何应用于一些组织机构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都是主要的篇章。
  同样,在考核体系中,Computing有20%的比重是做一个自己选题的实际项目。例如,设计一个书店销售的计算机系统,要求学生确立问题、进行调查和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开发软件、测试安装,并给出文本说明书和评价书。学生最终上交软件开发全过程记录的文本文档。这个过程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实际的用户如书店店主进行沟通,最终完成这个项目。
  而ICT有60%比重的笔试题是结合实际的题目,且与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试分开。如2008年ICT第四部分考题给学生的任务是:将南印度汽车公司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创建菜单系统与客户通信,并完成系统的用户说明书。
  国内的课程大纲中对信息技术结合社会实际也非常重视,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如A-Level这样贯彻在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当中。
  4,技术特性
  和国内将信息技术学科分类为技术课程一样,Computing和IcT在A-Level中也属于技术课程,在大学中也将属于工科范畴,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区别于数理化的重要特点:立足应用,为工程项目服务。
  例如,在ICT的系统生命周期课程中,详细讲解了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测试(development andtesting)→实施(implementation)→工程文档(documentation)→评价(evaltion)的系统开发全过程。再如,computing软件开发的教学内容,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到软件开发模型,直至软件维护和淘汰,这些内容其实就是焦息技术学科的工作规范。Computing最后一门考核的评分标准也基本是按照上述步骤分步给分,程序的编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占30%)。遵循这些规范,才是在做事而不是在做题。但在国内的课堂上,这些内容虽有提及,但涉入较浅。
  对A-Level信息技术课程的初步探索,我们看到,在学科体系、知识面、技术联系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所以,如何在现阶段把国外好的教学经验融合进国内的信息技术课堂,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实践的课题。
  
其他文献
编者按:域外采风的视线,一直在关注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2010年11月,美国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简称NETP2010)的重要文件。这份文件期望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革新,重构美国的学校,重构教育中的基础建设,最终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这份文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
唐代诗人元稹在《遣悲怀(其二)》中写道:“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用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在恰当不过了。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从1996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无疑是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IT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已变为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并且二者的结合日益紧密,使用电子教材、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面对教学环境的巨变,我们必须转变过
●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英语》七年级(上)第五单元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的第一课时。本教材考虑到北京市过去几年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顺利地与小学英语衔接,特在教材后面附了Primary English Review的复习部分。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学
物理实验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 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取得了一定进展,探索出一些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并且开发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受到中学物理教师的重视,也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但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还不够系统,存在很大差距,具体现状如下。  学生应用情况:  (1)学生接触到知识传授的多,基本是教材的媒体化。  (
由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一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关注度高,因此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关注人类健康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反思   1.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要给学生创造真实、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
小编说:“整合点专栏”开设八个月以来,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视角和极富借鉴意义的课例展示,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从本期开始,“整合点专栏”将重点关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基于“整合点”的“同题异构”研究。“同题异构”是一种深入研究教学的有效方式,但因其对参与人员的数量、质量,组织机构的物质与人力投入等方面的高要求而乏人问津。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凭借庞大的“整合点课题”
● 课件特色与亮点  很多教师能把写景、写物、写人课文的课件做得光彩夺目,也使得课堂教学熠熠生辉。但是,提及说理性课文课件的制作大家就有点发憷。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突破说理性课文的重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尝试运用Dreamweaver建立了专题学习网站,以简单的框架布局整个网站,以大量丰富的课内外视频、图像、声音、文献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会形成一种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巧妙导入酝酿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
“娱乐”使人快乐。因此,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偏爱娱乐节目。娱乐节目用令人愉悦的方式使笔者受到启迪,能让人在娱乐中学到东西,即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习借鉴“平民娱乐”节目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娱乐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真正喜欢的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引入娱乐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本身不乏兴趣,但每节课的开始,如果都要让每个学生有着100%的学习
天气转暖,讨厌的蚊子又出来活动了。我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一些孩子对蚊子的生活习性很感兴趣,课外收集了一些蚊子的资料。我灵机一动,何不组织孩子们研究一下蚊子呢?可是受制于时间和环境等条件,在课堂上开展这个探究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发动学生课外去研究,又很难有效地组织交流讨论和展示研究成果。经过尝试,我在学校的“校本课程网”专题网站上开设了专栏,组织学生开展这个课外探究活动。  ● 研究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