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课件特色与亮点
很多教师能把写景、写物、写人课文的课件做得光彩夺目,也使得课堂教学熠熠生辉。但是,提及说理性课文课件的制作大家就有点发憷。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突破说理性课文的重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尝试运用Dreamweaver建立了专题学习网站,以简单的框架布局整个网站,以大量丰富的课内外视频、图像、声音、文献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视野,将这个专题学习网站设计得简单、实用、交互性极强,使学生更容易吸收、消化课文。整个课件设计不求精美,但求实用;不求华丽,但求易懂;回归本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本课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剖析细节,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中。
● 框架布局
笔者在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时,插入了很多的图像、动画、声音等文件,以弥补教材文字多、图像少、不生动的缺点。以蓝、绿、黑三种颜色为主基调,界面清新、自然又庄重,与本课的主题相融合。在设计网页Banner时,插入了水滴往下滴的Flash动画效果,右边的实景图以静衬动进行渲染,边框配以淡粉色加以烘托,突显了鲜明的主题“滴水穿石”。同时Banner上注明了教材的版本、内容、用途,使每个浏览者对网页的功能一目了然(如图1)。
虽然看起来HTML比较复杂,但是利用Dreamweaver的设计模式,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创建出自己需要的框架网页布局(如图2)。
●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1.回归自然,借物喻理,明“启示”——风行水上自成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专题网站,主动发现,在品词酌句的基础上看图片、观视频,感悟水滴的精神,揭示全文的主旨。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以读为先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点击“识水滴”栏目,当小导游介绍奇观,引发质疑──这石头上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观图片、品文字、悟道理,再浏览网页上“锲而不舍”等重点词句,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再演示“滴水穿石”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境界。
2.回归语言,抠词析句,读“启示”——吹尽黄沙始见金
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充分运用专题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能深入地钻研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们以40分钟的课堂为圆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建构一个开放的大课堂,让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让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束缚,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博客随时随地进行总结交流。生活即课堂,生活即语文。
同时利用网络优势,开设作业超市,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或阅读,或积累,或表达,如点击阅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追访名人”、“成语故事”、“名言导读”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的故事使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名言导读”激励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又体现了作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 多媒体元素极其技术处理
通过多媒体元素辅助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插入了很多动画、视频、图像,这些利用Dreamweaver软件能够很容易地实现。
1. Flash动画的插入和编辑
以在网页中插入Banner中的水滴动画为例。在Dreamweaver中,将“插入”工具栏切换到“常用”子工具栏,单击展开“媒体”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Flash”(如图5)。
2. 声音和视频的插入
声音和视频可以使专题学习网站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
在利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时,插入声音和视频也是很方便的。将“插入”工具栏切换到“常用”子工具栏,单击展开“媒体”按钮,从中选择“插件”(如图7)。
从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声音或者视频文件,然后单击“确定”按钮。以声音文件插入为例,完成后,在设计视图中会显示为一个灰色的插件标志,网页浏览的时候,将在这个区域显示一个声音播放控制条。同样通过设置参数可以进一步控制声音或者视频的播放效果。进入设计视图,选择音频文件的插件图标,进入“属性”面板,单击“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参数”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设置参数为“LOOP”,值为“TRUE”,这样设置是为了让音乐不断循环,形成背景音乐。再次单击“参数”对话框中的“添加”按钮添加一个新参数“HIDDEN”,设置其值为“TRUE”,设置这个参数的作用是隐藏音频播放条,让它不显示在页面上。
● 课件评价与反思
本专题学习网站穿插于整个课堂学习之中,充分利用网站资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生在课文的“读薄”与“读厚”之间走了个来回,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何为“滴水穿石”。真正使媒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使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但课件制作的精美度还不够,没有足够的亮点和特色,仅有声而乏色。随机点击功能词语、实现实时交互反馈的设置尚不够完善。
点评
专题学习网站课件在近几届NOC优秀课件评选中都不乏精品,但以说理性文章为专题的参赛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因为制作说理性文章的多媒体课件是一个难点,搞不好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课件《滴水穿石的启示》的作者敢于挑战,大胆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本课件找准了说理性文章的切入点,从滴水穿石的情境解说到几位科学家的故事演绎,充分利用了媒体中的图文影音资源,创设了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从论据出发,充分体验,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为理解课文主旨奠定了基础。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是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好奇心。《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制作者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选择和设计了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如“走进文本”中滴水穿石的动画图片,“学习课文”中的“追访名人”和“成语故事”子模块等,使说理性文章充满了趣味性,使学习变成了乐趣。
当然,作为一种尝试,本课件尚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进一步加强课件的交互性,突出课件的人文性,真正使媒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从而成为说理性文章课件的一个标本。
很多教师能把写景、写物、写人课文的课件做得光彩夺目,也使得课堂教学熠熠生辉。但是,提及说理性课文课件的制作大家就有点发憷。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突破说理性课文的重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以《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为例,笔者尝试运用Dreamweaver建立了专题学习网站,以简单的框架布局整个网站,以大量丰富的课内外视频、图像、声音、文献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视野,将这个专题学习网站设计得简单、实用、交互性极强,使学生更容易吸收、消化课文。整个课件设计不求精美,但求实用;不求华丽,但求易懂;回归本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本课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剖析细节,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中。
● 框架布局
笔者在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时,插入了很多的图像、动画、声音等文件,以弥补教材文字多、图像少、不生动的缺点。以蓝、绿、黑三种颜色为主基调,界面清新、自然又庄重,与本课的主题相融合。在设计网页Banner时,插入了水滴往下滴的Flash动画效果,右边的实景图以静衬动进行渲染,边框配以淡粉色加以烘托,突显了鲜明的主题“滴水穿石”。同时Banner上注明了教材的版本、内容、用途,使每个浏览者对网页的功能一目了然(如图1)。
虽然看起来HTML比较复杂,但是利用Dreamweaver的设计模式,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创建出自己需要的框架网页布局(如图2)。
●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1.回归自然,借物喻理,明“启示”——风行水上自成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专题网站,主动发现,在品词酌句的基础上看图片、观视频,感悟水滴的精神,揭示全文的主旨。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以读为先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点击“识水滴”栏目,当小导游介绍奇观,引发质疑──这石头上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观图片、品文字、悟道理,再浏览网页上“锲而不舍”等重点词句,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再演示“滴水穿石”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境界。
2.回归语言,抠词析句,读“启示”——吹尽黄沙始见金
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充分运用专题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能深入地钻研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我们以40分钟的课堂为圆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建构一个开放的大课堂,让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让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束缚,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博客随时随地进行总结交流。生活即课堂,生活即语文。
同时利用网络优势,开设作业超市,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或阅读,或积累,或表达,如点击阅读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追访名人”、“成语故事”、“名言导读”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铁杵磨针》的故事使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名言导读”激励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又体现了作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 多媒体元素极其技术处理
通过多媒体元素辅助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专题学习网站中我们插入了很多动画、视频、图像,这些利用Dreamweaver软件能够很容易地实现。
1. Flash动画的插入和编辑
以在网页中插入Banner中的水滴动画为例。在Dreamweaver中,将“插入”工具栏切换到“常用”子工具栏,单击展开“媒体”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Flash”(如图5)。
2. 声音和视频的插入
声音和视频可以使专题学习网站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具有深远影响。
在利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时,插入声音和视频也是很方便的。将“插入”工具栏切换到“常用”子工具栏,单击展开“媒体”按钮,从中选择“插件”(如图7)。
从弹出的“选择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声音或者视频文件,然后单击“确定”按钮。以声音文件插入为例,完成后,在设计视图中会显示为一个灰色的插件标志,网页浏览的时候,将在这个区域显示一个声音播放控制条。同样通过设置参数可以进一步控制声音或者视频的播放效果。进入设计视图,选择音频文件的插件图标,进入“属性”面板,单击“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参数”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设置参数为“LOOP”,值为“TRUE”,这样设置是为了让音乐不断循环,形成背景音乐。再次单击“参数”对话框中的“添加”按钮添加一个新参数“HIDDEN”,设置其值为“TRUE”,设置这个参数的作用是隐藏音频播放条,让它不显示在页面上。
● 课件评价与反思
本专题学习网站穿插于整个课堂学习之中,充分利用网站资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生在课文的“读薄”与“读厚”之间走了个来回,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何为“滴水穿石”。真正使媒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使课内与课外成为学生语文能力起飞的“双翼”。但课件制作的精美度还不够,没有足够的亮点和特色,仅有声而乏色。随机点击功能词语、实现实时交互反馈的设置尚不够完善。
点评
专题学习网站课件在近几届NOC优秀课件评选中都不乏精品,但以说理性文章为专题的参赛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因为制作说理性文章的多媒体课件是一个难点,搞不好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课件《滴水穿石的启示》的作者敢于挑战,大胆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本课件找准了说理性文章的切入点,从滴水穿石的情境解说到几位科学家的故事演绎,充分利用了媒体中的图文影音资源,创设了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从论据出发,充分体验,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为理解课文主旨奠定了基础。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是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好奇心。《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制作者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选择和设计了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如“走进文本”中滴水穿石的动画图片,“学习课文”中的“追访名人”和“成语故事”子模块等,使说理性文章充满了趣味性,使学习变成了乐趣。
当然,作为一种尝试,本课件尚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进一步加强课件的交互性,突出课件的人文性,真正使媒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从而成为说理性文章课件的一个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