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1979 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和现在完全不同。我去了上海,那时你可以走在上海的马路中间,很少有车辆经过。人们大多步行,还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人们没有电话,在任何市场你都看不到西方的产品,那是一个和现在迥然不同的国家。由此可见,中国人民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这40 年里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认为这要归功于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中国人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如果有经济激励,如果能让人们自己承担责任,让他们所劳即所得、多劳即多得,如果人的能量可以得到释放,那么任何伟大的事情都可能会发生。
中国过去40 年的经济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美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不再是贫穷,而是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中国要想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新问题产生,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
2018年3月24日,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在北京举行“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分论坛。图为哈佛大学教授、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分论坛中发言。
我曾经听到一个中国朋友对我说,如果美国希望中国减少钢铁出口、增加汽车进口、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那么中美两国可以坐下来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但如果美国想要制定规则、维持全球领导地位、让中国融入或适应美国主导的体系,那这是无法谈判的。但中国越来越担心美国的诉求是后者,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而非机会。
我也听到另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朋友问,美国为什么不继续做好自己,而只是想要遏制中国?他认为美国不具备这样的力量来遏制中国。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美国人深思。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想竞争是永远存在的,美中两国应该寻求共同发展的可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很多国家的影响,美国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而不是扮演像冷战之后那样“一枝独秀”的角色。
同时,我也告诉我的中国朋友,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担心。在我看来,新时代中国愿意本着长期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而美国更多以交易性的短期视角来看待世界。里根曾说过:“核战没有赢家,因此不能打核战”,同样的话对贸易战也适用。贸易战最大的后果是心理上的威懾,对供求关系及GDP 的实际影响很小。
如果构想未来30 年美中关系的情景,我想两国都取得成功或者两国都无法取得成功都是有可能的。但美国成功、中国失败,或者中国成功、美国失败的情景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今后,美中不能完全从商业角度看待两国关系,而应把谈判框架放宽,用更加宽泛的思维及多边的方式处理关系。与其只让贸易领域的官员来谈,不如让拥有更加丰富背景的官员以更加宽泛的框架来处理贸易问题;与其仅局限于贸易问题,不如更多地去探讨长期的两国关系。未来10 年,在潜在的核扩散、恐怖主义、可能的大规模疾病、彻底摆脱贫困等领域,中美两国的合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这要归功于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中国人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如果有经济激励,如果能让人们自己承担责任,让他们所劳即所得、多劳即多得,如果人的能量可以得到释放,那么任何伟大的事情都可能会发生。
中美应相互尊重共同利益
中国过去40 年的经济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美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不再是贫穷,而是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中国要想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新问题产生,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

我曾经听到一个中国朋友对我说,如果美国希望中国减少钢铁出口、增加汽车进口、允许美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更多投资,那么中美两国可以坐下来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但如果美国想要制定规则、维持全球领导地位、让中国融入或适应美国主导的体系,那这是无法谈判的。但中国越来越担心美国的诉求是后者,美国将中国视为威胁而非机会。
我也听到另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朋友问,美国为什么不继续做好自己,而只是想要遏制中国?他认为美国不具备这样的力量来遏制中国。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美国人深思。
作为一个美国人,我想竞争是永远存在的,美中两国应该寻求共同发展的可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日本、印度、德国等很多国家的影响,美国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而不是扮演像冷战之后那样“一枝独秀”的角色。
中美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同时,我也告诉我的中国朋友,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担心。在我看来,新时代中国愿意本着长期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而美国更多以交易性的短期视角来看待世界。里根曾说过:“核战没有赢家,因此不能打核战”,同样的话对贸易战也适用。贸易战最大的后果是心理上的威懾,对供求关系及GDP 的实际影响很小。
如果构想未来30 年美中关系的情景,我想两国都取得成功或者两国都无法取得成功都是有可能的。但美国成功、中国失败,或者中国成功、美国失败的情景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今后,美中不能完全从商业角度看待两国关系,而应把谈判框架放宽,用更加宽泛的思维及多边的方式处理关系。与其只让贸易领域的官员来谈,不如让拥有更加丰富背景的官员以更加宽泛的框架来处理贸易问题;与其仅局限于贸易问题,不如更多地去探讨长期的两国关系。未来10 年,在潜在的核扩散、恐怖主义、可能的大规模疾病、彻底摆脱贫困等领域,中美两国的合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