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建筑技术的发展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k1981f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是呈综合化趋势,逐步在形成完整规范化的建筑体系,本文论述了生态技术方面、仿生技术方面、智能化技术方面、高新科技方面正的新技术。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技术;发展展望
  对于步入的21世纪,它意味着各行业间存在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万象快速更新,要求我们高速适应社会,如果说想发展,摆在我们前面的就是一条不归路,没有选择,我们只有蓄足精力、能量、技术,去开创、探索和前进……
  新世纪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是呈综合化趋势,逐步在形成完整规范化的建筑体系,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然而,由于建筑在结构、设备、材料、施工、造型、节能、环保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建筑,由于强调以功能为中心的经济性以及战后为解决大量房屋需求的客观原因推动下,国际风格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客观上导致了建筑形态的千篇一律。由于地域技术与传统技术建筑现代化的趋势反映了当代建筑中的地方主义趋向,提倡地方建筑形式和环境的需要,从而让建筑形式在适应当地气候、基地、社会条件方面具有优势,这一技术模式的集约化程度要求不高,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适应性,经济性也比较好。因此,在中国这一地域广、风俗习惯杂,民族多的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大力提倡对于地域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关注。建筑正在从多方面不断改进、提高、创新及发展。
  1.适应技术与生态技术方面
  21世纪以来,对未来能源的关注使人们对可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资源等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太阳能建筑中可利用高技术系统监控供电、供暖、供热水系统的运行,可自动调节太阳能面板的角度,自动清洗太阳能面板上的灰尘,自动加水、加温等,从而使建筑与新能源的利用结合更紧密。另外,由于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推动起来的绿色运动,使得建筑学与生态学的概念相结合,建筑中适用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运用,为减轻噪声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能,强调生态整体效应技术,是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实现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及低能耗运动,如托马斯·赫尔佐格对建筑外皮动力控制的研究,柯里亚在管式住宅形态中对炎热气候条件下建筑通风等方面的研究,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学”研究及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利用建筑围护结构所做的降温节能综合考虑等等。生态技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现代建筑注入与高度科技、高度情感相接合的人文色彩,如要大型性、大规模建筑中的运用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联结,相融合,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行为对自然要素的破坏。通过对气候、能源、资源的可持续的设计,使关于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探讨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如香港欣怡花园住宅小区中对建筑使用中关于隔声、降噪、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反映了大量民用性建筑中综合节能措施的发展及普及化趋势,这些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思考。
  2.仿生技术方面
  仿生学的研究带来了仿生技术的发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一门科学。目的是应用模拟的方法来改善现代技术设备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自然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合理性准则,与建筑学的要求有着惊人的共性。建筑物是人们居住的小环境,应尽量保持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共生,尽可能少地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生物形态、构成模式的模仿,给建筑结构与形式带来巨大的发展,形体风格独树一帜的壳体结构更是得益于动物壳体的研究和模仿。仿生学技术在目前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内来说还比较陌生,在生态建筑中采用智能化系统监控环境的空气、水、土的温湿度,自动通风、光照设备等系统运行。与之相连的高科技领域与建筑领域的结合,技术手段的转化及观念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高新科技方面
  随着我国电子应用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电子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中国建筑工程要求在数量上大发展的同时,对建筑工程在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让它们逐渐走入建筑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建筑使用功能、设备技术及工作的变化,已经改变着这一相关建筑类型的设计要求。如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可利用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裂缝时,混凝土的微细管破裂,溢流出来的树脂将自动封闭和粘接裂缝,从而防止混凝土结构薄弱环节的出现及提高其强度;对于混凝土技术,可采用光纤混凝土,在结构物的重要构件中埋设光导纤维,从而能够经常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显示结构的安全程度,有机结构构件,建筑梁、柱由聚合物的缓冲材料连成一体,在一般荷载作用下为刚性连接,而在振动的作用下为柔性连接,起到吸收和缓冲地震或风力带来的外力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另外,新的建筑技术还要与许多新的产业相结合,如新型结构、新型墙体、新型防水保温材料,就需要与材料工业的发展相结合;建筑的安全防范设施、智能化设施、通讯及数据传输设施,就需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居住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需与能源工业相结合,也就是说新型建筑的开发必须与相应的新材料、新工艺紧密相连。近几年,全国建成的几千座公共建筑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并逐步形成了建筑设施配套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建设部确立了“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实施技术为:信息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住宅产业技术、建筑用钢材技术、化学建材技术、新型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水工业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技术,并按照《建设部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4.智能化技术方面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逐渐走入建筑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建筑使用功能、设备技术及工作的变化,已经改变着一些相关建筑类型的设计要求。如商业办公场所的变化、图书馆内部功能需求的变化,现代工业建筑的个性化发展,将过渡到智能大厦或智能住宅中工作为主。这也是时代赋予现代化建筑新的内涵和使命,是人类社会走向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建筑的调控手段。位于巴黎的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在外幕墙上设置了仿相机原理的采光孔,根据感光的强弱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从而使具备3A系统的现代化智能建筑能够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灵活性大,应变能力强,能源利用率高,且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办公条件,被誉为是21世纪的世纪性标志建筑。高技术的综合环境节能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建筑物实施调控,使其最大程度依靠可再生能源,减少运转中对于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未来的若干年,我国仍是建设的高峰时期,必然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建筑业发展还必须与相关的高新技术相结合,提高建筑最终产品的科技含量。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将逐步改造传统建筑业,创造出具有创新特色的安全、舒适、便捷、快捷、节能、增值,充分满足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现代化建筑。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吴良镛.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10-21.
  [3]高介华.建筑文化学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作者简介:
  罗凯旋(1992-)男,汉族,广西崇左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其他文献
馆藏问题是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馆如此,对于依赖网络环境生存的数字档案馆来说更加重要.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共产党宣言》的解读,进一步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以及《共产党宣言》的教育理论。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重要支点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发展尤为迅速。根据教育部颁发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建立,第一周期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正式向社会发布,如何有效应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其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各地教育质量监测部
【摘 要】在创建创新型国家,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全民体育意识,普及群众性体育,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工作的体质, 体育总局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本文就全民健身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如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全民健身;和谐社会;促进作用研
【摘 要】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执行标的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以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行为。作为民事执行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事执行和解制度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实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试图从实务角度分析我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执行和解;执行法院;当事人  民事
【摘 要】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文化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正确的理解文化的内涵、感受文化框架的存在、感知文化的失落与变动,揭示文化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于文化传承、文化强国、文化治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性解读文化入手,逐步深入到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感知,从哲学、文学的角度去认知文化、释义文化。  【关键词】文化;释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大学生幸福观就是大学生对“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所形成的思想、看法、标准等,集中体现了大学生在幸福问题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和谐社会;建设;作用  追求社
【摘 要】环境执法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环保产业是一个法规和政策引导型的产业,这是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环境执法;环保产业;相互作用  纵观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环保产业也就越发达。这是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消费主体对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消费的不断需求,一方面这些需求产生于社会主体自发的
自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一线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教学改革结果.
期刊
【摘 要】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2013年2月,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倡导和形成“六种风气”,即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本文从新时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作风建设的阻力与挑战,探讨形成“六种风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六种风气  作风是党的生命,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