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钥匙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_wsx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脾气,书籍也有自己的秘径。
  由于积累的不同和悟性的高低不同,面对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反应是不同的。同样一部《孙子兵法》,诸葛亮和徐茂功可能会欢喜异常,张飞和李逵则恐怕要跳脚骂娘。
  不仅如此,具备学养的人,面对同样一部书,反应也不会完全相同的。同样是读《百年孤独》,陈丹青先生曾经直言读不下去。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一些人对这本书的喜爱。
  人选择书,书同样也选择人。阅读,很多时候需要寻找开启对话的钥匙。这把钥匙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高呼《尤利西斯》冗长难懂,而同样也有一部分人称之为大师的经典。
  理由很简单,那些高呼“看不懂”的人们根本没有找到进入大师作品的钥匙。而没有这把钥匙,就无法开启与作品和作家对话的秘径。
  不是每本书都适合我们读的。有些书我们很可能一辈子都读不懂,都找不到解读的钥匙。读书是孤独者的事业,同样也是寻找同类、寻找知音的事业。当你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时,放弃是理智的选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你的朋友。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经提到:每一种艺术流派和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每种流派和表现形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土壤。同样的,书籍也是如此。无论高雅的还是低俗的,从理论上来看都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你可能消受不了一本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有消灭它的理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可能就明白了什么叫包容。
  (陌上蝶摘自《解放日报》2009年7月3日)
其他文献
罗布泊距今已有200万年的历史。汉代时她“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而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诸河下游断流,罗布泊渐渐失去水源补给,湖面一缩再缩,直至泪尽湖干,成为荒凉大漠。  多少个世纪以来,对这块神秘的土地,多少人意欲征服,又知难而退。但勇敢者的脚步是不会退缩的。上个世纪初,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数次深入尚有草泽水鸟的罗布泊,侥幸生还,险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
一天下午,一个落魄潦倒的流浪汉来到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门前。尽管素不相识,卡耐基还是很友好地把他让进了自己的会客室。  卡耐基用很友善的语气问他自己可以向他提供什么帮助。流浪汉很诚恳地告诉卡耐基,他昨天下午本来已经决定跳进密歇根湖自杀,结束自己失败的人生。但是,就在要投湖之前,他在湖边的一个小书摊上看到了卡耐基先生的一本书。他当时要买瓶汽水,看到摊主正在津津有味地读这本书,就借来读了一会儿,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