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不易使用成人痱子粉
●小姚
闷热夏季,当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时,皮肤出汗增多,汗液不能及时排除,汗腺管口被汗液浸泡肿胀而阻塞,汗液积在汗管内,引起真皮内轻度急性炎症反应,就形成了痱子。它多发于小儿的头面部、颈部、前胸及背部,肥胖婴儿尤为多发。如果合并感染,则在痱子的顶端形成针头大小的黄色小脓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脓痱子”。急性发病时皮肤出现红斑,不久发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
不让孩子出痱子,就要防止孩子多流汗,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环境凉爽,以减少出汗并保证出汗后汗液能够很快蒸发。夏天,要把孩子的头发剪短,必要时剃光,衣服要清洁、柔软、宽松,最好用吸水强的棉织品,要勤换洗。勤洗温水澡,洗澡不但能清洁皮肤,还有利于排汗。洗澡后要立即擦干,擦干后扑痱子粉,痱子粉可吸去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天热大汗之后不宜马上用冷水冲洗,因为突然的冷刺激,可使汗腺孔收缩,汗液不能排出,反而容易产生痱子。婴儿要勤翻身,不要长时间地抱在怀里,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受热出汗,而且汗液不易蒸发而长痱子。已长痱子的小儿,注意不要搔抓,洗澡后,也不要使用成人痱子粉。
成人痱子粉与小儿痱子粉所含的药物、剂量不同。成人痱子粉所含的薄荷、樟脑(或冰片)比小儿痱子粉多3~4倍,升华硫多10倍,而对皮肤刺激大的水杨酸则多1倍。尤其是成人痱子粉中含有硼酸,这在小儿痱子粉中是禁放的。如果给宝宝用成人痱子粉,严重的会发生中毒现象,引起恶心呕吐、皮肤起红斑、惊厥和小便不正常。
孩子病愈后,呵护有“粮”方
●夏儿
孩子病愈后,起居方面要做到衣被适中、室温适度。由于孩子体质不同,再加上天气变化,一天早、中、晚气温不同,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更换衣物。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孩子的手温,要使孩子在安静状态下手脚温暖、背部无汗。注意室内温度不宜太高,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另外,要注意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清新。
在孩子生病以及康复后的一段时间,饮食上要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不吃膨化食品、饮料等“工厂化食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也不宜多吃,以免产生内热,增加肠胃负担。给孩子煮粥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白米粥、小米粥、薏米粥、玉米糊、面片汤等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对于恢复病愈后的胃肠功能很有好处。
做粥讲究的是“熬”,大火煮滚后用小火慢慢熬,才能入口黏爽,容易消化吸收,即使是做面片汤也要多煮一会儿,把面片煮成面糊才好。
推荐几款保健方:
1.小米山药粥
根据家人饭量取适量小米、山药,加水适量熬粥。小米可补虚损,开肠胃;山药补益脾胃、益肺滋肾。小米山药粥尤其适宜于长期大便稀、不成形者。
2.薏米红豆粥
取适量薏米、红豆熬粥。红豆比较硬,提前泡一天再煮容易烂。薏米和红豆也是中药,薏米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的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薏米红豆粥有减肥作用,尤其适宜较肥胖的孩子食用,同时也适宜长期大便稀、不成形者。
3.白菜萝卜汤
白菜心500克,切碎;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适量水,将白菜萝卜煮至熟透将成泥,加红糖适量,吃菜喝汤。适宜于大便干者。
儿童爱吃的危险食物
●小米
超市是宝宝节假日的一个重要游玩基地,妈妈们也乐得带宝宝在超市购物,任由宝宝自选食物。不过妈妈们要注意了,其实有些宝宝爱吃的食物并不安全。
1.果冻
果冻是由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多吃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一季度对果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3%。
抽查的主要问题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过多食用添加剂超标的果冻会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幼儿应谨慎食用果冻,防止果冻噎住喉咙,造成窒息。
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中国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的身高。
北京儿童医院副教授李时莲说:可乐原来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因为人在感冒时会出现头痛、乏力、流涕等现象,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它加进了一些非常比例的咖啡因,有利于康复。但后来可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料,作为一种液体的补充。人们口渴时或者感到需要时就饮用,咖啡因就逐渐积累起来,儿童常喝这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骨骼就会变得很脆。
那么,咖啡因是如何对儿童骨骼“痛下杀手”的呢?李教授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食物或者钙类营养品补充钙质,促进钙沉积在骨头上,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育。但是咖啡因有一种阻挠血液里的钙沉积到骨头上的作用,而且已经沉积到骨头上的钙遇到咖啡因还要脱钙,造成骨密度降低,时间长了儿童很容易发生骨折。”
“这只是一方面。”李时莲接着说,“另一方面,儿童处于一个小肌体向大肌体成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因阻碍了身高的发育。一些父母个子很高,子女个子却不高,到了青春期身高还不如父母。这样的孩子当中,从小爱喝碳酸饮料的占很大比例。”
3.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早餐食用的油条、油饼,另外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薯片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深受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4.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儿童健康。
5.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有人要问,米中含铅量并不高,为什么一“爆”,含铅量就高了呢?其原因在于爆米花的工具上。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
铅对人体极为有害,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鸡蛋也可帮助治病
●安于
鸡蛋清 鸡蛋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宝宝误食毒物后可口服蛋清,稀释毒液并解毒。烫伤的皮肤部位用鸡蛋清涂抹,可减轻疼痛。冰片研成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每日三次,治热油烧伤效果尤佳。蛋清加蔗糖调成糊状外敷伤口,能促使伤口迅速愈合。如宝宝腹痛拉稀,可用蛋清文火制成小薄饼状,包葱须(带葱白一厘米),置于小儿脐上,每日一次,连续3~4次,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蛋黄油 蛋黄油具有补阴血、解热毒、消下痢的作用。外涂可治皮肤溃疡、湿疹、冻伤等。取胡桃叶10克捣烂取汁,拌蛋黄油外涂,能治疥疮。蒲公英晒干切碎如泥,拌蛋黄油外敷腮腺炎患处,外敷2~3 次,可消肿减痛。单服蛋黄油3~4毫克(一个鸡蛋的含油量)早晚各服一次,连服3次,可治小儿腹泻,效果好。蛋黄油的提取方法是:把鸡蛋煮熟,破壳取出蛋黄,用手按扁,放入锅内用温火焙烤(约10分钟),然后再翻过来,如此几次,蛋黄由黄变褐,黄油同时析出,装入瓶中待用。
鸡蛋壳 宝宝食欲不振时,可用鸡蛋壳焙黄后研成细末,取0.5~1克,加上1~1.5克焦山楂煎汤饮服,一日3次,有较好的增加食欲效果。
鸡蛋膜 刚孵出小鸡的蛋壳内膜具有清肺功效,用2~3张内膜,加10~15克蜂蜜冲服,每晚一次,连服5~7次,可治伤风热咳。宝宝被轻度烫伤或烧伤,局部发红,可用鸡蛋内膜敷于创面,每日更换一次,其“生物敷料”的作用明显,且不感疼痛,三五日即可愈合。
●小姚
闷热夏季,当外界温度高、湿度大时,皮肤出汗增多,汗液不能及时排除,汗腺管口被汗液浸泡肿胀而阻塞,汗液积在汗管内,引起真皮内轻度急性炎症反应,就形成了痱子。它多发于小儿的头面部、颈部、前胸及背部,肥胖婴儿尤为多发。如果合并感染,则在痱子的顶端形成针头大小的黄色小脓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脓痱子”。急性发病时皮肤出现红斑,不久发生密集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
不让孩子出痱子,就要防止孩子多流汗,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环境凉爽,以减少出汗并保证出汗后汗液能够很快蒸发。夏天,要把孩子的头发剪短,必要时剃光,衣服要清洁、柔软、宽松,最好用吸水强的棉织品,要勤换洗。勤洗温水澡,洗澡不但能清洁皮肤,还有利于排汗。洗澡后要立即擦干,擦干后扑痱子粉,痱子粉可吸去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天热大汗之后不宜马上用冷水冲洗,因为突然的冷刺激,可使汗腺孔收缩,汗液不能排出,反而容易产生痱子。婴儿要勤翻身,不要长时间地抱在怀里,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受热出汗,而且汗液不易蒸发而长痱子。已长痱子的小儿,注意不要搔抓,洗澡后,也不要使用成人痱子粉。
成人痱子粉与小儿痱子粉所含的药物、剂量不同。成人痱子粉所含的薄荷、樟脑(或冰片)比小儿痱子粉多3~4倍,升华硫多10倍,而对皮肤刺激大的水杨酸则多1倍。尤其是成人痱子粉中含有硼酸,这在小儿痱子粉中是禁放的。如果给宝宝用成人痱子粉,严重的会发生中毒现象,引起恶心呕吐、皮肤起红斑、惊厥和小便不正常。
孩子病愈后,呵护有“粮”方
●夏儿
孩子病愈后,起居方面要做到衣被适中、室温适度。由于孩子体质不同,再加上天气变化,一天早、中、晚气温不同,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更换衣物。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孩子的手温,要使孩子在安静状态下手脚温暖、背部无汗。注意室内温度不宜太高,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另外,要注意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清新。
在孩子生病以及康复后的一段时间,饮食上要避免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不吃膨化食品、饮料等“工厂化食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也不宜多吃,以免产生内热,增加肠胃负担。给孩子煮粥吃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白米粥、小米粥、薏米粥、玉米糊、面片汤等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吸收,对于恢复病愈后的胃肠功能很有好处。
做粥讲究的是“熬”,大火煮滚后用小火慢慢熬,才能入口黏爽,容易消化吸收,即使是做面片汤也要多煮一会儿,把面片煮成面糊才好。
推荐几款保健方:
1.小米山药粥
根据家人饭量取适量小米、山药,加水适量熬粥。小米可补虚损,开肠胃;山药补益脾胃、益肺滋肾。小米山药粥尤其适宜于长期大便稀、不成形者。
2.薏米红豆粥
取适量薏米、红豆熬粥。红豆比较硬,提前泡一天再煮容易烂。薏米和红豆也是中药,薏米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的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薏米红豆粥有减肥作用,尤其适宜较肥胖的孩子食用,同时也适宜长期大便稀、不成形者。
3.白菜萝卜汤
白菜心500克,切碎;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适量水,将白菜萝卜煮至熟透将成泥,加红糖适量,吃菜喝汤。适宜于大便干者。
儿童爱吃的危险食物
●小米
超市是宝宝节假日的一个重要游玩基地,妈妈们也乐得带宝宝在超市购物,任由宝宝自选食物。不过妈妈们要注意了,其实有些宝宝爱吃的食物并不安全。
1.果冻
果冻是由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多吃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一季度对果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1.3%。
抽查的主要问题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和防腐剂,过多食用添加剂超标的果冻会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幼儿应谨慎食用果冻,防止果冻噎住喉咙,造成窒息。
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中国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的身高。
北京儿童医院副教授李时莲说:可乐原来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因为人在感冒时会出现头痛、乏力、流涕等现象,为了减轻这些症状,它加进了一些非常比例的咖啡因,有利于康复。但后来可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料,作为一种液体的补充。人们口渴时或者感到需要时就饮用,咖啡因就逐渐积累起来,儿童常喝这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骨骼就会变得很脆。
那么,咖啡因是如何对儿童骨骼“痛下杀手”的呢?李教授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食物或者钙类营养品补充钙质,促进钙沉积在骨头上,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育。但是咖啡因有一种阻挠血液里的钙沉积到骨头上的作用,而且已经沉积到骨头上的钙遇到咖啡因还要脱钙,造成骨密度降低,时间长了儿童很容易发生骨折。”
“这只是一方面。”李时莲接着说,“另一方面,儿童处于一个小肌体向大肌体成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因阻碍了身高的发育。一些父母个子很高,子女个子却不高,到了青春期身高还不如父母。这样的孩子当中,从小爱喝碳酸饮料的占很大比例。”
3.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无论是逢年过节的炸麻花、炸春卷、炸丸子,还是早餐食用的油条、油饼,另外近年来,儿童喜欢食用的洋快餐中的炸薯条、炸薯片等,无一不是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气扑鼻,能增进食欲,深受成人和儿童的喜爱,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对身体健康却极为不利。
4.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罐头食品大多数还是采用焊锡封口,焊条中的铅含量颇高,在储存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小儿消化道的通透性较大,这些添加剂和重金属均可被吸收,并影响儿童健康。
5.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有人要问,米中含铅量并不高,为什么一“爆”,含铅量就高了呢?其原因在于爆米花的工具上。因为在爆米花机的铁罐内和封口处有一层铅或铅锡合金,当铁罐加热时,一部分铅以铅烟或铅蒸气的形式出现,当迅速减压爆米时,铅便容易被疏松的米花所吸附而使米花受到污染。
铅对人体极为有害,特别是对儿童影响更大。它被人体吸收后,主要危及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下降。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有的伴有腹泻或便秘。
鸡蛋也可帮助治病
●安于
鸡蛋清 鸡蛋清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宝宝误食毒物后可口服蛋清,稀释毒液并解毒。烫伤的皮肤部位用鸡蛋清涂抹,可减轻疼痛。冰片研成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每日三次,治热油烧伤效果尤佳。蛋清加蔗糖调成糊状外敷伤口,能促使伤口迅速愈合。如宝宝腹痛拉稀,可用蛋清文火制成小薄饼状,包葱须(带葱白一厘米),置于小儿脐上,每日一次,连续3~4次,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蛋黄油 蛋黄油具有补阴血、解热毒、消下痢的作用。外涂可治皮肤溃疡、湿疹、冻伤等。取胡桃叶10克捣烂取汁,拌蛋黄油外涂,能治疥疮。蒲公英晒干切碎如泥,拌蛋黄油外敷腮腺炎患处,外敷2~3 次,可消肿减痛。单服蛋黄油3~4毫克(一个鸡蛋的含油量)早晚各服一次,连服3次,可治小儿腹泻,效果好。蛋黄油的提取方法是:把鸡蛋煮熟,破壳取出蛋黄,用手按扁,放入锅内用温火焙烤(约10分钟),然后再翻过来,如此几次,蛋黄由黄变褐,黄油同时析出,装入瓶中待用。
鸡蛋壳 宝宝食欲不振时,可用鸡蛋壳焙黄后研成细末,取0.5~1克,加上1~1.5克焦山楂煎汤饮服,一日3次,有较好的增加食欲效果。
鸡蛋膜 刚孵出小鸡的蛋壳内膜具有清肺功效,用2~3张内膜,加10~15克蜂蜜冲服,每晚一次,连服5~7次,可治伤风热咳。宝宝被轻度烫伤或烧伤,局部发红,可用鸡蛋内膜敷于创面,每日更换一次,其“生物敷料”的作用明显,且不感疼痛,三五日即可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