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成语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率很高,表达和交流用上几个成语,往往能够以一当十,传神写照。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八个成语。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成语的重要性,并对成语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运用。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成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规律识记
  
  例如,苏教版第八册的第一个练习,安排了八个有关景色的成语:春深似海、风月无边、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等。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景色的。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图画和动画,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景色的成语?学生纷纷举手,这样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故事识记
  
  例如,苏教版第八册第二个练习中安排的八个成语都比较难,无论是字形还是字义,学生都难接受和理解,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在教学时就给他们讲了爱听的故事。譬如在讲“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前,我就将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有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同学们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记忆的效果,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三、情境识记
  
  在学习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练习3的成语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三顾茅庐》一课,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成语时,我结合练习中包含的八个成语,联系《三顾茅庐》,设计了下面一段填空题。
  三国时期,由于吴、魏、蜀三国鼎立,形势危急,刘备为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准备( ),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 ),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这可真是(
  )。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辅佐刘禅,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对蜀国是( )、( ),但势单力薄,最终( )、( )。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于永正老师提出的“重感悟重运用”等教学原则,不要求孩子能够完全理解或说出成语的意思。而是通过文字的串连、课文的延续,再现历史,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让他们在顿悟的基础上,选择填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扩展自己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同时又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成语。
  
  四、体验识记
  
   教版小语第十册练习3的熟记成语安排了12个描写或表现人物神态的成语,其中六个是描写不同笑姿。
  教学时,我让学生模拟电视节目,采取必答、抢答、风险提速、救命稻草和快速应等模式,由学生代表主持,小小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通过表演,评出班级的最佳笑星和快乐小组。模式如下:
  必答——请试着表演“眉开眼笑、哄堂大笑、嫣然一笑、捧腹大笑、胁肩谄笑、破涕为笑”;
  抢答——“你觉得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人们才会‘xxx笑’呢?”;
  风险提速——“你可以说出一句含有‘xxx笑’的话吗?”;
  救命稻草——看看你的表演能不能为你挽回刚才的失手?;
  快速应变——请表演什么什么笑,以此选出总决赛的最后胜利者。
  一节课下来,我从孩子们的笑容中读出了他们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孩子们喜欢快乐的课堂,我们就把快乐的课堂完全让给他们,让他们在笑声中“学,并快乐着”。
  
  五、审荑识记
  
  这是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练习上的熟记成语。主要出示了几个和郑和下西洋有关的成语。在学习《郑和远航》时,有不少同学都在私下议论郑和的太监身份。那时的教学进程告诉我。孩子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被“无意识”地分散了,很多孩子把别人的挫折当作了自己的笑料。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特别重要。于是,教学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問学生:“你喜欢郑和吗?为什么?”
  孩子们纷纷表示出对郑和的钦佩,更有甚者,据古引今运用“司马迁”的范
  例证明郑和的伟大。
  最后,我请学生运用“飘洋过海、气宇昂昂、指挥若定、化险为夷”等成语给郑和下个“评语”。
  这一节上完之后,孩子谈得更多的是面对挫折需要的勇气。面对困难需要的信心。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价值观、人生观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洗涤。
  总之,成语教学需要我们老师继续去开发,去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气氛,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其他文献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在七年级开设平面几何课程。根据我教数学的亲身体验,如何让七年级学生突破几何“入门难”,我利用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特点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几何入门难的现象?从心理角度分析,七年级学生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处在同一水平上,他们的思想方式主要是较低的再现性思维。平面几何入门难,主要是学生从学习“数”转入“形”的学习,从代数运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概念从表面看内容相似,但含义却相差很大,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才能对试题中的这些“陷阱”应对自如。因此,在复习中注意相似概念的区分和比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基础知识才能巩固,才能在高考时正确地把握这些名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准确作答。  CO2的吸收量和CO2,的固定量  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时,通常用CO2的吸收量或CO2的固定量表示因变量。  CO2的吸收量则是用来测定净光合速
[摘 要]本文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堂现状着手着重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指出了一定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注重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堂现状    现代教学制度在不断改革,新的堂课教学模式也已踏入了教学生活,中职生数学的教材、考试内容不断更新,使课堂教学逐步从注重知识转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而在“发展”中又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在学完了高中课程以后,在物理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打下一定的基础。这就为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那么,在总复习中如何注意思维能力的提高呢?    一、要重视掌握学科结构,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事物千变万化,大自然也有着无穷奥秘。但从浩瀚的宇宙天体到精微的基本粒子,自然万物的运行又是有序的,和
【摘 要】在车工工艺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编写教材时,全面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二、制作课件时,全方位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三、车工工艺仿真模拟平台技术,信息技术的完美体现。四、网络作业,现代技术与车工工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车工工艺 教材 课件 仿真模拟 网络作业    当今社会,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是对学生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学科,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皮亚杰曾经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事情的人。可见,好的教育应该培养造就出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
“开放式教学”“小组交往与合作学习”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最为热门的话题,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我们这里说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讨论”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小组不是随意构造的,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重要原则组建小组。
摘要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因此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便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生活提取数学 数学眼光观察社会    生活造就数学,同时数学又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任务。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要教好英语,就必须精通所任学科的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尤其在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的形势下,老师只有不断在教学中更新内容,做到常备常新、常教常新,才能使自己所任学科充满生机,使学生学起来也更有趣。作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举,不仅要靠课堂上,也需要课下的
新教材的编排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且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学生朗读。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笔者在教学本堂课时,努力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