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式教学”“小组交往与合作学习”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中最为热门的话题,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我们这里说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讨论”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小组不是随意构造的,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重要原则组建小组。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合作学习小组选择了“马蹄型”就坐方式。使每个小组成为课堂中的“集体空间”,因而避免了“秧田型”方式之先天不足,便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性学习活动。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鉴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开放式学习中的这些长处,我们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尝试运用了这种教学形式,即“合作、开放”式教学。学习过程一般都分为以下几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独立思考,个体学习一组内讨论,提出方法一组际交流,建立结构一面向小组,激励评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就会出现一种激励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参与活动。反之就会按教师的指令机械的被动地参与活动。实践表明: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新课开始前,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
在提出目标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目标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的。
二、独立思考,个体学习
建构者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他人不能代替,小组合作发现中的个体学习这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参加讨论之前都有自己思考的结果,都为自己的集体多少贡献一些讨论的素材。例如:我们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一课时,合作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棱、面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自己的学习情况,因为有了个体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些长、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小组内的汇总,得到长正方体所有特征,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富有成效,必须注意做好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自我调节三个过程:自我检查。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检查自己有否进展,然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2.重点点拨后进生。在每一次独立思考时,都要有计划的个别点拨一两个思考能力弱 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组内讨论。提出方法
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小组讨论中,交流个体学习时独立思考的成果,并进而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在交流和转化的过程中,深化各自的认识,甚至可能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1.加强小组合作“七字诀”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讨论。2.选择正确的讨论形式。根据不同的内容,我们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主要有:(1)切块拼接式。先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完成工作的一部分,然后把各部分拼接起来。(2)诊断纠错式。小组成员组织讨论,分析思考的正确与错误原因。(3)轮流主持式。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小组讨论,讨论时,其他成员依次发言,最后由主持者总结,达到共识。(4)辩论式。讨论由小组长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争论、比较、说理,最后谋求统一意见。
四、组间交流,建立结构
通过组内讨论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了各自的结论,然后开展全班汇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以形成共识。建立起数学知识的结构。
为了使讨论有更好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组长汇报式。由小组长把组内已统一的结果向全班作汇报,并作出简明的解释,接受另外同学的提问。2.随机抽查式。对于课中最基本的知识,在组间交流时, 我们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在交流时,教师随机抽查小组中的任一成员, 要求能回答出“是什么”、“为什么”。使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能充分参与。
五、面向小组,评价激励
小组评价时主要评价两方面:一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时的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在评价时特别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之既评出小组间的差异,促进组际竞争;也能评出小组内部的差异,促进组内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1.合作技能包含着听取别人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求助别人、反思自己、帮助说服别人、协调等几大方面的内容,这些技能的培养直接影响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应长期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气氛,提高合作的效率。2.小组合作之前要有非常明确的合作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有序、高效。一般我们在小组合作之前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的同讯一是小组成员介绍自己个体学习的情况;二是组内分析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三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补充归类,整理几种最佳的方法。
3.探索型课的合作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并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鉴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开放式学习中的这些长处,我们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尝试运用了这种教学形式,即“合作、开放”式教学。学习过程一般都分为以下几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独立思考,个体学习一组内讨论,提出方法一组际交流,建立结构一面向小组,激励评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就会出现一种激励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积极参与活动。反之就会按教师的指令机械的被动地参与活动。实践表明: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新课开始前,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
在提出目标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目标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的。
二、独立思考,个体学习
建构者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他人不能代替,小组合作发现中的个体学习这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参加讨论之前都有自己思考的结果,都为自己的集体多少贡献一些讨论的素材。例如:我们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一课时,合作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棱、面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自己的学习情况,因为有了个体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些长、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小组内的汇总,得到长正方体所有特征,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思考富有成效,必须注意做好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自我调节三个过程:自我检查。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检查自己有否进展,然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2.重点点拨后进生。在每一次独立思考时,都要有计划的个别点拨一两个思考能力弱 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组内讨论。提出方法
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小组讨论中,交流个体学习时独立思考的成果,并进而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在交流和转化的过程中,深化各自的认识,甚至可能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1.加强小组合作“七字诀”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讨论。2.选择正确的讨论形式。根据不同的内容,我们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主要有:(1)切块拼接式。先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完成工作的一部分,然后把各部分拼接起来。(2)诊断纠错式。小组成员组织讨论,分析思考的正确与错误原因。(3)轮流主持式。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小组讨论,讨论时,其他成员依次发言,最后由主持者总结,达到共识。(4)辩论式。讨论由小组长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争论、比较、说理,最后谋求统一意见。
四、组间交流,建立结构
通过组内讨论每个合作小组都有了各自的结论,然后开展全班汇报,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以形成共识。建立起数学知识的结构。
为了使讨论有更好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组长汇报式。由小组长把组内已统一的结果向全班作汇报,并作出简明的解释,接受另外同学的提问。2.随机抽查式。对于课中最基本的知识,在组间交流时, 我们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在交流时,教师随机抽查小组中的任一成员, 要求能回答出“是什么”、“为什么”。使每个学生在组内讨论时能充分参与。
五、面向小组,评价激励
小组评价时主要评价两方面:一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时的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在评价时特别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之既评出小组间的差异,促进组际竞争;也能评出小组内部的差异,促进组内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1.合作技能包含着听取别人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求助别人、反思自己、帮助说服别人、协调等几大方面的内容,这些技能的培养直接影响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应长期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气氛,提高合作的效率。2.小组合作之前要有非常明确的合作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有序、高效。一般我们在小组合作之前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的同讯一是小组成员介绍自己个体学习的情况;二是组内分析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三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补充归类,整理几种最佳的方法。
3.探索型课的合作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并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