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的思考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火灾是威胁社会运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当中,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引起伤亡事故。因此,应该加强对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视,提高对火灾的警惕度,实现对火灾的及时预防和控制,确保不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事故。灭火救援涉及的内容较多,应该掌握技术要点与难点,提高整体救援水平。本文将通过分析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特点,探索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的应用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
  超高层建筑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高效化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由于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密集且流动性较强,所以在发生火灾后将会引起快速蔓延,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也给消防部门的灭火救援带来了困难,一旦操作不当将会造成更大的风险。为此,应该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认识到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救援方案,以确保火势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火灾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对火灾现场及周围环境的深入分析,确保灭火救援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保障整个超高层建筑的安全。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特点
  (一)蔓延速度快
  超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物资,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导致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内部人员的安全。尤其是建筑中电气设备也在增多,设置了大量的管道井、楼梯间、电缆井等,虽然满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但是在火灾当中也会出现烟囱效应,导致火势迅速扩散[1]。一旦未能进行及时控制,将会导致火灾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不仅使人们的逃生受到阻碍,而且容易引起内部的混乱甚至踩踏事件。
  (二)内部结构复杂
  超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使得人员的疏散逃生遇到困难。在发生火灾后,除了火焰会对人体造成灼伤外,更具威胁的是浓烟会使人员出现伤亡。在高温浓烟当中,人们的呼吸系统会受到严重损害,同时降低了超高层建筑内部的能见度,影响人们快速有序逃生。在内部公共空间的设置上不够合理,也会对人员的疏散造成限制。
  (三)灭火救援难度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因此给登高工作造成了困难,较为狭窄的空间也使得工作人员进入建筑内部的难度升高,无法快速实施灭火救援工作。广告牌或者架空电线等设置不够合理,对于扑救工作形成阻碍[2]。此外,灭火救援用水量较大,如果难以保障供水的充足性和持续性,也会无法达到冷却和灭火的效果。
  二、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熟悉环境状况
  在开展超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时,应该提前熟悉建筑和火灾的实际情况,才能在救援中更具针对性,防止出现混乱。在日常工作中,消防部门应该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道路状况、消防设施配置情况、附近水源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确保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临危不乱。对于救援的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在编制预案的基础上,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3]。对于火灾的具体部位和火势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疏散和扑救途径的合理性,提高整体响应速度。
  (二)运用内部设施
  对于内部消防设施的高效化利用,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火灾加以控制,增强灭火救援的便捷性与时效性。超高层建筑往往会按照消防部门要求配备一定的消防设备,在灭火救援中应该了解其具体位置和应用方法,在第一时间运用内部设施实现对火情的初步控制,确保消防电梯和楼梯路线选择的科学性,在消防泵、消防栓的配合下实现对现场的控制[4]。同时,也可以借助于排烟机、气体灭火设备和送风机等实施灭火救援。熟悉内部管网情况,在实施灭火救援的同时,能够做好人员的疏散。内部消防设施的运用,对于初期火灾的控制效果较好,是遏制火灾进一步扩大化的关键。
  (三)坚持救人为主
  人的生命安全是在灭火救援中应该关注的关键点,在实践中应该以救人为主,及时帮助被困人员安全逃生,防止出现严重的伤亡事故。应加快搜救小组的构建,在人员疏散中加强组织规划,增强救援工作的秩序性和规范性。应该对火灾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火势选择合理的救人方案,通常在外部可以通过登高平台和救生气垫等为被困人员提供逃生机会[5]。对于超高层建筑的不同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搜救小组在工作中能够形成协同配合,避免在同一区域出现反复搜救的状况,以提高整体救援效率,为被困人员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
  (四)注重科学排烟
  浓烟是导致人员窒息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当中应该严格做好排烟处理,防止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最大限度创造良好的灭火救援和疏散逃生环境。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当中,由于复杂的结构特点,也给排烟造成了较大困难。建筑内通常会设置相应的排烟设施,在灭火救援中应该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确定科学的排烟通道,从而使建筑内部能见度得到改善,防止人员受到高温烟气的伤害。在排烟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开花水枪和正压式排烟机等,为及时搜救和灭火提供保障。
  (五)保障持续供水
  水源是确保灭火救援工作良好成效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应该做好供水管理,防止水源出现中断而对灭火救援造成限制。室内和室外铺设水带、固定消防设施供水等,是在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经常采用的供水方式,通常会采用室内消火栓系统提供水源,能够保障灭火救援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因此,应该确保消防栓性能的可靠性,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提供水源,使其得到控制。室内供水往往难以满足较大火势的救援需求,因此可以借助于水泵接合器实施救援。外墙垂直铺设水带的方式,在当前消防部门的灭火救援中较为常见,能够有效提高供水的高度,符合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6]。
  (六)开展专项训练
  消防部门在日常工作当中应该做好专项训练,为灭火救援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增强整体响应能力。应该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了解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针对室内消火栓系统远程启泵操作、消防电梯控制、自动喷淋装置应用方法、防火卷帘使用技巧等进行系统化学习。在单兵训练中,应该以消防电梯登高和举高消防车登高等为主,提高消防指战员和消防监督员的水平。定期开展滅火救援演练工作,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以便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保障人员的安全。
  三、结语
  火灾蔓延快、结构复杂和救援难度大等,是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特点,如果未能对火灾进行及时控制,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此,应该在灭火救援中应该做到熟悉环境状况、运用内部设施、坚持救人为主、注重科学排烟、保障持续供水和开展专项训练,明确各个救援阶段和环节的要点,最大限度地控制火灾。
  参考文献:
  [1]蔡晓虹.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措施与灭火救援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6):147-148.
  [2]秦渊.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灾害救援装置设计[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9.
  [3]尹结留.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技术加强措施[J].城市住宅,2019,26(03):139-141.
  [4]刘新秀.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5-6.
  [5]滕光军,成旭光.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8,13(04):54-55.
  [6]谢玉琪.超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下电梯安全疏散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火灾隐患因素增加,开展防火监督工作能够及时排查危险因素,做好火灾防控,使消防工作的整体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防火监督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完善措施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防火监督;消防工作;重要性  火灾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较大的危害,威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非常重要。由于火灾事故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为了能够
幼年时在古城墙上,动了仗剑走江湖的意念。一袭白衣,一柄长剑,遇到十恶不赦的坏人时,长剑出鞘,片刻之间,侠客的肝胆与道义天地可鉴。男儿若不能马革裹尸,也必得怀有一颗处江湖之远的雄心。  我憎恨过命运,却报以敬畏;我厌倦过生活,却报以热爱。  仿佛,我只是时间的守夜人,在古城墙被掩藏的荣光里,交出最后的虔诚,以及我忠贞不渝的爱。  当我坦诚地面对遭遇,人生仍然温润如璞玉,像月亮爬上古城墙,坚硬且冰冷的
摘要:消防队伍承担着灭火救援和抢险救援等多项任务,配备精良的装备是确保消防队伍在危险的环境中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消防救援装备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灭火救援;装备管理;有效措施  一、消防装备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过度重视装备购置,忽视设备管理  消防救援过程中使用的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各地消防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消防装备的种类
摘要:消防救援队伍是灭火与救援的主要力量,新时期背景下,改革转隶以来作战、训练内容也有所改变,在此过程中安全风险也有所上升。为此,有必要分析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加强作战训练安全的有效对策,促进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水平提升。  关键词:消防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分析  改革转隶以来,我国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范围也随之拓展,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灭火与救援任务难度也逐渐
据应急管理部网 6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在京举行2021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视频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出席并讲话。  今年6月是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落实安全责任 推动安全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和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树牢安全
八卦城郊外我家院子的西头,当年嫌种果树劳累,便栽了一片杨树林,刚好挨着国家万亩生态林。正是四月,在此起彼伏、宛转嘹亮的鸟叫声中,我们开始种东头的菜园子了。  杨树杆翠绿翠绿,接天的枝条上垂着很繁的暗红花穗,落得满院子都是。花穗有两种,一种像红艳艳的桑葚,一种像紫绿色毛毛虫。毛毛虫受潮后会变成青紫、紫红,干了踩上去成一撮花粉末,地上留下蓝墨水样的印迹。还有黄灿灿带胶质的杨树芽壳儿,爱粘鞋底。把它们与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因此,进入中高年级之后,统编本教材编排了一些具有典型价值的“长课文”,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锱铢必较”,不大现实;放任自流,收效甚微……这些惯性思维下的教学策略和原则,已经不能胜任特意编排的“长课文”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统编本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思考。  
细节是人物、情节、环境描写中的最小单位,犹如人体的细胞。细节描写就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等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活力的因素。细节描写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也可以是作品中的环境。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若能学会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或事件,自会成就精彩华章。  一、简墨白描画细节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
为了保证在重力变化下大口径巡天望远镜透镜组的成像质量,需要研究一种可以适用于大口径透镜组的波前检测方法,用于实现系统装调检测。首先,基于差分光学传递函数(differential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dOTF)建立了一套波前对准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运算过程中相位解缠,CCD探测噪声以及大气扰动对检测算法造成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检测误差分别小于10%、1%和2.5%,经过叠加可得整体的测量精度约为10.3%,满足一般大口径大视场检测系统设计指标。最后针对80 mm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