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线教师的推崇,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以高中数学为研究科目,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数学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新的教学关系。相对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使传统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由台下走到了台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了“我讲你听”的单向式和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系列化教科书,通常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或编写)相应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反映的是现实问题,却与相应的学科专业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将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捆绑在一起,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增强知识的应用性;第三,催生了新的施教方式。形成了以案例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析研讨为主线,以自由宽松教学环境为特色的施教方式,不僅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教学动力,改变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行为,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起到深化认识、集思广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符合现代教育培训理念和立思想、讲思路、教方法、给启发的教学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和行动导向的能力训练方法。第一,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融会贯通过程。在案例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循环增值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整合和灵活运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与能力融合升华的表现。通过运用知识进而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进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诠释和指导实践,是案例教学的优长所在,也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第二,体现了自主分析思考过程。分析研讨,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一是脱离了对教师的主观依赖,二是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此,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需要进行自主和互动的分析思考,才能解决案例问题。这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而且使思维空间得到更充分的拓展。第三,体现了不同观点共存和交锋撞击的过程。除采用范例式案例外,多数案例问题不是教师给予结论,而是通过学生分析研讨去寻求答案,这种答案往往是多样性和争议性的。因此,观点共存和思想交锋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容纳与借鉴、协作与沟通、反思与发现的过程,既能起到智力互补、增长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多向思维,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缩小的社会课堂
  案例虽小,却浓缩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要素和客观情景,众多案例的集成,既有方方面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有许许多多尚待化解的难题,因而成为人们共享的教学和研究资源。这些都是书本理论所难以概括、描述和替代的,应运而生的案例教学正是用了案例的属性特点,使其功能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以案例作为教学工具,形同把大社会搬进了小课堂,使小课堂成为了社会实践的大场所。学生在各种案例情景中,以不同角色身份参与“现实生活”,不仅得到身临其境之感,触及现实生活之实,弥补了部分人经验不足的缺憾,而且可以学到分析思辨之法,培养智慧处事之能,这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实践教学方式。
  (四)是智力互补的平台
  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开放性、开发性和互补性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较好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思想互补、方法互补,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以案例问题为切入点,借助集体智慧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思辨博弈中弃旧纳新,取长补短,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对案例问题的认识,教学双方都有了更广阔的思索和领悟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培养和开发,提高教学双方的素质能力,而且进一步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讲授式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在这种群体性的开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二、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策略
  (一)案例准备的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讲,案例教学的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确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案例。好的案例并非就是适合使用的案例,只有适合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有系统的思想、要注重案例的内在价值、要与教学方法和教学需求相吻合和要充分彰显案例功能。
  (二)案例教学使用的策略
  从总的要求上说,在案例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使用案例,应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当正确区分各部案例内容的不同用途,讲求内容适用对路、使用有序有益、发放时机适宜,尤其要同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增强其在教学中的操作性。常见的案例使用方式有三种。
  第一,完整使用,即原本照用,将案例一次性发给学生。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后续操作性不强,只适用于对部分分析思考型、争议评判型和方案研究型案例的教学。
  第二,部分使用,是指在梳理调整或暂时隐瞒其中一些内容后(如:案例中的结论性、提示性内容),将案例资料分两次或多次发给学生。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案例的悬念,有益于促进学生分析思考和教师把握教学节奏。
  第三,分拆使用,是将案例各部分内容分拆重组成基本材料、补充材料和备用材料,并利用其设计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这是案例使用的最佳方式,但要同案例改编结合起来,前期准备工作量较大,主要适用于课题较大、情节内容较复杂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分析的策略
  案例分析有个人分析和集体研究两种基本方式,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既是一个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基于个人分析,并不断促进个人分析和体现创见的过程。研究方法对策的形式有:各自提出建设性意见,讨论完善解决案例问题的具体方法、手段、途径。例如,在讲解例题几何部分知识的时候,同一道例题往往有构建空间向量、添加辅助线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多种角度提出自己的解题看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武亚军,孙轶.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01:12-25.
  [2]李晓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1:122-123.
  [4]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46-47.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活动不仅有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还有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协作活动.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为团队协作意识、互助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根据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围绕平面向量章节教学中高中生合作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平面向量 合作能力 培养策略  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沟通交流、协作互
摘 要: 高中数学向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数学的使用价值.本文首先阐述向量的基本知识,然后重点探讨向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解题 向量 运用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面对大量的习题,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没有头绪,不知从何下手.向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部分,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代数、几何及三角函数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
摘 要: 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一些学生之所以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或思维活动中遇到的障碍,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围绕数学概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概念教学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激发  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
2013年9月24日,我在我校八年级十七班听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课堂结构、内容设计、多媒体运用都很完美,但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什么原因呢?  我校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安排专门时间集体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内容安排恰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多媒体运用娴熟,课件制作精致。为什么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呢?有老师发现了一个细节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提高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自学,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课本知识信息。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培养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