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体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bo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我们更多地强化了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培养
  《中国教师》:在承担了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任务后,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去向,贵校确立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什么样的培养体制?
  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围绕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这个总体目标设立的。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对培养体制进行了改革,并通过改革创新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是实施“四个强化”教育。一是强化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因为没有优良的综合素质,他们不可能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可以说,综合素质是免费师范生将来能否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基础。二是强化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学校专门设立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方案的研究项目,研究和探索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主要途径。三是强化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特别是强化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探究和综合运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强化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开设能力训练系列课程,强化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当然,如何将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更好地适应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我校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还加强了与各个省教育厅的联系。”
  
  《中国教师》:贵校在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经验?
  陈时见:我们非常重视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因为这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我们对免费师范生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系列化的入学教育活动,包括对学生进行免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强化对专业的具体认识、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交流,以及给他们做一些专题性的专家报告,以引导免费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同时,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未来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所准备,并在此阶段开始立志。其次,让免费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训练。比如在暑假期间到农村或者一些中小学校进行社会实践等。不仅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拓展生活面,而且能够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再次,实行学生集中住宿管理。我们将免费师范生的住宿安排得相对比较集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的园区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有利于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另外,我们还通过社团和各种论坛,比如未来教育家联盟、青春杏坛等,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辅导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体来说,在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上,我们更多地强化了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免费师范生采取资源集优的“小班化”模式进行精英人才的培养,还建立了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资源中心和自主学习中心。可以说,这些工作都比过去更为系统和扎实了,对以后的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更为有利了。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培养方案。
  《中国教师》: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指导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
  陈时见:这方面的工作是纳入到学校对免费师范生的整体教育工作里进行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免费师范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校招生就业处提出“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理念,无论是生涯规划、就业能力,还是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基本上是全程性的。比如学校专门为免费师范生举办双选会,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因为免费师范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承载着国家的期望,有明确的要求,也有具体的就业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教育部、大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中小学等的多方联系和协作机制。所以,我校除了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指导,还加强了与各个省教育厅的联系。
  
  “师范大学要主动加强跟基础教育的联系,我们现在正在推动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就是希望可以使大学与中小学形成一个共同体。”
  
  《中国教师》:结合已经就业学生的情况,您觉得在将来的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应当着重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陈时见: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不只要建立比较好的培养体系,还要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这是根本性的工作,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第二是建立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有雄厚的资源做支撑。第三是大学要提升学科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要不断提升大学教师在学科教育方面的指导水平,还要让免费师范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够很好地了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状况,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动向,增强他们工作以后的适应力。第四是要提供进修、培训、读教育硕士等继续深造的机会,使得他们立志成为优秀教师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如果他们到了中小学以后得不到这些机会,很容易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
  再有就是师范大学要主动加强跟基础教育的联系,我们现在正在推动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就是希望可以使大学与中小学形成一个共同体。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能对中小学有带头作用;大学也可以聘请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给免费师范生上课,这样更贴近中小学的实际;大学教师也可以给中小学教师做一些培训,这样就能够让中小学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来改善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同时,大学也可以利用中小学的优质资源,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服务。
  
  “学校在教师教育相关网站上也建立了一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还有比较庞大的教师教育资源中心,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保持与学校方方面面的联系。”
  
  二、毕业跟踪
  《中国教师》:第一届毕业生已经就业,贵校在持续关注他们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陈时见:我们学校首批免费师范毕业生大约有2 900名,因为中西部的生源相对较多,所以绝大部分都是选择在中西部的中小学就业。第一届毕业以后,学校、相关学院跟他们还保持着联系,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而他们也会主动通过教师、教育咨询网等多种途径与学校取得联系,学校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另外,根据政策,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工作一个学期以后可以申请回到学校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与教学相关的学术性学位,所以他们也总是保持着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在教师教育相关网站上也建立了一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还有比较庞大的教师教育资源中心,他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保持与学校方方面面的联系。免费师范生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了解到一些新的信息和政策,同样可以形成专业上的支持。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免费师范生基本上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他们在职业理想、专业自信心、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比较厚实的基础,自然也就能很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中国教师》:我通过采访了解,有些免费师范毕业生会有实习期短的困惑,也会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和编制等问题,在这些方面,学校有什么样的策略或者援助吗?
  陈时见:有些学校确实存在实习期短的情况,我们还好,比较早就开始实行师范生“一学期实习”制度。这比以前大大地延长了实习时间,有利于师范生的能力提升。我们选择西南地区的一些区县,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并依托实验区建立了40个示范性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到实习基地里面进行系统化的实习。我校全面落实了教育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一个学期实习的规定,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很有好处。至于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以后的情况,因为他们刚刚工作一个学期,我们所了解的肯定有限。通过有限的了解,他们主要关心的还是将来进修和专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农村任教的教师,因为地域和条件的限制,他们更担心下一步怎么能够得到培训和专业提升的机会。
  
  “学生进入学校后,通过考查,将不适合读师范专业的学生转出去,同时让优秀的非免费师范生转为免费师范生,真正让那些热爱教育、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就读免费师范专业,这对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非常重要。”
  
  三、政策改进
  《中国教师》:在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陈时见: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个准入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正在逐步完善,比如,扩大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高校在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方面的规模,增强高校的选择性。另外,学生进入学校后,通过考查,将不适合读师范专业的学生转出去,同时让优秀的非免费师范生转为免费师范生,真正让那些热爱教育、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就读免费师范专业,这对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非常重要。
  被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的免费师范生,自然也有淘汰机制。如果免费师范生达不到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同样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甚至开除学籍。在这方面,免费师范生与其他学生并无两样,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规定,如果累积多少科不及格就要退学;如果有课程不及格或者毕业的时候还没有达标,就拿不到毕业证,只能拿结业证。这些规定同样对免费师范生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是免费师范生就会有特殊对待或宽容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和违纪行为,只会要求更严。
  
  “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以此来调动大学和地方履行政策的积极性。”
  
  《中国教师》:您对免费师范生的招考、培养和就业工作,以及国策的落实有什么建议吗?
  陈时见:招生的话,当然还是建议实行提前批招生,同时增加自主招生的力度。可以有一定的比例用来进行自主招生,这样有利于我们选拔一些真正乐教、适教的人来读师范专业。就业的话,现在教育部也在出台一个新的政策,就是加强部属师范大学招生与各个地方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之间的衔接。所以我的建议是,首先,可以通过教育部来协调,由各个省报自己的需求计划,然后各个大学可以根据各个省的需求计划来招相应的专业,这样有利于这些学生经过培养之后,将来回到生源所在地找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功能来落实国策。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来加强各个大学与各个省对教师需求的有效衔接。同时,要通过我们的创新培养模式来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水平,增强就业能力,这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再次是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以此来调动大学和地方履行政策的积极性。
  国家的政策肯定是不断完善的,国务院刚刚发布的2012年的2号文件,我觉得那里面已经把有些政策做了很好的完善。我们只需要把各方面的政策落实好,实施好,同时创新我们的培养工作,真正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专家简介:陈时见,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叶水凌)
  
其他文献
刘永胜:原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督导评价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院校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兼职督学,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模范校长、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荣誉称号。  学生时代从不守纪律到门门优秀;工作时帮别人练课没成想自己
宋代立于鼎唐之后,恰又是一个文学书事葳蕤繁祉的时代。有宋之别于唐,在于唐之欧、虞、颜、柳等众书家鲜有诗名,而宋之苏黄诸贤诗文与书法双臻妙境,实乃后不让于先者也。纵览两宋,行草大盛其事,韵意超唐入晋,名家辈出,恰又多无意于书,在宋人眼里,词乃诗之余,墨乃文之余,余事之余,反落大成。宋初儒林诸家成就昭著,自不待言,这里拈出一个陆游——爱国诗人、著名词人兼一代书人。陆游书法遒严温润、纵意洒脱,具有动态美
《中国教师》:王老师,据我所知,您是非常有名的博主,您曾因为在博客上发布了《教师节,别成讨伐教师收礼的节日》一文遭到诸多质疑。时至今日,您的观点有没有什么变化?您认为教师应不应该收礼,什么样的礼可以收?  王传宝:老实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我曾给某报社写专栏,是关于教师收礼的话题。一位编辑给我回话说:中国有些事情,可以做,不能说,比如送礼。我想可能他说的是对的。  教师能不能收礼,似乎这不应
你见过在地铁上哭的人吗?我见过。前一段时间下班的地铁上,我看见一个穿着正装的姑娘,一边紧拽着扶手,一边强忍着悲伤。没过一会儿,她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但她仍小心翼翼,不敢哭出声。  她哭泣的原因我不得而知,只是我明白,成年人的生活总是没那么容易,或是失恋,或是工作不顺……看似平静的日常下,总有一个又一个低谷需要跨过。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37岁失业了,压力巨大,怎么办?”其中一个人的回答让我印象深
美国顶级大学挑选学生的标准是什么?美国顶级大学对于校友子女等特权群体是否会优先选择?这些话题对中国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4年中,美国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激增4倍,已达到40 000人。不仅如此,现在申请留美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一路飙升,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已开始招收中国学生,甚至雇用中介来中国协助招生。前一段时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各大学所得捐助骤减,对国际留学生的资助有限。因此,他们非常
题记:  初识施建中先生是在去年的冬日,我们一行3人匆匆赶往丽泽区8号楼采访施建中先生。先生有午休的习惯,因此我们把采访时间约在了下午4点。门铃响后,开门的正是施先生——一位慈祥的老者,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先生很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了会客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先生表现出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智慧、敏锐及独立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等后辈学子。  采访结束后先生再三叮嘱我们,采访稿写成后务必叫他看一下。几日后
小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仅凭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停止于课堂、滞留于课本,而应该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  笔者认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就像语文学习的两翼,只有展开两翼,鸟儿才能振翅高飞。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紧扣文本
编者按:湖南省教育界有句流传较广的话说“湖南教育看长沙,长沙教育看芙蓉”,而东郡小学则是芙蓉区的标杆之一。那么,东郡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和过人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东郡小学的校长肖焱。出身教育世家的肖校长矢志教育、甘为人梯,她治校民主、思路开阔、内塑外联,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她的带动下,全体教师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础教育中老一辈传统的思想所同化。”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础教育中老一辈传统的思想所同化。”    一、工作感想  《中国教师》:请先简单谈一谈你们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在求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  文杰: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目前在校教计算机
边远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谈何容易?他们资源匮乏,他们见闻狭窄,他们缺乏动力;他们面对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要想取得城市中教师的相应成绩,就要付出更大代价。尽管国家花大力气引导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例如,农村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等),但是,就我们了解的情况而言,培训似乎变成了外在强加,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没有希望了吗?农村教师的专业进步,一定要依靠教师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放过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