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学习过渡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写文章要学会过渡。因为过渡就如同架一座桥梁,能将上下文自然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衔接连贯,结构紧凑,浑然一体。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值得学以致用的过渡方式。
  一、转折式过渡
  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可能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写,这时往往会用表示转折的词语来过渡,例如“然而”“不过”“但是”等词语。
  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在第6自然段的开头用了“然而”一词来过渡:“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从而把刘老师“笑腿疾”“转写板书”和“放追风筝”这三件事很好地衔接连贯起来,更好地突出了刘老师身残志坚、不向困难低头、敢于挑战命运、乐观自信、热爱生活这一中心。
  再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夹竹桃》一文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作者就运用了这么一个过渡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这个过渡句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转折词“然而”,从而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由第4自然段写院子里的其他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都只在一个季节开放,自然过渡到第五自然段写大门内夹竹桃的默默绽放、不爱张扬、花期之长(花开三季)、生命力强、韧性可贵。
  今后大家在写写人、绘景或状物的作文时,如果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突出中心,不妨试试运用这种转折式的过渡方式。
  二、递进式过渡
  有时,作者为了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或所描写的事物内容更充实,往往要运用递进式过渡句(段)。这种过渡句(段)一般前半句是总结上一段落的内容,后半句启示下一段落的内容,而且后面的内容是作者所要突出的重点。这种递进式过渡句(段)一般运用“不仅……更……”“不仅……而且……”等关联词语。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一直顽强地活着,并且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然而课文不只是介绍霍金的传奇人生,更向读者介绍了他那令人折服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所以,作者在文章第8自然段就运用了这样一个递进式过渡段:“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再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秦兵马俑》一文第3自然段,作者就运用了这么一个过渡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这个过渡段中,作者使用了关联词“不仅……而且……”,进一步突出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更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也更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
  大家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递进式的过渡句(段)噢!
  三、承接式过渡
  有些文章写了不同地点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运用承接式的过渡方式,让文章很自然地从这一个地点过渡到下一个地点,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典型的移步换景的游记,每一处景点的描述都是随着作者游览地点的转移而转换,所以几乎是每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都有一个承接式的过渡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一路迎着溪流。”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今后大家在写类似的作文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承接式过渡方式。
  四、序数式过渡
  有时为了让文章条理清楚、过渡自然,我们也可以运用序数式的过渡方式。
  譬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第2至5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和同学们谈“每日四问”,第2至5自然段的开头分别是: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序数式的过渡方式,所以让我们读了之后能一目了然。我们在写关于小实验、小制作、倡议书等的文章时,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序数式的过渡方式。
  五、总述式过渡
  有一些课文在段的开头,先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提示这段话要讲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围绕这句话具体来写。这就是总述式过渡。
  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就是一篇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文章,开篇一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总领全文,而后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不仅是该自然段的中心句,在结构上也起着过渡作用: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同学们,现在你们也会运用这种总述式过渡句吗?
  当然,一篇文章的过渡方式还有好多,以上所举的一些例子只是我们小学课本中几种常见的过渡方式。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还希望大家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写出文脉畅通、过渡自然、结构紧凑的好文章来!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可分成基础性习题、积累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和发展性习题。教师可根据习题类型,围绕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解决复习资料短缺的问题,提升复习效益。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习题;复习  临近期末,部分一线教师会为复习资料短缺而犯愁。如果教师能用好与统编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合理选取切入点,对作业本进行二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让人感动的片段。  2.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抓住人物细节,从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阅读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
在日本,每年的9月1日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不仅各类学校新学期开学,还是全国的“防灾日”。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7.9级大地震,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十几万人伤亡。为铭记这一历史教训,日本把9月1日定为“防灾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开展防灾救灾活动,安排儿童避难演习是防灾训练的重要一环。孩子们在仿真的演习中非常兴奋,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开学恐惧。  日本的基础教育是出了名的严格,学生很
广东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是在传承广东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广东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土法研制体育器材、中期的小学情景教学和高中选项教学实验、中后期的学校体育效益评估;90年代开始的初中体育考试、中后期的快乐教学及体育园地,都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实验和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广东省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1)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
到2035年,一个新兴的百强区有望崛起于皖江之畔。摄影/ 沈德芸  写在前面:  “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进入全国百强区”,是芜湖市鸠江区“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后发型沿江城区,鸠江区剑指“皖江第一区”的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就在鸠江发展的内在机理中。  在长三角一体化、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区域战略中,鸠江高起点谋划,打造产业平台、创新平台
儿子放寒假了,经常在外跑业务的我也歇了年假,总算有时间陪儿子了。为了弥补平日的亏欠,我对儿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于是,儿子的“宝库”一时间充实了不少,里面琳琅满目,各种玩具、图书让人目不暇接,而我的钱袋却很快瘪了下来。  那天,我带儿子从公园回来,顺便去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取钱。看我捣鼓几下,机器就吐出一沓钞票,儿子的眼睛发亮了:“爸爸,再多取一些吧,我想买个大的变形金刚,然后叫上妈妈一起去吃肯德基。”
有一次,蘇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主考官出的上联是: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  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
前段时间,笔者聆听了两位教师对《香港,璀璨的明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同样是小班课堂,同样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却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请跟随笔者走进两位教师的课堂,一探究竟。以下称第一位执教教师为“教师A”,第二位为“教师B”。  【课堂回放1】  教师A:  1. 出示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指名读题,“璀璨”就是灿烂的意思。2. 说说对香港的了解。  教师B:  1.出示
2017年5月,俄罗斯自杀游戏“蓝鲸”创始人Philip被捕,引发全球震动。这款始于2015年底的游戏,已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仅在俄罗斯就有20多万名玩家,因“蓝鲸”而自杀的青少年至少有80人。目前已有多国政府向家长发出警告。在中国也有“蓝鲸”的变种,一旦加入这些死亡游戏,玩家就要接受群主指令,进行各种自虐自残活动,经过铺垫和洗脑后,游戏最后一关则是命令玩家自杀。本文主人公琪琪就是其中一名受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梦想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无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而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文更是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使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