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解诗,感悟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解读
  《诉衷情》是长春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板块的一首包含悲壮沉郁之感的词,作者是宋朝词人陆游。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所作。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二、设计理念
  “以诗解诗”,就是用正学的或积累的诗词解读新学的诗词。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对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学生都曾学习积累过。此思路紧紧抓住词中的“梦”、“泪”、“空”三个字,相机引入陆游的其他三首古诗,引领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作者的“衷情”,真正感悟这份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已有,引出主题。
  1.教师点题目,学生背诵。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词,接下来我点题目,同学们来背。好不好你?岳飞的《满江红》。学生齐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生背诵。
  2.真不错,从年代看,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南宋时期的)。
  3.关于南宋这段历史,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南宋始建于公元1127年,灭亡于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4.同学们,文史不分家,了解历史对学习古诗词十分必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的作品。(板书课题:诉衷情)。
  5.解题。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其实它是词牌名,宋朝有100多首诉衷情,怎么理解这三个字呢?(诉:诉说,衷:内心,情:情感,连起来就是诉说内心的情感。)是谁在诉说内心的情感?(陆游)
  6.学习“衷、衰、哀”。(竖是衷,横是衰,不横不竖就是哀。)
  7.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宋朝的诗词入手,首先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唤醒学生对宋朝诗词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词的兴趣。对于题目《诉衷情》中的“衷”字,下足了工夫,让学生分析字形,并指出其形近字衰、哀,把字均写在黑板上。且让学生记住了一句顺口溜“横戌点戍空点戊”,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预习情况的反馈,又为后文理解课文埋下伏笔,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距离遥远,使学生在理解词中所描述的景和情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新课伊始,对作者及历史背景有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词人所抒发的情感,体味全词的意境。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打开书,出声读一遍课文,争取把它读准。
  2.请一个同学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字音、字形和节奏错误。
  貂裘diāo qiú鬓bīn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3.教师范读,请同同学们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4.学生齐读,把这种感情融进朗读中。
  5.明确: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边读边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6.学生汇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教师总结。相机学习“戌、戍、戊”(横戌、点戍、空心戊)。
  设计理念: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意会,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象。
  (三)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知道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多大年纪了吗?(67岁)
  (2)是啊!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已年近七旬,他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我们想象一下,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自己在沙场冲锋陷阵,为国杀敌。)
  (3)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这首诗中进入陆游的梦里又是什么?(铁马冰河入梦来)
  (5)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板书:梦)那是指什么?(梦想)诗人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自己能报效祖国,梦想祖国统一,梦想人民过上好日子。)
  (6)(课件出示陆游年轻时的照片)看到年轻时的陆游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英姿勃发……)
  (7)(课件出示陆游年老时的照片)看到年老时的陆游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人老体衰、老态龙钟……)
  师:英姿勃发也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的上阕。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字,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1)诗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2)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什么而流?(板书:泪)
  (3)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学生齐读。这是谁的泪?(移民的泪)
  (5)同学们,看到陆游的泪,移民的泪,到此刻,你理解陆游的心吗?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指导朗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是呀,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生);本来是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读下阕。
  (2)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呀,可惜,——再齐读。
  (3)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白白地流)(板书:空)
  (4)同学们,陆游67岁写的这首词,他活了87岁,算算这空流的泪水还要空流多少年?(18年)整整18年,泪都流干了,所以在临死前他给儿子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5)出示《示儿》。
  (6)如果说“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这里“万事空”的“空”又是什么意思?(万事皆空)
  (7)虽然诗人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他遗憾的是什么?(没有看到九州统一)。所以临死之前他叮嘱儿子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同学们,这也许人类自从出现文字以来最可歌可泣,最可悲可叹的遗嘱!齐读。
  设计理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品味词的佳句,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举一反三,以诗解诗”,抓住了这首词中的“梦、泪、空”等关键字眼,引出了陆游的其他三篇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通过壮年陆游和老年陆游的对比,感悟作者的衷心爱国之梦;通过南宋百姓的泪和陆游的泪对比,感悟南宋的腐败、百姓的凄苦、作者的无奈与遗憾;通过“泪空流”的“空”和“万事空”的“空”对比,感悟作者的豪迈与那颗衷心爱国的拳拳之心。整节古诗词教学随着老师艺术的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荡气回肠,使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深入的共鸣,从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感情的诵读,从学生那精彩的回答,从学生眼睛中那闪动的泪花,我知道,古诗词教学不难,离学生不远,他需要的只是教师有思想的引,有意义的导。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我们这44个字的《诉衷情》,浓缩了三个字——梦、泪、空,而这三个字又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一个“梦”字让我们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字,让我们想到“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字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陆游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这三首诗。(大屏出示三首诗)
  2.同学们,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首诗作,再看看黑板上的三个大字,你的心里什么滋味?(难过、愤怒、悲伤、遗憾……),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词。(欣赏配乐朗诵,再次感悟情感。)
  3.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三个字:衷——衰——哀,此时此刻,我们不仅仅在字形上记住了它们——竖是衷,横是衰,无横无竖就是哀。看到这个衷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看到这个衰字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到这个哀字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配乐,大屏出示本首词。师:陆游是高寿,但他终究没有盼到祖国统一,他死后的69年,(1279年)忽必烈就彻底踏碎了没落的南宋王朝,陆游已感知我们无法体会,但是,正是他的《诉衷情》让历史天空更加璀璨。[品味历史]
  5.齐读《诉衷情》。
  设计意图:在深入感悟体会了“梦、泪、空”三个关键字后,把这三个字分别与衷、衰、哀一一对应,报国之梦体现了陆游的衷心,无奈遗憾的泪充分体现南宋的衰败,“死后元知万事空”中的“空”充分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哀伤与凄凉。这一点睛之笔,整合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陆游的忧国忧民、对陆游的壮志未酬又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自己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外延。本次作业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诗词中注重积累的良好习惯及初步鉴赏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品味词的兴趣。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探究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于学生情感的体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1.挖掘真素材,奠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基础  第一,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思维学习,并且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较少,教师应当迎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结合小学生
摘 要: 近年来,在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足球逐渐进入小学课堂,并且成为常设科目。本文主要从小学体育课的角度切入,对小学足球教学现状及课堂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足球 教学现状 有效策略  一、小学足球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足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因此,我主要从男女兴趣差异、安全重视不足和教学方法低效等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足球的教学现状。  
一、背景分析  本课的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本节的内容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息息相关,本节的内容较重要,在高考中涉及的考点较多,而且与古代中国的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较多,古今中外的联结点多。  教学方法上运用表格法,归纳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构建基础知识体系;运用比较法、材料分析法培
摘 要: 目前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困难重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管理好班级。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心理学效应 班级管理  有人认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是无证上岗,一个是当班主任无证上岗,一个是做父母无证上岗。这两种职业都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在担任职业中学班主任的这三年里,我切实感悟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职业中学的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从初中的机械学习训练中逃脱后就像脱缰的
摘 要: 中学历史名师指在历史学科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善用历史教学技巧,独具教学风格,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对历史学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巨大贡献,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历史教师。历史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教师从初入杏坛的新人蜕变成为被认可的教学名师,都会经历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对名师的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具体历史教学名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历史教学名师成长过程中关键事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取得成效。但应高考考纲的要求,高中生要掌握的地理知识需十分全面,且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出题范围广、涵盖的知识点多,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增强。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当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能力培养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教
一、主题内涵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有序地安排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何让幼儿减少隐形的浪费及等待的时间,让各环节过渡紧凑,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方式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背景意义  每天的盥洗、餐后、午睡起床等生活过渡环节,我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而语言与故事的关系就像花与土壤的关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故事,所以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故事不是割裂开的,两者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美的知识传授载体。  一、故事教学与情景教学设计  1.故事教学可以弥补情景设计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话题项目参照“分级标准”中的“语言知识”部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个人情况,
摘 要: 爱是班级管理润滑剂,有爱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班主任有一颗“爱”心,是管好班级的前提,是每一个孩子开花结果、走向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 爱心 责任心 班级管理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尚而特殊的爱,这种爱是由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教师职业道德而决定的。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打开学生们的心扉,让他们畅所欲言,取得他们的信任,进而更好地了解、发现他们内在的心理世界,从而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愈发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式学习方法已成了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有关情感、价值、态度及实践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体验式学习法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它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