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巧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课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抽象化、课堂氛围不活跃等问题。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巧用案例教学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58-01
  初中生年龄还小,心智尚不成熟,也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显得尤其关键。但是当今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以理论性的语言讲授为主,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课堂氛围并不活跃。针对这些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案例情境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理解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太过抽象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往往就会使学生认为内容无聊枯燥而丧失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可以使所教学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入某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认为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从而将原本很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了实际的体验和感性的了解。
  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意见,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八年级《礼仪展风采》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升国旗仪式的视频。国歌响起,屏幕上出现整整齐齐的仪仗队举着国旗,仪表端庄,迈着有力而又整齐的步伐走向天安门广场。当国旗一点点升起的时候,全班学生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接下来的教学开展得格外顺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愉悦。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了解到案例教学法的实际用处就是将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师根据所举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以下案例。
  某地的海鲜烧烤大排档,虽然很有名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天几名外来的游客在某家大排档吃饭,由于吃到了并不新鲜的海鲜而起了不良的反应,就去质问老板。然而老板死活不认账,反而说这是因为该游客个人的体质问题,并且要求游客向他支付420元。于是游客就向110寻求帮助,最终该老板承认自己出售不新鲜的食物,并赔付了游客的损失等。
  教师可以对此事件进行提问,如:(1)该大排档老板的行为侵犯了游客的什么权益?(2)游客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3)通过此案例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通过这个案例的导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保证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辩证看待问题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通过案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辩证地看待问题。初中生的思维相对较简单,但很多问题不能单纯地用“是”和“非”来进行判断。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学生思考的内容需要扩展,所涉及的知识面也要扩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式进行思考。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时,教师不用直接问学生网络交往是好的还是坏的,可以举以下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辩证思考来得到准确的答案。
  【案例一】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因为家庭和自身的情况而不能上学,因此采用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听课的方法参加成人自主考试而考上大学。
  【案例二】一个中学生因沉迷游戏而逃课上网,并结交了一些恶友,家长进行劝阻都不听,最终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死而进入监狱。
  通过这两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到底网络的普及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由于这两个案例有着鲜明的对比,学生不难从中得到正确的答案:要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正确使用并严格要求自己,将网络有利的一面发挥到极限。
  当前新课改在不断深入,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巧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下的重头戏,而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是需要小组的有效合作。在合作中既要保证学生学会课堂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要探索的课改之路。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由结合;互相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15-01  
针对我国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邓小平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不断地探索、研究,系统地提出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一整套思想理论,既有效地指导了党、政府和人民的反腐败斗争
[摘 要]以一节高三生物讲评课为例,分析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高三生物讲评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情深入探讨有效的讲评策略,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三生物;讲评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94-02  试卷讲评是高三生物三轮复
[摘要]教材插图有效增强了课文内容的形象性和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成为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这样才能将教材用活、用透、用充分,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插图;导入;作者;文本;美育  [中图分类號]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1601  教材插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呈现了大
[摘 要]新课程提倡教学回归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当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途径,让教学贴近生活。同时还应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与规范,由此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59-01
[摘要]求知欲强、好奇心切是儿童、青少年的一大重要心理特征。如果把这种心理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上,则不仅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在学生快乐学习中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及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设置;悬念;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