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分析及培养途径的再探索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要求,着力培养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实施“三项制度”,帮助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完成对人生目标的理性选择;注重“三个结合”,帮助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培养途径;人生目标;职业责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1]并强调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2]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识到了肩上的责任,明确了做好教师、特别是高学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党对干部队伍的“四化”要求,我国高等学校成 为向党的各级领导岗位输送后备干部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向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输送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为此,如何做好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队伍中的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既发扬我们党的工作方法的传统和优势,又注重新条件下的探索和创新,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培养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
  (1)思想状况
  当前我国高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是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70后” 和“80后”一代。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学生时代、特别是大学时代正赶上各种思想观念大传播、大碰撞的时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必将受到影响,他们正处于黄金年龄,25-40岁,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受党的教育和自身锻炼都比较少,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凡事讲“实惠”,容易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尤其是“80”年代出生的青年教师,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更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青年教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开拓意识,能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但同时由于受多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世界观和价值观不稳定,极易受社会风气和环境因素的左右,其中有些教师偏激易怒,对现实不满抱怨,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进步和更大作用的发挥。 [3]
  (2)业务能力:当前高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特别是能够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在校学生中学习成绩较为突出,专业素质比较好,愿意也能够安心做学问,向往學术研究氛围的骄骄者 (虽然不排除贪图高校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的因素)。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年青,但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多,不少人已经晋升教授、副教授,颠覆了“教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学究”的传统思维定势,成为高校的重要力量。但同时由于受当前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特别是学术腐败的影响,有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不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大学教师的职业形象和师德尊严。
  (3)心理特点:当前高校中40以下的青年教师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他们的心理焦虑问题比较突出。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学龄长,参加工作时间短,所以工资收入低,特别是已经结婚的青年教师面临再学习进修、购房、生育等压力,实际上生活水平下降,危机感很强,心理焦虑也很大。特别是在高校中人数众多的基础课教师,此类问题比专业课教师更突出。
  2.当前培养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紧迫性
  (1)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带动、示范作用使然。本文所界定的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是指由我国高校40岁以下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且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和先进分子所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中不但包括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外积极分子、正在接受党组织考察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也包括已经加入党组织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这个群体当前在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所占比例不足一半,但他们在政治上和业务上所发挥出来的带动、示范作用证明了他们是未来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所以扩大他们的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素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2)高校的办学方向要求使然。我国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最终落实和实现,还是要靠教师的教书育人。所以,教师的素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方向。我们必须在高学历青年教师中大力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使他们成为高校中又红又专的骨干和中间力量。一般而言,高学历青年教师中的积极分子都是各方面要求进步,业务素质强,学生评价比较高的人。所以善于发现,及时培养,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不仅是为了让青年学生得到全面、优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培养出参与未来世界竞争的优秀人才队伍的需要。[4]
  (3)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的需要使然。当前,我国高校正处在高级人才新的断层期。我国的很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的老教师、高职称教师(特指文革之前完成学业参加工作的教师)基本已经退休,而文革后进入大学学习再步入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师,也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出生的教师,一是数量少,二是很多人离开高校或者离开教学一线,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所以,40岁以下的高学历青年教师正处在教学和科研上挑大梁的阶段,特别是象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的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青人越来越多。那么,他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高校教师的素质,他们中的很多人受学生认可,授课效果和教学能力好于老教师,这些人应该成为我们培养的重点人选。   二、培养高校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途径
  1.实施“三项制度”,帮助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完成对人生目标的理性选择
  (1)实施“目标定位制”。即通过党性教育,帮助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完成对人生目标的理性选择。当前高校中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比例并不高,但他们入党要求迫切,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的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对这部分人,无论是已经入党的党员,还是正在接受党组织考察的积极分子,实际上都有一个政治立场和思想认识的转变问题,党组织的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使他们从对归属感的追求转化为对人生目标的理性选择。党外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要求入党愿望强烈,分析其原因,一是党组织的活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感染青年人的热情和活力。二是高学历青年教师心理上比较强烈的归属感使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党外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要求入党的现象,这个现象并不能证明党外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就有明确的动机意识。这种强烈愿望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现在党外高学历青年教师普遍有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当他们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身份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们也要面临一个现实:教师的职业太松散,除了上课,学校的其他事情好象都与教师无直接关系。所以,他们认为入党可以给自己找个组织上、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依靠,自己会得到一种认同。对于带有这样目的走进党组织队伍的高学历青年党员和正在要求入党的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党组织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必须帮助他们完成从感性上的需求转变为理性的选择,这样,在利益面前才不会左右摇摆;在诱惑面前才不会患得患失,才能对得起或者说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加强党性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两点:其一,必须注重加强党性修养。我们不能苛刻要求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必须达到真正党员的高度,但也不能因为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有这样那样的偏颇认识而纵容迁就。如刘少奇同志所言:党性修养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其二,党性修养必须寻找符合实际的切入点,必须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而不能一般性地泛泛而谈;
  (2)实施“政治导师制”。即借鉴在高层次人才学术培养方面业务导师制的做法,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政治导师,负责带一名或几名高学历青年教师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将对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培养的关口前移,范围扩大,尽快提高非党员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及时把他们推荐到党组织中来。[5]政治导师既不同于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又不同于专业导师,政治导师必须是党性观念强、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较高群众威信的共产党员,又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业绩突出、学术威望高的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政治导师的基本条件是:中共正式党员;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党性修养强;自觉地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等。政治导师必须认真执行党章规定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发展党员的指示、决议,熟悉培养对象的基本情况,不定期地与培养对象谈话,做到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业务上帮助,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其提高政治觉悟,促其在政治上不断成熟。
  (3)实施“推优育苗制”,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加快发展培养的步伐。党组织应把“推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把它作为培养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的主要措施来落实,使“推优”工作真正成为发展高学历青年教师党员和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6]
  2.注重“三个结合”,帮助高学历青年教师积极分子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1)注重政治上培養和业务上指导的结合。在对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传统观念中有一些偏见,如评定职称时,注重论文水平,忽视政治思想和教书育人的表现;制定优秀高学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时,业务上的培养计划实实在在,政治上的培养目标非常笼统,没有具体内容;安排高学历青年教师出国时,注重外语水平,忽视政治思想水平等。这些都对高学历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目标定位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各级党组织应转变观念,在选人问题上坚持政治培养和业务指导的双重标准,因势利导,实事求是,有效开展工作。[7]
  (2)注重欣赏与挖掘的结合。欣赏高学历青年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本。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得到充分发展,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并以此来说明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很多人并没有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甚至大部分人至死也没能意识到自己有可供开发的无限潜能。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剧,也是教育的悲剧。究其原因,社会的、教育的、文化的、经济的、家庭的、个人的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树立一个工作理念:就是每个高学历青年教师都可以成为优秀教师。要善于研究每个高学历青年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3)注重尊重与激励的结合。首先是对教师人格和情感需求的尊重和理解。在做教师的思想工作中,关心中、老年教师的同时,更应关注高学历青年教师。不能说学校的发展依靠高学历青年教师,但学校的希望要看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大部分人工作都非常努力,但他们在心理上却都不自觉地容易把自己边缘化,容易把自己摆在不重要的位置,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不会被关注,不会被重视,认为学校重视高级职称的教师,他们才应该知道、才有条件关心学校的大事。所以,如何化解高学历青年教师的边缘化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应有的蓬勃朝气,使他们尽快成长,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因此,应特别重视及时将学校的政策和决策,特别是与教师利益联系紧密的事情传达给每一位高学历青年教师。我们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我们做党务工作的,更要注重从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科学的角度来做教师的工作。这也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8]其次,要把握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心理变化规律,以激励化解心理压力。高学历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这种焦虑心理来自主观上的自我加压,也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从心理学研究看,有一定焦虑是正常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必须的,但同时他们需要减压阀。我们应该研究高学历青年教师的这些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引导他们。
  参考文献: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8日电
  [3][4]黄维娟.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入党问题新思考www.4oa.Com 2008.3.14
  [5]王晓飞,杨立华,史帆.高校“政治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M],党建研究,2010,(2)
  [6] 徐颖云.重视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M].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7]北师大课题组:建立保障制度加强发展高知识群体党员.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2.
  [8]邱梅生.高校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J]辽宁教育研究,2010,(10)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
  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GXDJ2012-B048)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粪便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三种抗抑郁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95:5,v/v)预处理后,以超纯水和乙腈
目的:以确定临床疗效的6种推荐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治疗COVID-19的分子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利用TCMSP、IMMPORT、OMIM等数据库获得治疗COVID-19的免疫靶点.Cytoscap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半夏中6个核苷类(尿嘧啶、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和4个有机酸类(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的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方法,
目的:系统评价Ⅹa因子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 年6 月,获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