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唐以前的医学典籍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中风的概念、病机及证治方药.《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产后被风邪所伤的病理状态,《伤寒论》则明确提出产后中风一名,指出其病机为产后津血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邪,同时列举了阳旦汤和竹叶汤两首方剂,提示产后中风需在顾护营血基础上进行解表的治疗原则;至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拓展了产后中风的范畴并延伸出一系列疾病传变情况,《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则记载了相关治疗处方,并可与《诸病源候论》中的病传分类相对应,对当今妇产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0405;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 510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唐以前的医学典籍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后中风的概念、病机及证治方药.《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产后被风邪所伤的病理状态,《伤寒论》则明确提出产后中风一名,指出其病机为产后津血亏虚的基础上感受风邪,同时列举了阳旦汤和竹叶汤两首方剂,提示产后中风需在顾护营血基础上进行解表的治疗原则;至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拓展了产后中风的范畴并延伸出一系列疾病传变情况,《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则记载了相关治疗处方,并可与《诸病源候论》中的病传分类相对应,对当今妇产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是中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与重要理论工具,涉及藏象、经络、病机、治疗、方药、针灸、养生等中医学主要理论范畴的内容.对于阴阳的概念,应理清阴阳与矛盾的关系,并区分哲学阴阳与医学阴阳的不同.医学阴阳有其特定的医学内容,可直接用于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主要包括:①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抽象表述;②代表了事物不同的特性;③对形神关系的代称;④通过“四时”的概念与五行联系在一起.此外,阴阳还是中医象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参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年少则求之于经”是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制定的诊疗原则.小儿科古称“哑科”,病情尽管难测但病变单纯,在“经”上的表现尤其明显,故以“经”作为切入点诊治,可迅速了解其脏腑气血的虚实及整体状态.尽管只言“求经”,但其中蕴含四诊合参的全部内容;在治疗上重视“求经”,实则兼顾整体、分层次论治,为小儿疾病诊治提供了一种见微知著、执简驭繁的方法.本文通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年少则求之于经”的诠释,结合现代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求经诊病、求经治病、求经养护是“年少则求之于经”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对少年儿童疾病的诊治、养护与防
病机是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原创思维特色的概念,但由于当前证候理论几乎包揽了中医学临床医学体系的全部,病机则一直被埋没在其中,以至于病机理论和临床应用体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如常见病机有哪些,其层次结构如何,至今尚未有系统阐述.笔者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简称行标)的证候名称为素材,根据疾病发生、疾病存续、疾病发展等三个不同阶段,总结出三类12种常见病机,其中疾病发生类病机5种,即有新感、伏发、直中、失时、失宜,疾病存续类病机3种,即正虚失能
扶阳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子为扶阳之要药,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无论是三阳证或者是三阴证辨治皆体现了张仲景重视阳气、扶助阳气的思想.本文以《伤寒论》中附子的配伍、剂量、炮制、煎煮为线索,从解表实卫以密阳、驱邪温经以通阳、补火暖脏以温阳、破阴救逆以回阳、引火归元以潜阳、救阴存津以化阳六个方面探讨扶阳法内涵,以期拓展扶阳法的临床运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