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则求之于经”含义探析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少则求之于经”是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制定的诊疗原则.小儿科古称“哑科”,病情尽管难测但病变单纯,在“经”上的表现尤其明显,故以“经”作为切入点诊治,可迅速了解其脏腑气血的虚实及整体状态.尽管只言“求经”,但其中蕴含四诊合参的全部内容;在治疗上重视“求经”,实则兼顾整体、分层次论治,为小儿疾病诊治提供了一种见微知著、执简驭繁的方法.本文通过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年少则求之于经”的诠释,结合现代相关文献研究,认为求经诊病、求经治病、求经养护是“年少则求之于经”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对少年儿童疾病的诊治、养护与防病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微血管改变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异常为特征,可累及心、肺、肾和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萎缩硬化,预后不良.T细胞活化已被证明可促进SSc中的纤维化和微血管病变.近期研究表明,B细胞也可能参与SSc发病,如SSc患者的B细胞CD19表达上调,其是B细胞活化的关键调节剂,可诱导记忆B细胞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在SSc模型小鼠中,也存在B细胞活化异常,与皮肤和肺纤维化有关.此外,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B细胞耗竭疗法可
探究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兼风证型银屑病的证型方剂特点和临床运用研究进展.现代银屑病患者的病机特点多为内有血热、外受风邪所致的表里同病,凉血消风汤既可疏风止痒,驱散表邪,又能清热凉血,肃清内热,调和气血阴阳,起到内外兼治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血热兼风证型的银屑病.辨证运用凉血消风汤治疗银屑病,可为皮肤科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在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背景下,联系“道”“心”对《黄帝内经》“神明”进行通释.“神”的初文“申”本义为“闪电”,“明”本由“日”“月”构成,“神”“明”及其同义复合而成的“神明”皆有“阴、阳及其变化”之义.春秋以前“神”“明”多单用,战国以降“神明”一词开始出现并与“心”“道”发生关联.在比类取象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下,“神明”与“心”“道”相通、相合,成为“心中之心”,进一步由认识对象的阴阳变化莫测内化为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直觉、灵感和难以言说、莫名其妙的内心体验,但“阴、阳及其变化”仍是其基本含义.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是中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与重要理论工具,涉及藏象、经络、病机、治疗、方药、针灸、养生等中医学主要理论范畴的内容.对于阴阳的概念,应理清阴阳与矛盾的关系,并区分哲学阴阳与医学阴阳的不同.医学阴阳有其特定的医学内容,可直接用于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主要包括:①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抽象表述;②代表了事物不同的特性;③对形神关系的代称;④通过“四时”的概念与五行联系在一起.此外,阴阳还是中医象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参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