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话题:她为什么老去娃娃家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过早餐后,小班幼儿纷纷进入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刚开始,慧慧选的是建构区,但不一会儿,她就转身离开建构区走向娃娃家。我见状马上提醒她回到建构区去。她停下脚步,好像迟疑了起来,但等我一走开,她又悄悄地溜进了娃娃家。班上好几个孩子来“告状”,说慧慧又跑到娃娃家去玩了。
  平时有事没事,慧慧就喜欢往娃娃家跑,每路过一次都要蹲在那里玩一会儿,家长来接她时也要跑过去玩一套儿。接到孩子的“告状”后,我准备去娃娃家把她叫出来。
  当我走进娃娃家时,我发现慧慧先是趴在娃娃家的矮桌上,好像在很认真地探究着什么……很快,只见她从娃娃家玩具柜里拿了一辆能打开车门的玩具警车,又从娃娃家的玩具箱里拿出一些塑料小动物玩具,把这些小动物装上了警车……
  为了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和游戏规则,我未加思索地把慧慧正在玩的小动物和警车玩具拿了起来,并告诉慧慧,现在她不能到娃娃家采玩,再次请她回建构区去。至于她为什么要到娃娃家来玩,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我也没顾得上问她个究竟。
  事后,我回想起来似乎有点内疚了。我担心自已是否在无意中抑制了她的某个想象或创造,甚至阻碍了她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我也有些困惑,如果不及时干预她的活动,是否也会影响区域活动的秩序,进而影响对所有幼儿的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您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应对?
其他文献
本期话题引发了很多读者的思考,它也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的校训,“吾爱柏拉图,吾爱亚里士多德,吾尤爱真理”,这一校训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探求真理,鼓励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  传统教育之所以禁锢了儿童的自主意识与质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者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教师是由社会、制度、世俗所给定的具有权威资格的教育者,“教师对小孩的权威,虽然在形式上是两个人之间
2009年10月底,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主办的全国幼儿游戏论坛在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50余位与会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论坛以“让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分会场论坛、幼儿园观摩活动等形式探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游戏实践中的各种热点问题。    一、专家的视点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张民生教授作了题为“基础
韦钰:教育改革不能碰运气  在不久前举行的安博教育高端论坛上,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批评“教育不把自己当回事”。她认为,如果没有一大批人扎扎实实地把教育当作科学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只能碰运气。  这位坚称发表观点要有根有据的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曾经收到过某教育学会寄给她的一本10年来的优秀教育论文集,洋洋洒洒数百页的论文里,她竟然无法找到一条注释,太多的教育论文只是建立在直觉和经
在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幼儿阅读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幼儿人手一本书,跟着我逐页翻阅,我还不时地引发或组织幼儿讨论。忽然,我发现洋洋因为识字较多,看得很快,已经翻到很后面了。于是,我走到洋洋身边故意问他:“故事后边讲的是什么呀?”洋洋并没有意识到我的问话意图,认真地回答道:“后来鳄鱼和长颈鹿一起搬到长颈鹿家里去住了,但还是不行……”我没容洋洋说完,用质问的口气问他:“你已经翻到第几页了?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有关物体相对关系的经验,而“相反国”的课程单元活动又让他们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过程提升了这方面的经验。“黑与白”是这个课程单元中的一个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收集、展示日常生活中具有黑白对比色彩的事物,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从中生成了很多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    第一次展示:生活环境中的黑白事物    在一次主题展示活动中,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些服饰,有黑白条
拓展知识经验  上海周浦镇瓦屑幼儿园 刘微微  原方案的第一、二个环节都是为第一个目标服务的,教师在环节设计上忽视了知识经验与幼儿自身的联系。我觉得教师通过讲故事让幼儿感受并理解小兔的快乐与悲伤及其原因后,应联系幼儿的实际,在每个环节的最后让幼儿讲讲自己快乐与悲伤的事情,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在最后一个环节,原方案只是让幼儿通过帮助小兔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我觉得可以适当拓展和迁移,让幼儿交流、
摘 要班规作为学校的制度之一,涉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班规不仅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参与的能力等,进而达到育人的效果。然而,现实中的班规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的管理和“规训”,弱化甚至是忽视了班规的育人功能。本研究抽取广东省F市C区52所小学共307份班规为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发现目前班规在制定上存在缺少学生主体参与的声音、班规的教育性受限以及育人机制不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教师要把学会相处、懂得关爱作为教育的长期目标来抓。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互相关爱的萌芽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教师要留心观察、善于捕捉、及时肯定,可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事例作为教育内容,可以个别谈话、小组交流、集体教学等形式展开活动,帮助幼儿总结提升,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言行参照。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关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本主题活动,通过真实的故事、
安超,康永久在《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第5期《成长性劳动:儿童劳动的道德界限与合理形式》一文指出,儿童劳动的合理形式是成长性劳动,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劳动。儿童劳动要确立“成长性”或者说“教育性”的道德底线。  成长性劳动或者说教育性劳动是有意义的、身心合一的劳动,其关键特征是生长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对儿童有益的劳动应该是成长性劳动或者说教育性劳动,须包含三种劳动形式:一是帮助儿童获
摘 要  校庆不仅是学校风貌的展示,更是学校办学成果的提升。以十周年校庆为契机,聚焦学校“闪亮未来”教育品牌,通过校庆各时段的协力工作,实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典范育人、宣传育人等五大育人功能,成为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和社会友人共同的美好记忆,充分体现了“丽景人”的内在归属感和外在认可感。  关 键 词  校庆仪式;教育生态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