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欢喜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的生命历程更加真实、多彩,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童趣数学课堂。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也同样十分重视儿童活动,将童趣的游戏巧妙融入课堂,能够改变枯燥的数学练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情境、合作、活动中学习,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使课堂更富有童趣、活力和生机,使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童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63-2
  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脱离生活,不脱离游戏,这样的学习有趣、易懂,对生活有用。
  ——卢梭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童趣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之效果。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如果选择比较童趣的活动,比如童话小故事、小游戏,这一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导入,恰恰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地接受,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一些灌输、指令。在教学中可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毫无拘束地进入新课学习。
  在一次听青年教师上二年级《分米和毫米》一课时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片段。课始,老师激趣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大象和小老鼠一起去体检,他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瞧!这是他们的身高报告单。哎呀,它们俩忘贴照片了!你能猜猜看这两份报告单分别是谁的?”由于米和厘米是上学期的知识点,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遗忘,因此设计老鼠和大象量身高的情景,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学生回答后马上提问:“米和厘米是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用什么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很快就能说出量长物体用米,量短物体用厘米。接下来,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学生比划时,老师在黑板上贴1米的卷尺)和1厘米的长度(学生比划,老师贴1厘米的彩纸)。通过用手比划加深长度的空间概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且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最后老师进行小结:“其实,在长度单位的王国中,还有比厘米大但是比米小的单位,也有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呢,让我们随大象和小老鼠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回看这段设计,虽然只是简单地复习“米和厘米”这一知识点,但如此“朴素”的要求被“趣化”了、“童话”了,“游戏”化了,不仅孩子们乐于接受,而且因为冠上了特定的角色,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同学们熟悉的小老鼠和大象这些动物,理解和回忆起来就特别带劲,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散入春风满洛城——童趣展开
  展开意味着铺展、发展和放开,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新课程提倡重视数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展开阶段一般来说是新课学习的开始,其特点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将教学内容铺展开来。这个时候要注意保持和延续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如果此时能让学生继续在童趣化的设计中获得愉快体验与知识技能,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得到了心理上的巨大满足,对于教师而言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
  还是以《分米和毫米》这课为例,当学生复习了米和厘米后,老师要引入新的知识:分米,这时继续创设童话情境:“小老鼠家最近搞装修,屋顶上要放一根10厘米长的磁条做梁,但是现在手边有两种长度的磁条,一根标注的是2分米,另一根标注的是1分米,小老鼠心想:‘这两根磁条的长度都不是10厘米,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大象大声笑道:‘哈哈,傻小弟,里面有根磁条的长度就是10厘米,只是用的单位不同呀。’小朋友,你知道是哪根吗?”借小动物的对话,让学生思考同时明确关系,让学生先数一数:“这根1分米长的磁条已经分发给每位小朋友了,现在请拿起磁条,放在直尺上看看一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数数看,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再找一找:“大象也想看看1分米有多长,可是它不小心把尺弄断了,从哪到哪是1分米呢?你能帮它找找吗?”借小老鼠装修做横梁这个童话情境,让学生知道找1分米长的线段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1分米就是10厘米。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童趣活动,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游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展开,既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两得。类似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练习认知的目的又丰富了练习的内容,比起单调枯燥的讲解、反复,效果要好得多。
  三、正是江南好风景——童趣巩固
  数学是严谨的,数学练习也是相对比较枯燥的,繁琐冗长的计算和反复的练习有时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巩固练习则容易引起学生情绪低落、心理厌倦,那么,怎样把反复的练习变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设计比较有童趣的游戏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选择。结合教学内容,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该努力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有趣、活跃的气氛中练习,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使原本枯燥的练习得到很好的巩固。让数学课活而不乱,让学生学而不厌。
  当学生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老师马上创编童话故事激励学生巩固新知:“同学们真棒,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学会了这么多知识,在小老鼠的新家里,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聚在一起偷偷开会呢,原来它们在讨论究竟谁最长?只听见1米骄傲地说:“我比你们都长,你们加起来也比我短!”1分米不高兴地说:“十个我就和你一样长,你神气什么呀!”1厘米不服气地说:“虽然你们比我长,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们用得上的地方,我们不一定用得上;我们用得上的地方,你们不一定用得上!”1毫米说:“好了,好了,别吵啦,咱们还是请爱学习、懂知识的小朋友给我们排排队吧!”借这样的一个童趣小故事,引导学生在为这些单位排队时巩固学习内容,当同学们排出正确的队伍后,继续引导大家通过练习反复实践:“小老鼠和大象被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了,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发现小朋友的文具很好玩,它们用尺测量了一下长度,请你们帮着读出来。测量完我们的文具,它们还想量一量你们用的课桌和凳子,分别高多少厘米?你们愿意帮小老鼠和大象量一下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你觉得这样高度的课桌和板凳适合小老鼠和大象吗?你觉得多高适合?”在童趣化的活动中,老师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积极实践,体会学习的轻松有趣和快乐。
  四、万紫千红春满园——童趣拓展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体验、发现、探究、活动,初步形成了教学结果,如何展示和表现结果是学生比较关注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活动、童话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因为学科的不同而改变,而游戏活动的本质又是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只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就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的结尾,老师设计了一个为小动物挑选小床的活动环节:“小老鼠家装修完毕,它想给自己买张小床,拉着好朋友大象、小兔、小蚂蚁一起逛家具城,在逛之前它们先看商场广告,可是看着琳琅满目的广告,四个好朋友犯难了,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小朋友们你们能够根据标的数字和单位来帮它们选出各自合适的床来吗?”此时PPT出示四张床的大小,请同学们来选择。
  等同学们选完以后,继续拓展:“在奇妙的长度王国里,我们不仅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还知道了它们和以前学过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其实关于长度单位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研究。请同学们利用1~2分钟的时间用手中的直尺在身边选择一个物体量一量。”选择几位同学汇报下测量结果,然后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回到家,请大家选择家里的物体,先估一估它们的长度,再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并记录下来测量结果。”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教育的解释。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它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师生心灵互动的过程。从童话到生活,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拓展就可以延伸出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探索与实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巧妙的课堂设计、拓展与结尾能使数学教学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老师画龙点睛地设计拓展性的童趣小练习,可以使整堂课锦上添花,余音缭绕。
  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趣是有待挖掘的重要教学资源。用心感受孩子的纯真和美好,就会不断发现儿童世界里斑斓璀璨的另一面,就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感悟。童趣,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欢喜,会真正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他们将来探索美好的数学世界打下基础,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追问是课堂提问中非常实用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所谓追问,就是教师锲而不舍地再次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追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58-1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
摘要:本文从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入手,阐述教师授课时应从史实出发,分析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中国为什么会战败等问题,以帮助学生真正、正确地认识鸦片战争。要让学生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而不是从教师口中或课本中找出现成的结论。  关键词:鸦片战争;细节;史实;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72-1  现今的历史教学
摘 要:追问我们的课堂:课堂中的“学”真的发生了吗?还是在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赋予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拔节生长,不只是生长知识,更生长思维和智慧。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生长;知识和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90-2  教育学者张文质提出了“让学习发生”的观点,课堂本质应该
摘 要: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它也是导致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另外电子是比较抽象的,化合价是比较直观的、具体的。没有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就会变得神秘莫测,令人无法掌握。所以,称化合价为氧化还原反应解题金钥匙。现举几例以说明化合价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解题;化合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73-01
摘 要:现代悲剧大师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不仅是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安排上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从复仇这一主题来看,更是这一主题在二十世纪的悲剧作品中的最为壮美、最为有力的回响。  关键词:奥尼尔;埃斯库罗斯;《悲悼》;《俄瑞斯忒斯》;复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7-2  奥尼尔的悲剧《悲悼》三部曲可谓是奥尼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业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手段运用得当,必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踏步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如果运用不得当,则会直接令学生消沉,大幅度降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新课改的前提,本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要求破旧立新,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多元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破旧立新;设计;多元;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教材在实验区试用几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材的滞后性已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政治课堂的生动性。我省现用教材为党的十七大以后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8年3月第4版),其中许多数据、观点均采集于十七大以前(2007年)。
摘 要:当“绘本”接轨“数学”,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笔者就在执教低年级数学课程中运用绘本教学的实践心得,探讨二者之间接轨的可能性、文化价值和对接策略。绘本是感性的,数学是理性的。用绘本滋养数学,儿童在理性的经纬中生长出思想的芦苇。  关键词:绘本;数学;接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22-2  一、案例呈现  数数歌  1条虫,2
摘 要:美丽课堂是我们的追求,而美丽的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寻道”,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理解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释放学生已有认识,重视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与打造美丽课堂密不可分。  关键词:认识;发展;美丽课堂;理解教材;知识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93-1  埃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最普通
摘 要:本文结合比较阅读实践所得,从基于典型表达,基于典型结构,基于“细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比较阅读中寻找到更多的“比较点”,并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典型表达;典型结构;细节;比较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52-1  一、基于典型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