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武器,玩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将大大提升解放军打击美国及其盟国的能力!”美国智库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中国问题专家里克·费舍尔如是说。费舍尔所称,系指一款称为“Wu-14”的超高音速飞行器。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报道,美国情报官员透露,中国于6月7日在西部地区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Wu-14的飞行试验,这是Wu-14在过去18个月里的第四次成功测试。据称,在去年的1月9日、8月7日和12月2日,Wu-14分别进行了三次飞行试验。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为外媒报道“中国近日进行了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一事,特为应询表示——“我们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这些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此信息还特由官方微博“国防部发布”推出。
  那么,何谓“高超音速飞行器”,它的飞行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回看报道此则消息的美国,早在2013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黑鸟之子” SR-72就号称要在未来“一小时内打遍全球”。当时,有关人士称,预计“黑鸟之子”可能在2030年左右服役。那么,Wu-14假若确实存在,它何时可以服役呢?
  能穿透现今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Wu-14主要用于穿透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除了常规打击,还可实施核打击!”费舍尔说,“这是一种飞行在大气层边缘的武器,甚至能达到10倍音速!也就是说每小时可飞行超过1万公里!”有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甚至做了这样的计算——“这意味着如果从上海发射,约50分钟后可以击中旧金山。”当然,“从上海发射”听上去颇为搞笑,也许该台湾媒体的从业者刚从浦东机场起飞回台北?
  言归正传。费舍尔还认为,随着一年内四次的成功试验,Wu-14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部署,这将大大威胁到美国以及其盟友的战略安全。未来,美国反导系统所面临的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
  自由灯塔网站的此番报道还称,Wu-14的测试频率被美国情报分析家视为优先观察到的指标。所谓情报分析家还披露,最新的测试演示显示了Wu-14高度的机动性特征,这似乎显示出Wu-14确实有渗透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那么,Wu-14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百度百科显示,“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美国国防部给中国于2014年1月9日首次测试的一种高超音速滑翔载具(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起的代号。”原来,Wu-14是一个美国人给起的“洋名”。不过千万别误以为Wu-14是中美合作研发,凡中、俄等国在研或者已服役大型装备,美国和北约往往会给起个绰号、代号什么的,比如中国的各型潜艇,北约给起的代号就以中国历代王朝国号排序——“元”、“明”、“清”之类。值得注意的是,凡有关Wu-14的信息,每每由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率先披露!比如2014年1月15日,该网站发布消息称,“Wu-14首次成功测试,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的国家。”
  查阅中国国防部网站,可以看到两篇文章提到Wu-14。
  一篇题为《中国军队2014年在外媒报道中的十大热点》中提到,“外媒对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速度和机动性进行猜测,认为其进入大气层后,能够通过高达数十个G的大幅机动来摆脱拦截,而其本身却不易被拦截。”针对外媒的炒作,国防部当时就表示,中国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科研试验是正常的,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又有国内媒体评论:“其实,美媒对此大加炒作,其真实意图显而易见:通过制造并夸大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威胁,刺激美国向本国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导领域投入更多钱。”可以佐证此观点的事实是——美国2016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要求五角大楼发展一系列先进技术,其中包括高超音速打击系统。这一法案授权美国陆军花费2.91亿美元亿改进THAAD导弹系统,研制一种增程型THAAD系统,它将可以对付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威胁。
  另一篇为《2014年之明星武器:装备研发奔驰在快车道上》。该文认为,外媒所谓Wu-14云云,其实是中国“过天”型高超音速武器飞行试验。文章甚至提到:“仅就技术向装备物化这一必然趋势而言,中国的试验成果肯定要转化为武器,任何国家都不会把一项技术的发展,仅仅停留在技术演示验证阶段。可以坦言,一旦这项技术物化为实战性武器,中国战略攻防能力将得到有别于弹道导弹的新的提高。……以高超音速攻击球面目标,使用现有技术手段,将无法对其有效拦截。”
  需搭载弹道导弹发射
  同为超高音速飞行器,美国的SR-72采用两种发动机接力的形式——首先是涡喷发动机将飞机加速到3马赫后,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至5马赫以上。而被美媒称为速度能达到10马赫的Wu-14,则不具备自身从地面起飞加速的“本领”。
  “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可能被安装在一种由洲际导弹改造的运载火箭中,最先可能搭载在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上,从地面发射后,与弹道导弹助推器分离,然后再进入大气层进行滑翔,也就是无动力高速飞行。未来,则更有可能搭载在射程高达4000公里的东风26上发射。”这是费舍尔给出的预测。
  虽有俄罗斯军事评论员认为,诸如Wu-14之类,若想达到服役应用阶段,起码得再过20年,可也有一些看法认为Wu-14的服役将比预想时间更快。比如中国台北军事评论员郑继文在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指称,由于近年来中国大陆军工科技高速发展,类似Wu-14这类科技,其研发、列装时间一定会比外界想象的要早。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Wu-14的技术,美国早已进入演示验证阶段,其正在研发的HTV、X-51A等高超音速飞行器,早在SR-72研发之前就已有相当成果。其大都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甚至可达20马赫,远远领先其他国家。美国空军2011年5月公布的高超声速路线图提出了发展“高速打击武器”(HSSW)的计划,要求发展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6一级的高超声速机载武器。就世界范围看。如果这些技术能够被突破并实现武器化,就意味着大国间战略对抗进入高超时代,它的意义非凡而重大。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2012年表示:“俄罗斯正在开展高超音速技术研发工作,且并不比美国落后。”俄罗斯已经宣布下一代远程轰炸机PAK-DA将携带高超音速导弹,并计划在2020年发展出一型科研样机。俄罗斯“战术导弹武器”集团总经理鲍里斯·奥布诺索夫更是于2014年11月称,俄罗斯首批空基型高超音速导弹可能在未来6年内建造。他在去年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披露:“我们估计,首批高超音速产品已经应该在这个10年内出现,即2020年前。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这里指的是速度达到6马赫到8马赫,达到更高速度是更长远未来的任务。”他补充说,谈论出现首批载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时间不会早于2030年。无论怎样,俄罗斯都在步骤清晰地完成其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
  印度也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布拉莫斯II”导弹据称飞行速度达到7马赫,但射程有限,主要用来反舰和打击陆地目标。
  就目下世界范围的军工科技能力而言,高超音速武器还存在许多技术障碍,比如高速导致的气动控制难题。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发展射程大于1万公里、末速度超过20马赫的此类武器尚不现实。我国目前对该技术最急需的应用,是发展新一代反舰弹道导弹,突破美军标准3拦截,提高对美军的威慑能力,以遏止战争发生,延长我战略机遇期。”
  对于超高音速飞行器,与其关注民间看不见、摸不着的军工科技领域,倒不如将视线回溯到民用领域。今年3月,空客集团总裁汤姆恩德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空客将研制一型可实现3小时从巴黎飞至悉尼的超声速客机。这种代号为“E-Fan”的电动飞机,配备3台发动机,计划在2019年首飞。“这一概念虽然目前还不是一个正式项目,但至少是一项未来技术研究,同时也透露出了空客的未来能力方向。”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长期关注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研究者廖孟豪如此评论。
其他文献
今年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故宫方面特别为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举办了“一个博物馆人眼中的故宫——陈燮君油画展”。画展取名“一个博物馆人眼中的故宫”,显然坦言以文化的名义,以博物馆学者的眼光,来领略令人震撼的故宫文化现场,描绘心仪已久的故宫文化肖像。用画笔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是陈燮君以视觉语汇、艺术思维向历经九十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表达由衷的文化礼赞。当然,故宫的文化积淀何止九十年。识读
当“金牌体育”成为某些体育官员政绩的标杆,那么金牌背后就会不可避免地隐藏起种种肮脏的交易。记得著名作家赵瑜曾经有过一句令体育界振聋发聩的话:“金牌的摇篮也是腐败的摇篮。”应该说,早在20年前有识之士就已意识到中国体育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滋生腐败的根源,其实那时的马家军只不过中国金牌体育的一个典型的缩影:体育官员一手遮天,金牌教练员独断专行、克扣奖金,为取得成绩不择方法和手段,运动员被训练成没有灵
期刊
朋友看中了一套邻河而居的房子,那里的环境十分优美,站在阳台上,就可以看到河中来往的小舟,再加上两岸的绿树红花,亭台楼阁,看起来多么让人心旷神怡呀!当然,好房子,价格自然也高,朋友犹豫良久,还是咬咬牙买下了这套房子,着实我让羡慕不已。  不久,朋友喜迁新居,因为各自都忙,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一天晚上,我上网,难得看到她也在线,急忙跑去问:“住在河边,天天欣赏美景,一定十分惬意吧?”不料,她却幽幽地回答
为了证明今天的大众媒体有多不负责任,美国科学记者、生物学家约翰·柏汉农博士不久前和德国两个纪录片导演联合设计了一个“黑巧克力有助减肥”的新闻恶作剧。  他们向媒体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声称通过实验发现吃黑巧克力能够有效增强减肥的效果。他们编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减肥与健康研究院”,柏汉农本人也成为所谓的“研究主任”,还提供了一句话供媒体引用:“最好的一点是,巧克力到处都能买到。”  如他们所愿,欧洲发行
前有“北漂”,后有“横漂”。有个段子,说在中国杀死日本鬼子最多的地方是横店影城。“横漂”是随着荧屏上越来越密集的“抗战剧”和“宫廷剧”而出名的。在那里,男横漂基本从演“死尸”起家,女横漂则总演“宫女丫鬟妓女”。能够说上几句台词、演上“角色”的少之又少,王宝强的逆袭故事真的只是一个梦。住最小的棚屋,一日三餐不继,兜里揣着几十块钱……几乎是每一个横漂的共同经历。但人需要梦想激励,否则如何在那样的困境坚
8年前,尔冬升第一次去横店,为电影《枪王之王》,找正在那里拍《功夫之王》的成龙说戏。正值酷暑,40℃的天,一走进树林里的摄影棚,活像是到了热带雨林。在巨大的山寨“秦王宫”里,他看到那些穿古装戴头套的人,想起从前拍古装片的经历,很快就打道回府了。3年前,尔冬升再一次来到横店。这一次,是为了拍《三少爷的剑》,去找有“电影圈发明家”之称的徐克学3D摄影技术,后者正在横店拍《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也是一个大
横店老演员公会门口,上百名姑娘、小伙在这里排队,等待一辆辆开往剧组外景地的大巴,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曾经,地处浙江省中部东阳市的小镇横店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整座小镇不过是由泥泞的土路和乡间小道连接而成的村落……  而现在,这里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大名——“东方好莱坞”。由于对“龙套”的巨大的需求,成千上万的表演爱好者从全国各地都汇集到了这弹丸小镇,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宏
清华和北大这次玩儿得挺难堪。表面上的“战局”收拾得挺快,高招的填报志愿已经结束,程序进入录取阶段,参加招生大战的各路军马大多已鸣金收兵,只待学生分批投到自己帐下。然而,6月底那场中国两所最知名院校间斯文扫地的明争暗战,如果其产生的根源不解决,那它就会如同刚刚过去的台风“灿鸿”,今年去了明年又来把我们一顿“撕扯”。况且,除了“清北大战”,全国不同层次千百所高校,其实都逃离不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高考
60%的高考成绩,30%的面试成绩,加上10%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月7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公示了以综合评价方式录取的考生名单,根据记者了解,综合评价的总成绩由上述三部分组成。  与以往5%的自主招生试点,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历年来开展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不同,今年是两所高校首次在上海及浙江地区试水“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其中,上海此次共有1201人通过考核。  根据国务院201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22所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复旦和上海交大即为参加首批试点的两所高校。2006年:复旦、上海交大率先试行“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高校自主接受考生报名,经学校综合评定合格的考生获预录取资格后仍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同年,复旦推出“千分考”。2008年:复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录取比例首次超过高考“裸考”录取比例。复旦推出“直推生”政策。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