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玉晖园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2002c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天的清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朝着校园的东南方向,走进刚刚完工的玉晖园。初夏的晨光在玉晖园中雅致而湿润,校园里的晨读还未开始,周围没有多少人,安静柔和的气息氤氲缭绕,心中的浮躁和倦怠也仿佛消散了。
  我沿着西边入口处的小路,慢慢地走着,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感受着自己的心跳声。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系着园中诸多的风景。小径两侧种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有些尚且需要支架,有些挂着植物营养液,这真的是个新建的园子呢!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树下的一片花田,花田靠着校园里最是开阔的荷花池。花田的鸢尾花亭亭玉立,花枝有长有短,或是紧紧地挨着,或是相互间遥遥招手,蓝紫色的花朵在清清淡淡的绿色枝叶中错落有致,可爱又灵动,高贵又神秘,难以言说的美汇集于这晨光里的鸢尾花。我忽然想起留下传世名画《鸢尾花》的文森特·梵高,终于理解忧郁孤独的画家为什么可以绘出那般自由灵动、清新自然的画作。
  此时玉晖园仍是安静的,穿过玉波桥的诗情画意,我带着鸢尾花的香气走向不远处的玉溆亭。亭前有三条小径,密密麻麻的鹅卵石和长长宽宽的石板交错铺着,一侧有小片竹子。我沿着中间的小径走进玉溆亭,坐在亭中石凳上。玉溆亭有个圆形的空窗,可以借来亭外的无限空间,远处的柳树高楼,近处的荷叶池塘……一一收进小小的亭中。我盯着亭前的三条小径,有些暗暗失神。东晋陶渊明的归隐栖息之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是文人骚客的理想世界吧!今时今日,我的心中是否也有“三径”,是否有一个可以奔赴的理想?我的理想啊,期望你不被我的懒惰和愚拙耽误;我的理想啊,期待你不因为外界的流言蜚语而更改。但愿似水流年待我温柔点吧,留下少年的梦!
  池中浅渚映衬着晨光云影,我站起身来,往园子的中央走去。不一会儿,白玉般的“器”字雕塑就在眼前了。偌大的正方体雕塑在四围的绿叶花枝中熠熠生辉,六个面都刻着“器”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国古人对人生寄予“成器”的期待和理想,这又成为国人血脉中的追求和执着。雕塑上的这几个“器”字方向不一,正如人生“成器”的过程也需要不同层面的打磨。
  无数的磨砺,造就一个“君子如玉”。玉晖园的“玉晖”二字本是指美玉的光辉,现在想来,也应该是君子之光吧!在这校园中,建造这 “玉晖园”,其中安放了无数师者对我们的期待。
  我这少年的心啊,爱那云舒风淡、不惊不扰的纯粹和宁静,也爱那流光溢彩、或笑或哭的热烈和执着。这样想着,四周温润的晨光似乎也要灼热起来。不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人声,应该快到早读的时间了吧。我深深呼吸园中的气息,仿佛充满了力量,精神抖擞——应该去教室了,我加快速度往前走。
  【点评】
  刚刚走进玉晖园的“我”是倦怠无力的,或许有学业的压力,或许有生活的难处。玉晖园的美景使“我”渐渐振作起来,花田的鸢尾花充满生命的气息,玉溆亭前的“三径”唤醒心中的理想,“器”字雕塑发光般照进“我”的灵魂。少年的心在玉晖园中淬尽所有疲惫和猶疑,走向教室,走向远方的理想。行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有一种清新自然、淡雅宁静之美。
  (指导教师 王廷廷)
其他文献
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诗词大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云的大姐。称她为大姐,喊的不是年龄,是我们的敬重。白茹云六年前就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经济拮据,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弟弟自小脑中生瘤,一发作就拼命抓头,为了照看、安抚弟弟,她开始为弟弟念诗、唱诗,由此走上了热爱诗词的道路。在生活的重重重压面前,白茹云
期刊
初夏,雨后的早晨,太阳似被昨晚的雨惊扰了休息,睁着蒙眬的睡眼正从东方慵懒地升起。没有风,有些闷热,坐在书房里,感觉四周都氤氲着一股热气,心中似乎有一种东西被困在这股热气里,烦躁,难受。  出去走走吧。  出了门,走在雨后的小路上,田野空旷,有些许无力的风。目力所及处,偶尔看见有人踏着车匆匆而过。抬眼看,弯弯的月儿或许是昨晚没来得及放光,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岗位,在渐明的天空中挂着,似乎要跟太阳一起呈现
期刊
母亲,扫盲班夜校文化。但她一向很重视家风,她用自己最朴素的言行教导了我很多道理,指引我一次次在迷雾中找到方向。  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向我唠叨过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她总向我抱怨外公在她小时候重男轻女,只给舅舅上学不给她上学。她痛恨这种男尊女卑的家风,剥夺了她奋发图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母亲是个很聪明的女子,从我记事起,她的聪明才智在稼穑之事上便展露无遗。但是在四十年前的那片农田、那群鸭子、那栏猪圈
期刊
刚开学,还未见学生,看着名条上一个个美好而动听的名字,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们的殷殷期待。看到“李帙翰”,便觉此名有着浓浓的书卷气。第一節课,见到同学们,一个个名字变成了鲜活而生动的面庞。看到李帙翰同学其人,便觉人如其名,让人想起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帙翰,是学校夜读小组的成员,酷爱读书。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书籍,他都有所涉猎。他是个不可多得的读书的种子。  阅读给予了他开阔的
期刊
【理论解说】  书信是人际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说得严谨点,书信就是以书写于纸张等文字记录体上的文字(或图像)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书信通常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箋文是写在信笺上的文字(或图像),封文是写在信封上的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文字。书信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一般书信主要指私人信件,包括家书以及朋友、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
期刊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
期刊
“汨汨而流”向何方  “也许生命是汨汨而流的火光,因积攒了细小的感动而纯粹,那个回眸,编织的是生活明媚的抚慰。”这句话来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句子里有个字写错了,你能看出来吗?  “汨”和“汩”的结构、笔画完全相同,若书写稍不留心,这两字就会混淆,所以上述引文发生错误不足怪。其实,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这两字右边部件是不同的,汨的右边是“日”,汩的右边则是“曰”,再说,它们的音和义都不同。  汨m#
期刊
有同学建议: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我则以为不然,“说闲话,干闲事,做闲人”才能使我们从喧嚣中脱离,在杂乱中沉潜,于浮华中安然。  说闲话有何不可?多少灵感在闲谈中诞生,没有闲谈怎么会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顿悟,怎会有《论语》传世?怎会有《聊斋志异》横空出世?怎会有一篇篇精彩的神话流传千古?《论语》这部语录体的著作,大多记载的是孔圣人和贤弟子的漫谈;《聊斋志异》相传是蒲松龄设茶于道,让过客以闲谈
期刊
窗外,“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一丝汽油燃尽的气息飘来,呛得人直咳嗽。若是在曾经的话,这里也可以闻到泥土的芳香,听到鸟鸣,拂到一丝携着花香的风儿,像母亲的抚摸一样。可随着汽车发动的声音,这一切就随着尘土飘散了。  清晨,我伏在窗边,偶然瞥见了一朵细小的嫩芽,爬上了墙的一角。它顽强地,富有生命力地,像一个攀登者一般,向上攀着,又犹如一根矗立在云霄里的柱子。我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看着这喧闹街市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