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首先指出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然后引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并描述其中的项目教学法,最后论述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技术能力;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1120147-0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1],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也有着大量需求。这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多机遇。然而目前各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方向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没有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没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一门是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实践教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常以理论讲述为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实践教学,而由于本科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一般的理论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如果高职院校也采用和本科院校一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太合适。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只是在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一个缩小版,仅仅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没有考虑高职教育的目标。
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2 行动导向之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德国率先推行,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2]。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包含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谈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3]。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方法即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作项目,整个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评价都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而教师则对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学生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的也不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主导作用,将行动导向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师只需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透彻,能够清晰地讲解就可以了,而现在采用行动导向法,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 了解需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对学生就业时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将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相关人员到院校开展讲座,将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分享给专业教师,教师就可以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下企业进行实践。教师进入网络公司进行实践,深刻体会在企业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再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切身体会,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
3.2 跨课程、跨专业的学习。教师在网络公司实践的时候,往往遇到的问题不但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一些其他课程甚至是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C语言编程、模拟电子电路等。这些知识学生可能学习过,但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教学,对于其它课程的知识并不太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自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企业不可能安排较长的时间让教师去学习某一课程,因此教师需要抓住重点,快速掌握所需用到的知识。
3.3 准备项目。在了解了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项目的设置工作,这也是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教师设置一个项目,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最后进行评比。
比如在局域网组网技术的教学中,就可以准备一个动手组装简单局域网的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分成若干个子项目,首先是网线的制作,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双绞线,双绞线电缆中颜色与线号的对应关系,掌握双绞线制作的一般顺序,然后是将计算机接入网络,并进行IP地址的配置以及网络连通性测试。可以直接在本地连接中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以及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出现不能上网的情况,通过ping测试命令可以帮助判断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寻求解决方案。
3.4 考试设置。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动。以往的考试都是每个同学发一张试卷,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这样的考试方法知识检验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并不能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计算机网络的考试也需要设置项目实践内容,并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项目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相应的评分。
4 结束语
行动导向之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4],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将项目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告别枯燥无味的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有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高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4]孙庚,项目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
关键词: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技术能力;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1120147-0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1],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也有着大量需求。这对于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多机遇。然而目前各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方向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没有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没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一门是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实践教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常以理论讲述为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实践教学,而由于本科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一般的理论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如果高职院校也采用和本科院校一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太合适。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只是在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一个缩小版,仅仅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而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更没有考虑高职教育的目标。
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2 行动导向之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德国率先推行,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2]。行动导向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包含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谈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3]。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方法即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作项目,整个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评价都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而教师则对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学生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的也不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主导作用,将行动导向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师只需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透彻,能够清晰地讲解就可以了,而现在采用行动导向法,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 了解需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对学生就业时需要具备的相关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将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起来。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相关人员到院校开展讲座,将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分享给专业教师,教师就可以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下企业进行实践。教师进入网络公司进行实践,深刻体会在企业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再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切身体会,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工作。
3.2 跨课程、跨专业的学习。教师在网络公司实践的时候,往往遇到的问题不但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一些其他课程甚至是其他专业的知识,比如C语言编程、模拟电子电路等。这些知识学生可能学习过,但有些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教学,对于其它课程的知识并不太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自学相关的知识内容。企业不可能安排较长的时间让教师去学习某一课程,因此教师需要抓住重点,快速掌握所需用到的知识。
3.3 准备项目。在了解了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项目的设置工作,这也是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教师设置一个项目,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最后进行评比。
比如在局域网组网技术的教学中,就可以准备一个动手组装简单局域网的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分成若干个子项目,首先是网线的制作,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双绞线,双绞线电缆中颜色与线号的对应关系,掌握双绞线制作的一般顺序,然后是将计算机接入网络,并进行IP地址的配置以及网络连通性测试。可以直接在本地连接中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以及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果出现不能上网的情况,通过ping测试命令可以帮助判断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寻求解决方案。
3.4 考试设置。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动。以往的考试都是每个同学发一张试卷,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这样的考试方法知识检验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并不能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计算机网络的考试也需要设置项目实践内容,并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项目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相应的评分。
4 结束语
行动导向之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4],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将项目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告别枯燥无味的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有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高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4]孙庚,项目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