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将“重返”朝鲜半岛?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地区热点问题上呈现出某种“南紧北松”的态势,这与美国加紧推进其“重返”亚太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在东南亚,摩擦点和争议点增多,着实为美国提供了不少“大有作为”的机会。越南及菲律宾挑起南海争端后,美国表面上持中立态度,宣称在相关问题上“没有立场”,但行为表现却是立场鲜明。武的一手,大张旗鼓地进行联合军演,晒晒“肌肉”,为有关争议方撑撑场子,壮壮胆子。文的一手,美高层政要出来喊话,毫无根据地指称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受到影响。美国会参议院出台了所谓“南海问题”决议。
  美国上述举动的目的是在东亚地区拉紧盟友、拉拢朋友,造成的结果却是火上浇油,加剧了地区紧张气氛,加深了有关国家之间的矛盾。
  外界评论一般认为,维持东亚局势适度紧张,符合美国的利益。但与东南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东北亚却显示出一定缓和与松动。7月底,美方邀请朝鲜第一副外相金桂冠访美。美国一直强调这是“试探性”会谈,但作为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2009年底访朝以来首次高级别美朝对话,其本身就包含着令人鼓舞的信息:双方之前的沟通和铺垫是有成效的。
  朝美关系解冻始现端倪是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对朝人权问题特使罗伯特·金访朝期间,除了讨论朝鲜人权问题之外,也与朝方论及停滞已久的对朝援助问题。朝美开启了新一轮的接触期,而真正的突破口在今年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朝韩六方会谈团长的会晤、朝韩外长的非正式握手,实质上是满足了韩方所一直坚持的朝韩会谈须先行于朝美会谈的要求,为朝美会谈铺平了道路。
  自2009年以来,在朝鲜半岛上,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大的事件:朝鲜发射“光明星二号”卫星、宣布第二次核试、韩国“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等。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此影响,朝韩关系降至冰点,朝美关系、六方会谈等停摆多时。朝鲜半岛僵局难破之际,朝美关系突然止跌企稳,并非是双方一时兴起,而是当事者对各自战略利益和现实处境考量并折冲的结果。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朝鲜就把美国作为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朝鲜面临政权交接和缓解国内民生的两大重任,更是积极开展对美外交攻势,频频向美国示好。朝鲜希望通过朝美关系正常化,解除国际制裁,实现外交、外贸和外援上的“一通百通”。正因为朝鲜的眼里只有美国,加之对李明博政府保守派势力的失望和厌恶,朝鲜对发展朝韩关系的兴趣不大。
  美国重新与朝鲜面对面,也有其内外原因。从对朝政策的效果来看,朝鲜的抗压能力实在太强,此前种种对朝的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迄难奏效。从美国当前处境看,其对内债台高筑、经济复苏乏力,对外西亚北非乱局难定。奥巴马直面大选,需要利用外交成绩为自己加分。重启美朝会谈,继而推动重启六方会谈是现成的、也易操作的选项。从地区安全角度着眼,美国一直把有效阻止朝鲜核武器扩散作为主要目标,进而达到防止东北亚局势失控的目的。
  不过,虽然当前朝美关系出现转机,但仍很脆弱,下一步走势如何尚难料定。尽管如此,朝美会谈的重启,对于推动朝鲜半岛相关方之间的对话、协调、沟通起到了积极作用,六方会谈与会方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便是一个例证。
  此外,还有必要从美国东亚战略目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美国在东亚存在数十载,其通过强化与韩日等的传统同盟关系、发展与地区某些国家的伙伴关系、打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等路径,抢夺本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三大格局的主导权,维护在本地区的“领导”地位。美国推动南北两条主线的思路逐渐清晰:南以南海问题、北以朝核问题为抓手,统领东南亚和东北亚安全两个战略分棋局。
  如果美国确将“重返”朝鲜半岛作为“重返”东北亚、“重返”东亚的具体操作手段之一,那么在对朝政策上,其也确实需要有全局的考虑和在战略上要持久保持对话的势头。美国的作用很关键,其所作所为,应该是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相反。
其他文献
2010年的春天,心情最悲凉的大概要算波兰人了。4月18日是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举行国葬的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火山灰竟挡住了5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政要前往波兰的脚步,实在是始料未及的意外。  此前令波兰人始料未及的意外是4月10日出席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的卡钦斯基总统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用波兰总理的话说,这是“当今世界上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悲剧”。而更加难以让人接受的悲情是,就在同一个地点卡
要坚决防止“沉默的大多数”成为“愤怒的大多数”,防止强势集团欺压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滑向边缘群体、边缘群体沦为暴力群体。    既患寡又患不均,虽患贫更患不安。改革开放令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大增,但同时也由一个严重平均主义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严重贫富分化的国家。中国在国际形象日益亮丽、“利益攸关者”各取所需而满意度日益增加之际,“萧墙之内”潜藏的社会矛盾和治理危机愈发突出,成为国家的根本之忧。 
现代国家的一大麻烦事在于如何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政府机构和决策程序,使其能够有效地运作,追求多重目标、履行多重功能、因应和协调多重利益诉求。变动不居的内外环境总是使国家的制度形态和组织机构持续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动,因此所谓的“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是一个持续的、总是处于未完成状态的过程,并非一经“立国”便可宣告终结。现代国家最好被看作一个群组工程,一个在维持运转的同时也总是在进行整饬
关注热点、加强政治联系和强化贸易纽带,是美国对非战略的新特点。    6月中旬,希拉里·克林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非洲,她先后访问了赞比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出席了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第十届《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论坛,强调了美非贸易对非洲的重要性和好处。引人注意的是,她还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与非洲关系的言论,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在非洲利益发展的担忧,反映出美国试图排挤中国在非利益和影响力、拓
全世界都想知道:朝鲜在想什么?想做些什么?所以,新年第一天由朝鲜《劳动新闻》(党报)、《朝鲜人民军》(军报)和《青年前卫》(青年报)推出的联合社论,是决不能错过的。  今年的元旦社论,从内容、形式到思路,都力求革新,颇有清风扑面之感。除了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党和军队作用、南北关系及国际问题等必要内容外,从头至尾都在强调经济。社論提出,再次把提高人民生活当作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然而,这种永存往往是最残酷的。  2010年5月14日晚,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一名21岁的安徽籍男员工从宿舍楼七楼坠地后身亡。据了解,这是富士康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九跳”。  富士康最初被人们所知是2008年8月的iPhone女孩事件。当时有一位英国消费者购买了iPhone手机后发现上面有富士康装配线上負责检测的女孩照
《脆弱的崛起——  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徐弃郁著  新华出版社  2010年4月第1版    中国崛起可能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事件。像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一样,国力不断上升的中国也面临着各种震荡与冲击。要应对这些挑战、真正实现和平的崛起,恐怕不能仅仅凭着良好的愿望,也不能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深入了解自身弱点、吸取历史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显得既必要又紧迫。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
2010年底,一则来自考古学界的消息罕见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比对和研究,法国科学家最终确定一颗破损的头骨属于法国最伟大君主之一——17世纪的国王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原本安睡在巴黎北部圣丹尼大教堂,法国大革命时他的陵寝遭到破坏,头骨不翼而飞。直到19世纪,头骨才在德国一个私人收藏展上现身,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谁能确保是真的呢?所以当这颗头骨在一次拍卖会上成交时,价格仅为三法郎。19
人们都说美国大选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国梦的“造梦机器”——好莱坞的作用。在美国,一个人爱不爱看电影,往往是判断他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支持者的依据。  据统计,好莱坞的电影人多半是高举“自由主义”大旗的民主党人士。2011年上半年,民主党人平均观影5.7场,而共和党人还不到四场。原因之一是有52%的共和党人会因为不赞成演员的政治观点而不看他/她的电影,而只有36%的民主党人表示不会
今年10月,谢长廷“登陆”。一时间,他又成为新闻的焦点。  谢长廷,一个在台湾家喻户晓的人物,喜欢他的人称他为“智多星”,不喜欢他的人骂他“奸巧”。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谢长廷终归是民进党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从“倥仔”到“智多星”  谢长廷给人的印象像个知识分子。鼻梁上架着一副无边眼镜,透着书卷气息。每天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永远都是那么考究。高耸的眉毛,仿佛随时迎接一个又一个命运的挑战。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