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感的突转与延伸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716000)
  【摘 要】《陇西行》是唐代诗人陈陶依据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战争诗,总共四首,《陇西行》(其二)流传最为广泛,其中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这首诗虽然体格短小,但情感内涵却极为丰富。短短的四句诗,情感由誓师的激昂转向战败的低回,经历了高扬、突转、延伸三个阶段,其中突转和延伸既造成了阅读的意外,又带来了联想的余味。这种情感的突转与延伸,使本诗摆脱了流俗和窠臼,具有深广的境界。
  【关键词】《陇西行》(其二);情感;突转;延伸
  《陇西行》(其二)是唐代诗人陈陶写的一首诗,内涵极其丰富,其诗句原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读者从情感角度赏析这首诗,发现诗歌情感的突转与延伸,由此体会诗歌风貌。这是一首边塞诗,后两句尤为脍炙人口。然而它的作者却鲜为人知。对于一个诗星璀璨的朝代来说,陈陶只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又处王朝没落时期的小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无名小卒,却因一次陇西之行,凭两句诗,名垂诗史。
  陈陶是晚唐诗人,约生活在唐武宗时期,因屡举进士而不第,遂隐居不仕,因此,他的生卒年月以及生平事迹也无处可考。尽管他曾作诗十卷,但因战火频仍,年久散佚,如今仅有后人整理的《陈嵩伯诗集》一卷存世。生前不为人知,死后无人关注,这也算得上诗人的寂寞吧!
  幸而还有陇西之行,幸而还有《陇西行》(其二)。
  这首诗的开篇极有气魄,诗卷打开之时,主人公便已列好阵仗,拉开架势,雄心壮志,意气风发,仿佛看到精神抖擞豪气冲天的士兵发下不扫匈奴终不还的誓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这本就是男儿职责,因此,“誓扫匈奴不顾身”一句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情感一下子便拉向最高潮,喷薄而出,倾泻而下,这场面仿佛一场大战前的誓师大会,激动人心。
  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说,眼看着刚开头,诗歌的情感好像已经奔向顶点了,后面的情感怎么收?从想象的合理性和事理与情感的逻辑性来说,这斗志昂扬喊杀震天的战士接下来肯定奔赴疆场,结果必定是凯旋。如此一来,一首情感激昂、诗脉流畅的赞颂边关将士勇猛威武的边塞战争诗便诞生了。
  诗歌的工巧之处就在于,不顺着写建功立业,而是逆向写灰飞烟灭。满怀豪情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最终倒在铁骑下、胡尘里,化为了漫漫历史里的一粒粒尘埃。想当初,五千貂锦,威武雄壮,豪迈动人;看而今,一切人与事、功与名都埋没在战争的硝烟中,化为乌有。“貂锦”,本是汉代羽林军身着的锦衣貂裘,此处用借代手法,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然而,如此雄师却在战场上惨败,可见伤亡之惨重,战争之残酷。再回想前一句战争前的誓师场面,对比之下,更让人感慨心痛。此处,作者与读者的情感构成一次突转,由极度昂扬转向极度低沉,由出征前的壮怀激烈转入阵亡后的沉重压抑。这种情感的突转,既造成了战争情节的意外,又带来了读者情感的断裂。语言看似平淡,构思却很精巧,记叙事件时,前部分有意让读者觉得平淡无奇,或是通过渲染让读者产生对事件发展的趋向的误解,然后再陡然改变事件发展趋向,使立意出人意料,让读者回味无穷。这种“突转”的战争场面,其惊心动魄之处不亚于正面厮杀的描摹。
  其实写到这里也就够了。但对于一位行走陇西,看到太多事物的衰败、人世的离合的诗人来说,却远远没有表达出他心中暗流涌动的苦痛。诗人踏过了莽荒大漠,走到了无定河边,眼前的累累白骨刺入双眸,触目惊心。谁能想到一个个庞大苍劲的躯体,被剑刺,遭刀砍,受马踏,经塞外凛冽如刀的寒风刮扫,历荒漠瓢泼如注的大雨浇洗,竟被斫成一具具或完整或零散的白骨,落落躺在寂寞和荒芜里,无人问津。这“可怜无定河边骨”一句,紧承上一句,是“五千貂锦丧胡尘”的后续和深化,将情感的沉痛深重延伸到哀怜凄凉。
  然而这还不够,诗人又将情感继续延伸,由塞外延伸至江南,由化为白骨的征人延伸到思念征人的亲人身上。“猶是春闺梦里人”一句像一个慢镜头,将原本对准寒江远去、荒草丛生、白骨散落之景的镜头缓缓转向了温暖如春的江南和闺阁中的妇女。镜头转移的过程,虚化的是远山、孤雁、逝水、白草。
  最后两句,既是情感的又一次突转,又是情感的又一次延伸。由战士突转到亲人,由死去的苍凉的战士的白骨延伸至活着的还在思念战士的家中亲人。诗人将深沉的思绪从广袤的塞北大漠跨过千山万水,延伸到江南闺中,延伸到思妇的征夫梦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子,尚不知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已然葬身疆场,更难以想象丈夫走时高大壮硕的身躯如今已化成河畔白骨!她仍然做着夫君凯旋回乡团聚的美梦!可以想象一下,这里也许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戍守边疆的征人已经死去多年,可是他的亲人竟无从知晓,在这萧瑟的秋季,处处传来捣衣声,原来他们还在为戍边的征夫赶制冬衣,昨天夜里还梦到自己的亲人胸戴红花凯旋。另一种是闺中的妇女(这个妇女可能是战士年轻的妻子,也可能是他美丽的心上人)已经得知了亲人的死讯,然而人已逝,思念却绵绵无尽,生不能相见,只好死后在梦中相聚。这是何等的凄惨与悲凉啊!这一刻,读者连同世人产生了一些犹疑:到底是家人知晓亲人死讯更悲戚,还是不知更叹惋。思考由诗中延伸至世间。知晓便已死心,正是这不知而盼,一日日地盼而无果才更让人煎熬痛苦!然而想一想,从古到今,只要有战争,这样的盼望就一直延续!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无论是诗里还是人间,战争把完整的家庭撕碎了,把亲人的热盼撕碎了,这种强烈对比之下的情感的突转与延伸更让心灵震撼。
  最后这两句,诗人将思想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时空,遥想历史的天际,建功立业者无不是踏着无数的白骨勒石而还,史册上记载了英雄的功绩,谁能想到,一个个华辞的背后堆积的是一具具风化的白骨和一粒粒痛苦的泪滴!“可怜”“犹是”二词,平淡无奇之中却有着咀嚼不尽的历史的痛楚!
  具有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人,将战争带来的创痛浓缩到历史中的个人身上,以小见大,来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征战疆场的战士,也许是为了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也许是被迫远离家乡戍守边塞;发动战争的统治者,也许是为了抵御外侮,也许是为了开疆拓土,不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最终吞咽痛苦的人不是他们,而是亡人的亲人。逝者长已矣,生者的痛苦却久难消除。诗人将情感的线索从逝者牵引延伸至生者身上,带来的其实是绵绵无尽、无处诉说的伤痛!
  遥想陈陶身处晚唐战乱动荡之中,看遍骨肉分离之痛,尝遍颠沛流离之苦,他的《陇西行》组诗共四首,采用乐府旧题,写边塞战争,抒发对连年战争的厌恶以及战争给百姓带来伤痛的同情。正如蒋勋在《美的厚度在哪里》一文中所说:“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却没看到。”那么同样可以说,行走在陇西的陈陶,写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因为他看到了现实中的人与历史中的人,而同样那捧白骨,却很少有人看到。
  一首好诗就像一杯好茶,浓缩的是精致,泡开了是味道。陈陶此诗,内容简单,形式短小,意蕴却极为丰富,短短四句,经历了两次突转和三次延伸。这种看似平常、效果却独特的手法,开拓了情感境界,使诗歌内涵深厚博大。正是因为这样,它才能在千年以后,读来仍然让人动心。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问题又是引发数学思考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问题能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思考。其中,数学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空间和广度,活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活性,深问题为数学思考提供深度。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问题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考;问题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循善诱,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指导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  小学生年龄小,善模仿,可塑性强,是行为训练的最佳期。坚持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循善诱,采用切合学生
摘 要:无论是积累知识还是理解知识,其基础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小学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任务和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科学、可行的。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提出“抓住阅读兴趣,培育记忆土壤”“创设阅读情境,搭建记忆桥梁”“文本与插图结合,勾勒记忆导图”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高效阅读中提升记忆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
摘 要:一直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而聚焦课堂要素,提升教师课堂领导力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枢纽。文章聚焦学生质疑、课堂生成、教师反思等课堂要素,谈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领导力。  关键词:教学领导力;课堂要素;有效教学  領导学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一头绵羊率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见领导者在团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就是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绘本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在读中发展语言能力,在编中提升思维品质,在演中发展学习能力,在赏中构建文化意识,以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发展其思维能力,從而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
摘 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板块,旨在通过对话这一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对话是在特定情境中自然发生的,是多个主体参与的一项社交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问题情境法来组织对话教学。文章分析了英语对话课堂的基本要求与目标,通过“话题导入——文本学习——语言运用——学习评价”的模式在对话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将结合笔者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从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常规、课程教学内容、评价语言等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基本作文教学模式和训练体系,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可行性,为提高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及写作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导图;思维训练  现今,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令人满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研学实践,提出要将研学实践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并使其成为对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文章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以“美丽梅州·世界客都”研学实践活动为例,探讨研学活动目的、开展过程、总结及扩展活动,并提出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研学实践;初中地理;乡土资源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实践。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研学实
摘 要: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个要素。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热点。英语阅读,学生不但能接受书面信号,并能把这种信号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释新信息和生疏的内容,预测意义,做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识的目的。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