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践,我摸索出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即利用网络“观千剑”“操千曲”“品千茶”,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一、网络阅读——观千剑而后识器
  在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能帮助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掌握大量写作素材,习作选材新颖,内容有深度。
  2008年,我国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雪灾,当时正逢学生读二年级,百年难遇的大雪,给这群天真浪漫的孩子带来的是快乐与惊喜。在他们的习作中,无疑都透露出对雪的向往,赞美着雪的美丽。但班上的张哲辰同学通过浏览各大网站的实时资讯后,习作却以《我又爱又恨的冬天》为题。文章说道:虽然冬天很美丽,但是,你知道今年冬季的春运是什么样的吗?机场关闭、火车停运、旅客滞留。我想到冬天可以玩雪,就想亲它一口,可是我一想到大雪给回家的人们带来的苦恼,就想咬它一口。这就是我又爱又恨的冬天。张哲辰小小的年纪,却能写出对雪又爱又恨的矛盾心情,发掘到同龄小朋友所不曾了解的事物,正是得益于广泛的信息阅读。
  在平时教学中,我还会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浏览的各大网站,如中国儿童网的儿童频道、腾迅儿童、红泥巴村等,网站内容健康、活泼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激励习作——操千曲而后知音
  网络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再现情境,激发想象,搭建平台,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励学生写作。
  1 再现情境,丰富习作内容。习作之难,难在无话可写。生活中许多亲身经历都是可写的素材,可因为观察不仔细,习作内容往往很平淡。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共享年级组的教学资源,分享学生们搜集的各类资料,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将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习作内容才会更具体、生动。
  如四年级上学期有一篇习作是介绍一处自然景观,我以长江三峡为例,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课堂上展示,随着图片和视频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地播放,每个人都处于兴奋的情绪中,似乎都置身于一次愉快的旅行之中,同时引导学生抓住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这三个特点有序地观察。在掌握了观察方法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刻画的写作方法后,我让学生再试着写写其他风景奇特的地方。朱海宸在《武夷山》中就具体描写了水帘洞飞瀑悬垂的美景:水帘洞虽然没有《西游记》里的水帘洞那么壮观,可是也很美。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崖顶飞流直下,犹如灿烂的珠帘洒入碧绿的浴龙池。微风吹过,水帘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散开无数的小水珠,落在身上凉凉的,好舒服啊!
  2 搭建平台,分享写作快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校在校园网“豫章书院”中,搭建了“习作舞台”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场所。我班张哲辰共发表习作92篇,高原发表102篇文章,几乎达到了每周一篇的频率。这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生们“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实现了由要我写,为我想写。
  我还要求学生将习作发表到自己的QQ空间,边输入文字,边修改习作,学生会更注重遣词、造句、段落、标点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他们普遍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经常浏览、关注同学的空间,看看谁的内容增加了,谁的文章最好,访问量最多。在此基础上,我挑选出一些质量比较高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修改,然后将自己的习作向各大杂志、报纸投稿。
  这种基于网络的写作平台,能使学生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带给学生成就感,既激励学习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因而收到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三、互动评价——品千茶而后悟饮
  习作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指导学生找出习作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习作质量和习作水平,在习作评改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快节奏,提高评议质量。
  1 网络互动评价,激发习作兴趣。校园网“豫章书院”中的“习作舞台”不仅提供了习作交流的空间,其互动性的评价体系使一篇习作可以面对多个评判——教师、同学、家长,学生能够汲取多方面的智慧,可以有效促进个人水平的提高。如万屹东同学在“习作舞台”发表的习作《我在电视台录节目》后,就得到了校长、老师、学生、家长等10个评价。施虹冰校长点评道:“无论是你的文章,还是吴鲲老师的点评都让人惊叹!”语文教师胡苛这样评价:“叙事完整,过程跌宕起伏,让我忍不住一口气看完,就像亲身参加了你的比赛一般。”“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条理清楚,这篇习作对各个活动和事项交代得很清楚。”家长“忠实读者”在点评中说道:“在电视台录节目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呀。”学生“渴望明天”赞叹道:“你很有勇气和自信!加油吧,继续努力下去,第一将继续投入你的怀抱!”还有五位教师通过评语分别对万屹东表示祝贺与鼓励。这么丰富多彩的评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品得到许多人的重视,激励他们更勤奋地习作。
  2 网上示范点评,提高评价质量。每次点评习作时,由于无法展示范文,导致点评质量不高。而利用互联网的QQ空间、论坛群等各种交流的平台,展示范文,把优秀习作拿出来逐句逐词品评,供大家品味欣赏,把存在问题的习作,让大家一起分析、推敲、修改,则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习作的修改、品评中来。师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网络信息技术与习作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给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形式,给习作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网络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践中,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规律,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开创教育教学崭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嫦娥奔月》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执教者紧扣“周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嫦娥会怎样与逢蒙周旋?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演逢蒙,一个演嫦娥。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位男生在大家的推搡中走上讲台,一副坏人模样,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一位女生羞羞答答地走上讲台,有点手足无措,引得大家窃窃私语。于是,一幕《嫦娥与逢蒙周旋的情景剧》就开演了,在老师
常常在校园里欣喜地看到,《七彩语文·画刊》令学生爱不释手,他们陶醉于生动精美的图片之中,津津有味地看图读文。这本具有浓厚“语文味”的小学生百科画刊,以独特的视角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了审美能力,学生以崭新的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步入“读图时代”。  一、《七彩语文·画刊》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七彩语文·画刊》以图画书特有的价值体系促进和发展着阅读市场,将语文学习与艺术熏陶进行科学
说到课间十分钟,很多教师认为这十分钟就是让学生休息的,没什么可以利用的价值,让学生自由支配。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课间十分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纳入我们教育的视野。  一、在传统游戏中享受乐趣  我们发现:课间活动中学生们都想玩,但是似乎玩不出什么花样。于是我们让学生问问自己长辈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并且学一学,跟同学玩一玩。许多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兴致盎然。  【精彩回放】课间活动开始
情境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某一典型场景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会感同身受,情绪倍增,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从而受到启发,逐渐形成优秀品质。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恩科西向全世
亲爱的老师,当你在课堂上挥洒着激情的时候,有没有跟我似的,产生过这样一种感觉?——突然之间,语言苍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合适的文字,来穷尽自己当时当地的那种幽微的体会。也许,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段音乐。音符的跌宕起伏,能在瞬间贯通我们情绪的沟壑,它如潺潺的春水温柔地滋润了所有的干涩与艰深。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将音乐的元素恰如其分地沉潜、融合进来,那么,我们的语文学习,肯定可以得到一种更为
“生动课堂”以学生特点、学生兴趣为起点,它倡导课堂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潜能,凸显个性,自我得到发展;它重视对话与合作,使问题得以协调沟通,发挥集体的力量;它关注课堂的生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如何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生动课堂”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中倡导“对话式”的师生关系、“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