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物理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车是我们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绿色交通工具,也是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物理知识应用的典型事例,而且在各种考试中与之相关的题目也是频频出现,所以在九年级总复习是很有必要专门安排设计一节复习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设计初衷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这也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力学知识1.1摩擦方面1.2简单机械(2)自行车的车座较宽大,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减小对人的压强,人骑座时感到舒服.(3)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4)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5)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1.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前进,是由于它具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紧急刹车,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1.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车的车支架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支架自动弹起.2声学知识(1)自行车的金属车铃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3热学知识5电学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自行车为什么骑行时不倒,特别是拐弯时偏向地面也不倒,但静止时没有支撑就要倒?挡泥板为什么能挡泥?气门芯有什么作用?辐条有什么作用?脚蹬和后轮的转速一样吗?变速自行车是怎样变速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也有些知识是学生还未学过的,因此布置学生下去自己查资料,把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并要求学生把课堂讨论内容归纳整理,写成小论文.
其他文献
例题如图1所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三个宽度均为d的由相同导线制成的闭合导线框置于磁场的上方,它们的底边处在同一高度,线框的高度hA=d2,hB=d,hC=3d2.当导线框A、B、C由静止开始释放后,在经过匀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磁场力始终小于线框的重力,不计空气阻力,则  A.刚进入磁场时三个导线框的速度相同  B.线框进入磁场d2后,导线框C的加速度最大  C.通过磁场过程中线框A无
根据近三年来我市中考趋势和教师带毕业班复习的常规方法,笔者认为在进入初三物理总复习时,还应抓住一个重视,两个处理和三个培养,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1要重视物理实验内容的复习  笔者认真分析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省卷中考试题,发现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有些实验题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这些题目多取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既考查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也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水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程基于构建理论,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基于个人经验构建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体验,倡导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本文拟从三方面入手,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例来谈谈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物理教学的效果.  1
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圆相关的质点运动的问题,其中“等时圆模型”相关的问题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构成物理习题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1等时圆模型  如图1,质点从P点由静止出发,沿同一圆的不同弦1、2和直径3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地下滑至同一圆周上各自的另一端点,比较它们下滑所需的时间.  我们不妨先任取一弦来分析,设圆的半径为R.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用α表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用表示.则弦长L=2
如图1所示,两个轮子由一根金属丝传动,将其中一个轮子的下半部分放入70 ℃以上的热水中,两个轮子便沿着逆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直到水的温度下降到70 ℃以下时,轮子才停止转动.这个装置是在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教学仪器展示会上看到的.当时对此现象感到异常惊奇,于是找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询问,她只是说明了金属丝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特性.令人失望的是没有讲清楚轮子转动的道理
一、完善情境探究的调控与总结策略rn1.探究要适时、适度。笔者认为教师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把握学生探究的对间,或者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新知识,这样,能让教学时间比较宽
1前言  静电场是继引力场之后,教学中又一次面临的有关“场”的问题,处于承上(力学)启下(电磁学)的重要位置,但由于静电场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加之描述电场特性的电场强度,电势等物理量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本节一直是教学的难点,MATLAB作为一种数学软件,计算命令丰富,作图功能强大,通过编程对静电场的模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静电场的概念和特性,
许多学生感到物理知识难于记忆,因而导致学习和应用上的不便.为此,笔者将平时记忆物理知识的点滴方法浅谈如下.  1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记忆、灵活运用.例如,对于“被测物放在左盘”这一结论,学生往往记不住左右.这要从天平的构造(游码向右移)、游码所指的刻度值与砝码相加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三方面去理解,由这三者共同决定的(详见《中学物理教学》1994
单摆实验是简谐运动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传统方法对单摆周期特性的研究采用目测小球经过竖直中间位置时开始计时,完成n次全振动再次经过中间位置时停止计时,利用T=t总n算出单摆周期,然后改变条件(改变摆长或摆球质量),再次测量并对比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该方法操作繁琐且依靠目测来人为计时,极易产生较大误差而得不到正确结论.如何实现对单摆周期特性的精确测量呢?笔者利用数码器材和flash软件设计了一实验
有学生认为杠杆的机械效率可能大于1,并举出一个特殊的杠杆例子来进行证明.因为这一问题的例证和分析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所以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有的教师认同这一结论,有的教师进行了模糊处理,也有的教师提出反驳但一時又难以把道理讲清楚.学生例证和解析呈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