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强化信息提取意识,提升地理答题感悟能力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yzh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特别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呢?关键是要树立信息提取意识,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然后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下面举例略谈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提升地理答题感悟能力: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和阐释:为什么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答案](1)因为在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所以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
  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浓雾出现频率高低,右纵轴表示月均最低气温数值的高低。提取题意有效信息“长江三角洲地区”说明6月至8月为北半球夏季,月均最低气温数值高,夏季浓雾出现频率低从而判别此图两曲线。月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而浓雾出现频率最高在12月,最低在8月。此图体现浓雾出现频率时间的月变化与月均最低气温随时间的月变化大体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
  在通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地面至2000米高度)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逆温的存在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逆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流毒人间并产生浓雾,所以,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答题领悟与实际生活联系可知:冬季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大气污染严重。早晨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冬季浓雾弥漫的早晨不适宜室外锻炼身体。
  以上例析说明:要树立与强化信息提取意识。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了解试题信息构成,有助于我们解读信息,形成获取信息的规范思路。高考地理学科考查的试题信息常分为以下四类:1.题目文字信息:题号后的文字表达或热点实事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名信息。2.图像图表信息:光照图、等值线、统计图、剖面图、分布图、关联图、景观和漫画。3.试题问题信息:问题也是试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4.试题答案信息:表现为显性和隐性,选择题中的答案是显性的,从答案人手进行反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隐性答案信息表现为上一题的答案是下一题的得分点,解题时要注重前后题思维的联系。
  平时要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练习,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培养,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增加答题体验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反思作用。在训练中提升地理答题的感悟能力,在纠错中反思自己,不断积累答题经验,才能为未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从教22年来,语文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教学内容的变化,我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也随之实现了三部曲跨越:  第一部曲,将师范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重于导语、过渡语、小结和总结语的设计。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钻到预先设计的答案中,来个“请君入瓮”,最后师生“不谋而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热闹,但学生缺少自主,本人也自主全无成为教案忠实执行者。学生被我讲会,突出“教”而忽视了“学”的作用。同时以本为
在同时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名单中,苏宁再次蝉联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高压的背景下,恒大集团却跻身民企500强榜单前十,位列第7,成为房地产业的冠军。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市场上涌现了大批优秀企业,带动人们往小康的路上狂奔。而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十分残酷,在中国,注册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7年,大批创业公司快速兴起又陡然陨落。  胜者为王,一批实力过硬的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学》、《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是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丛书,具有可读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等特色,本文侧重从体例结构、案例选编和栏目设置等方面对丛书进行简介。  关键词: 体例结构;案例选编;栏目设置  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丛书,包括《中学地理教育学》、《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三本高校教材,是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来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例、问题和材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过学生独立探究,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化学家们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
刚刚落幕的第66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可谓星光熠熠,200余款全球首发产品,秀理念、秀设计、秀技术,德国汽车业“傲娇”一面展露无遗。然而,就在展会如火如荼进行时,美国环保部门18日抛出重磅炸弹——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测试“作弊”,顷刻间将德国汽车业逼入窘境。  有好事者将美国环境保护署抛出大众“排放门”与法兰克福车展联系起来,认为美方别有用心,在打击德国汽车业的同时还将其狠狠地羞辱了一把。虽然这样的论
黑陶是指一种古代的黑色陶器,黑陶和一般的陶器一样,都是当时人们饮食、盛水,饮煮等生活用具。它的样式多样,分布地区很广,如山东,河南,陕西,河北,江苏等省都有发现。  黑陶的历史渊源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
摘 要:为积极推动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本文以三清山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为例,聚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明确研学课程目标,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在思维链条中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在现实环境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等研学活动设计策略,同时设计了基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评价方案。  关键词:地理研学旅行;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活动  自201
【编者按】“国内医院都有50%的误诊率”,一石激起千层浪,伴随质疑而来的是各种误诊事件浮出水面——医院有意无意中伤害了患者,患者有奈无奈中实行着暴力反击,于是,患者因为自己的生命伤害了另外的生命,救人的医生却承担了这伤害的代价。“希波拉底誓言”说“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但诺言实现起来实在不易。  【患者伤心 社会之殇】  前有同仁医院咽喉科医生被患者砍伤,哈尔滨医大血案造成医院实习生死亡;现
摘 要:自然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新课程的新增内容,探索适合的学习方式是当下急需。基于生态服务视角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契合核心素养培养需求。文章选择邳州白蒜产区为研学地,通过绿色基地游览、翠鸟保护区调查、水污染考察和社会调查等研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服务价值、探究各类生态服务的关系、研讨生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制作生态足迹,构建融合“游—学—研”一体的核心素养提升模式。  关键词:生态服务;研学旅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如是说。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既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又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它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