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特别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呢?关键是要树立信息提取意识,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然后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下面举例略谈地理试题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提升地理答题感悟能力: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和阐释:为什么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答案](1)因为在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所以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
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浓雾出现频率高低,右纵轴表示月均最低气温数值的高低。提取题意有效信息“长江三角洲地区”说明6月至8月为北半球夏季,月均最低气温数值高,夏季浓雾出现频率低从而判别此图两曲线。月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而浓雾出现频率最高在12月,最低在8月。此图体现浓雾出现频率时间的月变化与月均最低气温随时间的月变化大体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
在通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地面至2000米高度)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逆温的存在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逆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流毒人间并产生浓雾,所以,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答题领悟与实际生活联系可知:冬季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大气污染严重。早晨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冬季浓雾弥漫的早晨不适宜室外锻炼身体。
以上例析说明:要树立与强化信息提取意识。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了解试题信息构成,有助于我们解读信息,形成获取信息的规范思路。高考地理学科考查的试题信息常分为以下四类:1.题目文字信息:题号后的文字表达或热点实事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名信息。2.图像图表信息:光照图、等值线、统计图、剖面图、分布图、关联图、景观和漫画。3.试题问题信息:问题也是试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4.试题答案信息:表现为显性和隐性,选择题中的答案是显性的,从答案人手进行反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隐性答案信息表现为上一题的答案是下一题的得分点,解题时要注重前后题思维的联系。
平时要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练习,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培养,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增加答题体验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反思作用。在训练中提升地理答题的感悟能力,在纠错中反思自己,不断积累答题经验,才能为未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和阐释:为什么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答案](1)因为在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高,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所以逆温现象发生时大气运动会明显减弱且易产生浓雾。
(2)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
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浓雾出现频率高低,右纵轴表示月均最低气温数值的高低。提取题意有效信息“长江三角洲地区”说明6月至8月为北半球夏季,月均最低气温数值高,夏季浓雾出现频率低从而判别此图两曲线。月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而浓雾出现频率最高在12月,最低在8月。此图体现浓雾出现频率时间的月变化与月均最低气温随时间的月变化大体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
在通常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是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高度越高,温度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地面至2000米高度)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热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当冷空气在上,热空气在下时,空气垂直运动明显。当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时,空气垂直运动就会明显减弱。热空气遇到地面附近冷的细小污染物,就产生大量小水滴,产生浓雾。逆温的存在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逆温层下的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向上扩散,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流毒人间并产生浓雾,所以,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答题领悟与实际生活联系可知:冬季月均气温低,浓雾出现频率高,大气污染严重。早晨浓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冬季浓雾弥漫的早晨不适宜室外锻炼身体。
以上例析说明:要树立与强化信息提取意识。地理试题依托文字、图像、图表承载信息。了解试题信息构成,有助于我们解读信息,形成获取信息的规范思路。高考地理学科考查的试题信息常分为以下四类:1.题目文字信息:题号后的文字表达或热点实事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名信息。2.图像图表信息:光照图、等值线、统计图、剖面图、分布图、关联图、景观和漫画。3.试题问题信息:问题也是试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4.试题答案信息:表现为显性和隐性,选择题中的答案是显性的,从答案人手进行反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隐性答案信息表现为上一题的答案是下一题的得分点,解题时要注重前后题思维的联系。
平时要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练习,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想着地理信息的获取,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培养,尝试去做,经常做、反复做,这样能力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增加答题体验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反思作用。在训练中提升地理答题的感悟能力,在纠错中反思自己,不断积累答题经验,才能为未来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