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品德高尚、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论从史出,循序渐进,制定多元目标,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势,做到让学生学习史实的同时,就受到相应德育的教育,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一、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文化史时,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史料,通过资料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也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像,展览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浓厚的知识基础,既要广又要博。在平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全面把握,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又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之前相比,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信息量更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虽然不能全部当堂回答,但也要有所了解,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全然不知,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心会降低,会直接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书,多从网上收集资料,对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有所了解,多方收集信息,这样才能增强课堂应变能力,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才能以扎实的基础、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熟练应用教学技巧。如果说深厚的知识基础是内在的,那么教学技巧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模式,设计巧妙的导入、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的教学过程、精彩的结尾,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如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采用游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问题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等,教学技巧要娴熟,教学手段要不断创新,教学技术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这样的课堂集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教师才是学生崇敬的教师。
   三、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历史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特征,渗透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从大处远处着眼,小处、近处着手,以小见大。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体会蕴含其中的德育,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面上,着眼于待人处事,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爱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热爱家乡,热爱学校。教育学生要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做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不可想象,一个连家乡母校都不热爱的人,会热爱祖国,连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都不关心、不热爱的人,会去学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因此学校的教育,不能超越学生的情感阶段。要低起点、高站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通过研究性学习,实施德育
   研究性学习就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又一个载体。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庆节期间让学生开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百姓生活的变化”的研究,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发展的认识;利用清明节扫墓的机会让学生开展“了解我们家乡的英雄人物”的研究,从而了解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英雄人物默默牺牲,他们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利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让学生开展“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成长,看到党在中国的重要性。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图书馆查阅、访问、实地参观等方式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在史料中了解历史的德育价值。学生利用汇报课、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辩论会、写论文等形式进行研究结果的汇报,目的是通过学生总结,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实现思想上的升华。通过研究,我们很容易就实现了德育目标的达成,学生在研究中也学会了爱国、感恩等良好地品质。
   只有将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敏.也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09(36)
  [2]刘开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以提高目前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问题 对策   引言   很多人都说历史像一面镜子指导着我们,从古到今很多有远见的人都很注重对历史的教育。培根曾经说过,“学历史可能够使人明智 ”,江泽民主席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过,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进行国情教育[1]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升学考试,以及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氛围不浓。鉴于此,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进而提出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路径 课堂氛围  
摘要:当前,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即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怎样选取题材,其次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怎样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模式、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詞: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   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从何处选取课题?我的体会是:   (一)立足本学科,把教材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研究作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也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的体裁广泛,题材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时间、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限时阅读中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技能,对提高阅读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浅谈 高中 英语 教学 探讨   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影响着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力大于语言
摘要:新的高中地理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要重视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两项交流得到较好的发展时,那么高中地理教学将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知识与情感并重,努力创设轻松与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 地理 兴趣   高中教学中,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才会把学习当做一件轻松和愉快的
1.根据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塔兰托、马赛)炎热干燥时,或珀斯(开普敦、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多雨时,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2.根据雪线高度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线。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