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战期间,众多犹太人曾被带到布达佩斯的多瑙河边,被要求脱下鞋子,遭到射杀后尸体掉入水中,最后只有鞋子留在了岸边。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畔仍有一些散落的鞋子,这正是雕塑家久洛·保尔为纪念二战中被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而创作的雕塑。 在格鲁吉亚小镇巴统也有一座“感人”的城市雕塑,它由格魯吉亚雕塑家塔玛拉根据格鲁吉亚乔治王朝时期的爱情悲剧故事设计建造,他用雕塑作品,纯粹地还原了这段爱情故事。每天下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期间,众多犹太人曾被带到布达佩斯的多瑙河边,被要求脱下鞋子,遭到射杀后尸体掉入水中,最后只有鞋子留在了岸边。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畔仍有一些散落的鞋子,这正是雕塑家久洛·保尔为纪念二战中被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而创作的雕塑。
在格鲁吉亚小镇巴统也有一座“感人”的城市雕塑,它由格魯吉亚雕塑家塔玛拉根据格鲁吉亚乔治王朝时期的爱情悲剧故事设计建造,他用雕塑作品,纯粹地还原了这段爱情故事。每天下午七点,雕塑中的男女开始向彼此移动、相遇、四目相接,十分钟后,他们穿过彼此的身体,走向不同的方向,继续前行直至最终分离。最后,他们孤独地待在原地,静静等待第二天的相遇、相拥……
相比较来看,我们的很多城市雕塑差在哪里?我想,它们不仅缺失了多瑙河畔那些散落鞋子的历史感,也没有格鲁吉亚小镇那凄美文学作品的艺术转换,就连最基本的环境因素也不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想不“丑”很难吧?
【素材点拨】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如果我们依然在克隆别人的经典,依然在一些“领导”的随心所欲下“美化”城市,这不仅矮化了自己城市应有的能力,也愚昧了大众的文化认知。
【适用话题】文化身份;城市面孔;公共艺术;文化认知……
(小宝摘自搜狐文化)
其他文献
2015年高考作文有显著的命题特点。材料作文确实很开放,但在开放中有没有“潜在”的限制?不同的试题类型有没有不同的抢分之道?同一试题类型有没有“出奇”的出彩“捷径”……答案当然是——“有”! 然而事实却是:在文体的“潜在”限制上,以选择记叙文为最佳文体的考生偏偏写成议论文;在对立意等级的“潜在”划分上,以写出思辨味儿为一类文立意的考生偏偏说理肤浅;在对内容的“潜在”限制上,以彰显文化底蕴为出彩之
When musician and naturalist Bernie Krause drops his microphones into the pristine coral reef waters of Fiji, he picks up a raucous mix of sighs, beats, glissandos, cries, groans, grunts, hits and cli
【文题】最近,《咬文嚼字》列出“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蓝瘦、香菇”等网络流行语入选。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現,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应当警惕和反思;当然还有人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朋友日本留学归来,在广州一个繁华路段买了一个铺位,准备开家餐厅。有一天,他邀我去参观。我到时餐厅正在装修。只见工人正把原来的门都拆下来,准备更换。朋友笑着对我说:“原来的门都是朝里开的,要改成朝外开的。”我说:“把门设计成朝外开很容易伤到过路人,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他摇摇头:“伤人赔钱是小事,生命才是大事。” “这是我們家的祖训”,朋友解释道,他爷爷年轻时常跟着一帮人打零工为生,因为没钱睡旅馆
2015年10月24日,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于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草婴先生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他以一人之力,用20年完成《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工作。198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文学翻译大会上,他被授予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几十年风风雨雨,不管面对多少名利诱惑和困难挫
一.概念 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成法,截短法和词首字母缩略法。 二.相关知识点精讲 1.转化法 英语中,有的名词可作动词,有的形容词可作副词或动词,这种把一种词性用作另一种词性而词形不变的方法叫作转化法。 1)动词转化为名词 很多动词可以转化为名词,大多意思没有多大的变化(如下①);有时意思有一定变化(如下②);有的与一个动词和不定冠词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热播,近日安徽滁州将琅琊山景区“会峰阁”改名“琅琊阁”,秦朝时设琅琊郡的山东临沂、拥有古“琅邪县”的江苏南京也“争名”……有人反对称,不该因影视剧流行让千年传承的老祖宗改名。有人支持说,为了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改名无需大惊小怪。对此,你有何看法? 写作指导 “改名”“争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景区市场意识强,且旨在拉动旅
汉语词典收录英文缩写,引发民众热议;当下语言现实冲击席卷,母语何去何从? 虽然汉语有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当下语言现实也应当被承认,但生拉硬拽地将英文缩写嵌入《现代汉语词典》,岂非是另一种扭曲的语言现实?既为汉语词典,替英文背书,窃以为此为潜移默化的文化入侵,实不为明智之举。 从《现代汉语词典》之受众来讲,是为想了解和理解汉语文化内涵的国人量身打造的。然而,英文字母词的出现并未对其基本属性增加多少
1.我们不能总是想着等到我以后有了钱,有了时间,或者什么其他的条件成熟了以后,再去做一些我们早就想做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定能够看到明天早上的阳光。 ——电影《遗愿清单》 2.有时候我们认为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很久以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背叛了自己。 ——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3.你站在大树前,若你看着树桠,大树便似摇摇欲坠;但你若看着树干,你便知道它坚韧不摧。 —
自记事起,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曾漫步于夕阳下泛着点点波光的溪边,一树梧桐纷落,捡拾一叶,夹在日记本里——那抹金色,尚带着夏末的余温,镌刻着树的记忆,落在厚厚的日记里,成为我的回忆。 万物自有灵性,花和树也拥有记忆,它们把一季的缤纷、一季的陨落都寄托于落红枯蝶,回归于土壤。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其有情于感恩回馈大地的守护,有情于化作春泥滋养孕育出又一年的生机。叶落歸根,那是树的呢喃,更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