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时期就是小学,所以小学的学习生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引路石,是指明灯,是习惯
  养成、性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一定要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众多的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则是位处核心的一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对此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讲解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以人为本,而轻利,事方可成。”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要遵循这样的理念,将利益放到一边,把学生列于第一位,合理应用,则可以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上一台阶,还可以有效地使班集体蒸蒸日上。而本文所讲解的,就是如何使小学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中科学应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造欢快和睦的班级环境
  虽然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但事实上有些小学生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如果班主任可以和小学生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协助小学生适应校园的生活,构建和睦的班级环境,便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和个性发展。而构建轻松班级环境的要点,应重视以下这三点:1.小学班主任应用负责体贴、亲切近人的态度来拉近与每一位学生的距离;2.积极并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在学生和校园生活上的重点难点,富有耐心,发自内心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班主任对其足够多的人文关怀;3.积极开设班级校园活动,在小学这个压力很小的时期,应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还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意义。
  例如当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在小学生的眼里则是像家长般的校园内重要的依靠,应想方法调解学生间的矛盾,寻找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而平时要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贯彻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应用中来。
  二、完善班级管理措施,科学民主师生平等
  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了几点管理措施,如下:1.选班干部时,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选举和聘任相结合的方式,让科学民主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2.在班级生活中,要成立监察小组,每天向班主任督促反馈班干部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提高班级服务质量;3.班干部需要将班级内的工作进行分工,使工作分配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促使班级内管理有序进行;4.班主任的身份应与学生平等,并亲身参与到班級工作之中,指出意见,进行督导和商议;5.班主任和班委要组织制作班级内的活动实施计划和工作计划,让同学们时常保持在一种活跃高产的运作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
  例如学生班委在制作班级文化时,应把班主任加入到班级工作中,共同商榷,互补各自的优缺点,学生的优点是紧跟小学生的文化潮流,贴切学生生活;班主任的优点则是思考问题严谨,有条理性。在互补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极高的存在价值,这难道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吗?
  三、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让成功常伴左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理念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注重制定小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制度,倡导学生进行自由发展,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也是牢笼的枷锁”。我们不能把学生搁置在一处进行只入不出的讲授,而是应该做到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则是每次活动中的指导人。教师在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时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班主任应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追求,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芥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征询每个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和异议,做到“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管理宗旨,增加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价值;3.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做一些好人好事,在体验社会的趣味时感悟生活,获得成功。
  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周开一节心理主题班会,了解学生近来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小小交警”活动,感受社会工作者的艰辛。了解询问学生的梦想,多加鼓励,使其对未来憧憬向往,并真正地构建个性化学生评价制度,让以人为本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这未来路途的指门人便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应用,完善班级管理措施,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快乐成长,充实、有意义地过每一天,并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高泉山,郭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3(4).
  [2]郑清影.小学生班主任管理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的推进,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将学生的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及文学修养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微课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创新
【摘要】语文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源自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模式建构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教学范式。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
【摘要】启发式教学由孔子发展而来,历经千载传承,是高效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助学习方式优化、促学生思维创生、利课堂“活色生香”的必要手段。笔者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例,从教学语言、教学载体、教学形式三方面例谈中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着力点”,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实效性  【
【摘要】宋代苏门父子苏洵与苏轼、苏辙各自都抒写过一篇《六国论》,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六国的灭亡之原委:赂秦、养士、  委秦。然而,只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去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在于:综合国力悬殊、相互倾轧内耗、工程耗费巨大。国家之间的争斗固然取决于“道义”与“谋略”,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综合国力的比拼,忽视积聚国力或毫无意义地消耗国力,才是六国灭亡这一命题的理性答案。  【
【摘要】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语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应有效使用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的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结合有关案例来阐述小学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有效语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一段时间,我给小学生上语文课时,发现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语非常重视。我不由得想起了苏霍姆
【摘要】班主任应做好一言一行,为学生楷模。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小事做起。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指责。爱学生,让孩子乐意听从教诲。民主制定班规,树立良好班风。  【关键词】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班规班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所以应做好
【摘要】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是学生写作提升的关键,间接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文试图借助“类”的概念,从聚焦和辐射两个角度,探究高中语文论述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的有效策略,从而建构学生思维梯度和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积累与运用;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類”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有两种意思
【摘要】《历史无情》是师陀的第一部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小说颠覆了传统的革命历史小说叙事方式,揭示了普通人在战乱中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从而达到了宏大叙事的目的。本文就从革命叙事日常化、人物形象塑造普通化和淡化了政治意识三方面,分析其叙事特点和价值。  【关键词】师陀;历史小说;叙事特点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一、革命叙事的日常化  进入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
【摘要】职高院校在展开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深刻意识到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情感教育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实际成效。本文就对职高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职高语文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对情感教育的应用,可以更好
【摘要】散文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重要责任。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散文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了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教研课题。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散文教学预设。  【关键詞】教育改革;高中教育;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前预设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的重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