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和谐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创造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和谐教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各因素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构建中学语文课堂“和谐教学”,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的灵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下面我就针对语文课和谐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的必要前提和基本特征,高效课堂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沟通情况,只有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好学乐学,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做到: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和亲密友谊,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价值,从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用自己优秀的品质感化学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健康成长。3.教师要把真诚的微笑、饱满的热情带进课堂,平易近人,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总之,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灵魂得以提升,创造性得以催化,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转变观念,以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和谐教学,实质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教师要转换角色,让课堂从“以师为本”走向“以生为本”。缺乏活力、缺乏创新,课堂沉闷、程序化。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仅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应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进而迸发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实效。
  2.教师要加强学习,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尤其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引领下,教师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和谐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大度,平等友善,与学生心心相印,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智慧就会得到充分地表现与释放,学生的潜能和才气就会得到提升与发展,语文课才真正春花灿烂,沁人心脾。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
  首先,语文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凡是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如:我们在教学文言文、小说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字词典、资料,理解知识,而教师只需进行指导和总结即可。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具有突破意识。学贵生疑,只有在不断的追问中,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养成“好问”的习惯,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质疑,敢于发表创见。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再次,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成功,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學生的兴趣高了,积极性有了,创造性活了,语文课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四、利用先进教学工具,激活课堂,提高效益
  社会在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和高效,必须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尤其是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逼真、鲜活,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高涨。这样不仅能增加课程的容量,也能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和谐是心智的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品味学习的美,体验学习的魅力,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秉承这一理念,语文课教学就会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李镇西老师说过:“教学需要整理、反思和总结,而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上课之后必须反思和总结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整理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和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唯有常态化的反思才会对学情、教情更了解,才会对模糊的问题认识更清晰、更到位,然后再应用于教学,教学必然会更精彩,更具有针对性。  首先,教学过后要反思教情。一是在备本节课时,是否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起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适当延伸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 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77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教学重视学生智商培养的局面,将教育
生活化探究教学是一种利用充满生活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深受教学领域认可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来说难度更大,利用该方式教学
无论哪门学科,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高中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想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其中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已经顺理成章地成为新课改中的一个重点工作。面对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新难题,教学者应该吃透课改精神,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采用最佳的教学策略,发挥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课堂导入策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得
[摘要]新时代下,为迎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契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采取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策略,激活课堂,优化思维,提升信息素养。基于项目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从选定合适项目、制定项目方案、动手实践项目、完善综合评价这几方面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