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选驸马不靠谱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家公主自带的政治资源往往令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而公主的婚事又能为皇家笼络一位门当户对的重臣,可谓一件双赢的喜事。
  不过,公主的婚事到明朝有了不小的变化。朱元璋时期,公侯们还有迎娶公主的机会,朱棣登基后,公主的择偶条件便有了户籍限制,其中以北京户口最优越。到了明朝中晚期,明廷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威胁朱家王朝的统治,索性让公主与平民或中下级官员家的子弟联姻,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驸马都是皇家不熟悉的人,如何保证公主的婚姻幸福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朝制定了严格的驸马筛选程序。
  首先由礼部主持年龄14至16岁,且拥有京城户籍的普通官员以及良家子弟参选。选拔条件要求参选者容貌标致,举止端庄,家室清白,富有教养。如果北京城中选不出符合要求的人,就将海选范围扩大到京畿地区甚至山东、河南等地。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胜的三名优胜者会被推荐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或者太后决定最终的胜出者,有时后妃也会在决赛阶段给予皇帝一些参考意见。
  过五关斩六将胜出的准驸马此时仍不能松懈,因为他需要立刻去参加礼部安排的驸马学习班,之后还需要参加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才能将迎娶公主的婚事提上议程。
  明代驸马的考核如此严格,那么是否有人愿意做驸马呢?其实,愿意做驸马的人可真不少,因为一旦成为驸马,就可以享受相应的优待,这对于平民子弟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诱惑。
  首先,明代公主的陪嫁非常丰厚。明廷不仅会在公主下嫁时准备一笔不菲的嫁妆,还会在公主成婚后每年给予一定的财物。洪武年间,朱元璋曾规定公主岁供之数为:“已受封,赐田庄一所,岁收粮一千五百石,纱二千贯。”这样丰厚的收入远超一般朝臣的俸禄,更何况公主还有自己的庄田。比如明宪宗就以“闲地一千顷二十亩”赐予明英宗之女隆庆长公主。
  无独有偶,天启六年(1626年),明熹宗也曾给明光宗之女遂平长公主“庄田二千五百九十五顷八十二亩”“赐宁德、遂平二公主庄田五千一百九十顷”。这些赐给公主的庄田大多在近京地区,每年地租收入颇丰,而且公主还有权自行管理庄田,不必向朝廷纳税,独自坐拥万贯家私。
  其次,驸马在迎娶公主后,就可以获得每年2000石禄米的高薪,朝廷还会为驸马提供免费豪宅,让驸马一朝跻身富豪俱乐部。
  最后,驸马的家人也能通过公主的婚事沾光。驸马的父亲可以被授予兵马指挥使的虚职并享受俸禄,儿子也可世袭成为锦衣卫指挥,这样的待遇足以吸引出身平民的各家子弟为了迎娶公主拼死相争了。
  于是问题出现了:不少人为了成功当选驸马,不惜贿赂宦官、欺骗皇家,从而涌现出一批不靠谱驸马,生生坑了公主一辈子。
  弘治八年(1495年),有个叫袁相的土豪为了迎娶公主,公然行贿内宫太监李广。得了好处的李广便在弘治帝面前将袁相夸成了一朵花,让袁相顺利通过考核,成了准驸马。哪知就在大婚将至时,却有人告发了袁相和李广组团骗婚的阴谋,弘治帝这才惊觉上当,急忙废除了袁相的驸马名号,另选了他人与公主成婚。
  奇怪的是,这桩骗婚事件被揭发后,官宦李广并未受到处罚,这让一些宦官意识到欺骗皇家的风险并不高,于是在金钱的诱惑下,不少太监胡乱举荐驸马,弄得原本严格的驸马选拔程序变了味。
  嘉靖朝的永淳公主就被受贿的太监坑苦了。当时宦官推荐了一个叫陈钊的男子,决赛阶段面试时,嘉靖觉得这个小伙子仪表堂堂,非常满意,拍板同意了这桩婚事。哪知婚事定下后,有人举报陈钊是小妾生的庶子,而且家族中还有遗传病。嘉靖一听,立刻就悔婚了。当时大婚之期将至,为了皇室的颜面,嘉靖不得不赶紧重选一位家世清白的驸马,选来选去选到了一个名叫谢诏的男子。结果等到面试时,嘉靖才发现谢诏已经谢顶了,颜值实在无法恭维。
  嘉靖本想再反悔一次,无奈时间不等人,为了不耽误婚期,嘉靖只得同意了谢诏与公主的婚事。谢诏当选驸马的消息传出后,一度成为坊间笑谈,就连京城中的民谣《十好笑》也不忘讥讽一句:“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坑苦了永淳公主的太监也同样没有受到处罚,此后太监们变本加厉地利用遴选驸马的机会收受贿赂,终于在万历朝又害了永宁公主。
  万历十年(1582年),土豪梁邦瑞在重病垂危之际突然想弄个驸马当着玩,于是仗着家里有钱一口气贿赂了太监冯保数万两银子。冯保收了贿赂后,立刻在万历面前替梁邦瑞说话。由于冯保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权宦,朝中竟没人敢说出梁邦瑞病重的真相。在冯保的帮助下,梁邦瑞顺利迎娶了永宁公主,谁料梁邦瑞实在病得太重,竟然在婚礼现场狂流鼻血,吓得赴宴的宾客目瞪口呆。
  眼见事情就要败露,太监们急中生智,对万历说婚事见血是挂红吉兆,轻轻松松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可惜,病重的梁邦瑞虽然如愿娶了公主,却无力完成夫妻生活。更惨的是,婚后不到一个月,梁邦瑞就撒手人寰,永宁公主自此寡居,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太监破坏驸马选拔程序给公主们带来了无尽苦恼,而婚后嬷嬷干涉夫妻生活,更是成为明代公主们的一把辛酸血泪。
  明代的公主与驸马并不住在一起,如果公主想见驸马,需要派人宣召,驸马才能奉命前来觐见。然而,公主府中的嬷嬷却成为横在公主與驸马间的一道天河。驸马奉召前来后,必须给足嬷嬷好处,嬷嬷才会通传放行,有时遇到嬷嬷心情不好或是嫌弃好处太少,那驸马就注定吃上一碗闭门羹。
  由于这些嬷嬷大多是宫中的资深员工,人脉极广,因此即便是公主知道嬷嬷使坏也不敢轻易得罪嬷嬷。
  万历年间,郑贵妃的女儿寿宁公主不堪忍受嬷嬷的干涉,趁嬷嬷不在的时候与驸马偷偷在房中私会,哪知消息不慎走漏,嬷嬷知道后竟直接打骂公主和驸马。寿宁公主心中委屈,跑进宫去向郑贵妃诉苦,与此同时,驸马也去找万历告状。嬷嬷听说后,不慌不忙地联络她在宫中的旧人,率先在郑贵妃面前说公主不守妇道、不知廉耻,气得郑贵妃不肯见女儿。
  而驸马就更惨了,嬷嬷找了相熟的太监将驸马毒打一顿,又在万历面前狠狠地告了驸马一状,结果驸马不仅受尽了嬷嬷欺负,还被万历要求夺职反省,嬷嬷对公主私生活的干涉,由此可见一斑。
  繁衍子嗣是古人的人生大事,可嬷嬷一手遮天,肆意干涉公主夫妻生活,严重影响了公主的生育。渐渐地,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都不愿再去参加驸马竞选,这也使被选上的驸马的素质越来越不尽人意。在宦官和嬷嬷的联合干预下,明代公主的婚姻状况每况愈下。毕竟公主虽好,但芳草遍天涯,驸马们又何必卷入皇家受无尽的困扰中呢?
  编 辑/羽 川
其他文献
那年桃花盛开,玲珑被乱匪绑入花轿,押往山寨。  行至半路,只见晏梁斜倚在树上,云淡风轻地开口说:“放了这位姑娘。”他是陈国将军,奉旨前来剿匪,恰巧救了她。春光明媚,璧人如画,一段良缘顺理成章。  成亲之后,晏梁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有人说将军夫人命里克夫,玲珑置若罔闻,暗自愣怔良久。她为晏梁遍请名医,忧心地说:“不该是这样的。”“夫人以为该是怎样?”晏梁的眼神有些悲凉,让她不敢直视。  当年玲珑落难
现代文明中,“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是基本卫生习惯,因为人们都知道,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这一常识在三百多年前却是一项空白,直到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安东尼·列文虎克出现。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因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困顿的生活让他没有机会上学,他刚满16岁就为了谋生去一家布店当学徒。五年后,他终于开起一间自己的裁缝铺。可裁缝铺的生意十分冷清,只能勉强维
张之洞担任两江总督时,麾下名士云集,曾因弹劾李鸿章被慈禧连降五级而名震朝野的梁鼎芬就是他的幕僚。一天,张之洞忽然来了雅兴,想游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在古代即为名胜),就命梁鼎芬等人随行。  小船优哉游哉地抵达焦山时,天边已显夕阳红。也许是由于旅途劳累,张之洞对梁鼎芬等人说道: “我有点儿困了,想睡一觉,你们上去吧。”于是,随从一行由梁鼎芬带路,前往海西庵看奇石。  海西庵是梁鼎芬当年被革职后的读书处
一  提起岑参,很多人脑子里都会冒出他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对他本人的经历不一定了解,尤其是他两度出塞的那段岁月。  汉语里有个词语叫“富贵”,有钱叫“富”,有权叫“贵”。只富不贵、只贵不富都不是理想状态,要不为何把这两个字连用呢?岑参就属于“只贵不富”的情况。  他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伯祖父岑长倩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堂伯父岑羲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电視剧《锦绣未央》中,大反派南安王拓跋余不仅性格阴郁,手段也非常毒辣,为了能够继承北魏皇位煞费苦心。临近剧终的时候,这位工于心计的王爷终于摸到了皇帝的宝座,却又在男女主角的联手出击下,失败而亡。其实在历史上,短暂继位的南安王僅仅是一个提线木偶,而在剧中不怎么显眼的太监才是狠角色。  公元452年,北魏宦官宗爱因故陷害太子,导致太子忧愤而死,太武帝事后才渐渐发现太子的冤屈。宗爱担心太武帝追究起来,诛
电影《妖猫传》中,日本僧人空海吸粉无数。那么,日本历史上真有空海这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仅和白居易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还真的去过长安。  空海出身很好,父亲是个地方长官,母亲是个豪门千金。受家庭熏陶,空海自幼熟读《诗经》《论语》,15岁就到奈良学习汉学,18岁时就已通读汉籍进入日本国立大学。如果他顺利毕业,将来在地方政府谋个一官半职一定不成问题,可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宣讲佛法的大师,便毅然决
西汉初年,很多刘姓子孙都被封了王,他们有的是凭借战功,有的是凭借和刘邦亲近的血缘关系。刘泽却是个例外,他虽然有功劳,可功劳不够大;他虽然是刘邦的本家,可只是远房亲戚,他当上王爷的代价堪称史上最划算。  刘泽跟刘邦共有一个祖宗,可也就只是这样而已。在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谁也不知道刘泽究竟出过多少力,反正在刘邦登上高位以后,刘泽只是做了郎中。不过,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是有的。刘邦当上皇帝不久,一个昔日
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突然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你还能淡定地读完它们吗?是不是觉得它们竟然有些诡异的和谐……  在天愿作比翼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原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小编吐槽:不得不说,你们两个真般  劝君更尽一杯酒  从此萧郎是路人  原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名字一出,大家一定会忍不住惊呼:大诗人!大人物!知道知道。但提起这几个唐朝人的名字:董庭兰、杜少府、元二、岑夫子、丹丘生……可能很多人脑海里会停顿一下:这几位是谁?容我想想……  的确,后面这几位和李白、杜甫比起来不算出名,甚至可以说都是小人物。但无意之中,他们蹭了几首唐诗的热点,被几个知名诗人搞了个植入,结果一下子蹭得妇孺皆知,名垂千古。  董庭兰严格说不算小
先周历史上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周文王的爷爷、周族首领古公亶(dǎn)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跳过了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选择了三儿子季历来继承王位。据说,古公这样做不是因为季历多么贤明,而是因为季历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之样,而且古公有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周文王名昌)乎?”明确表达了将来要传位给周文王的意愿。而这时的周文王年纪尚幼,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圣瑞之象、贤圣之兆。事实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