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评最聪明科学家:33岁华裔陶哲轩夺魁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重庆晚报》2008年11月26日报道,美国最新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电子工程与生物工程师杨长辉排在第10位。
  
  陶哲轩:远大目标与数学天赋铸就夺魁根基
  
  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在澳大利亚出生,是家中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24岁时便被聘为正教授,研究涉及质数或素数形式,在压缩感知方面的突破性研究令工程师可以开发出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天文仪器和数码相机领域的更尖端、更有效的成像技术。
  
  成果: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
  据《探索》杂志报道,33岁的陶哲轩是美国研究成果最多、最受尊敬的数学家之一。
  据测试,陶哲轩的智商介于220至230之间,如此高的智商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他年少时便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数学天赋,8岁升入中学,曾参加SAT(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得了760分(满分800分),
  陶哲轩20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后来获得“菲尔兹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性格:从中国文化学会谦虚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说:“假如你的孩子是天才,你大概会希望他像哲轩一样,是一个容易亲近的天才。”
  陶哲轩不会说中文,陶象国的解释是,陶哲轩的二弟陶哲渊有自闭症,担心同时讲英文和中文不利于哲渊的成长,在家就只说英文。
  陶哲轩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文化对我都有熏陶,从中国文化里我学到了保持谦逊,从不自大。”
  
  借鉴:奥数金牌得主如何成功
  陶哲轩也曾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他在1988年获得金牌时,尚不满13岁。
  中国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陶哲轩这样杰出的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
  陶哲轩说,数学研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的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中国,有学生将奥数视为升入大学的一条捷径,陶哲轩认为,如果参加奥数比赛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大学,“这个目标太小了”。
  
  杨长辉:愿成果给中国带来实用价值
  
  排在第10位的杨长辉,今年36岁,从小生长在新加坡,是一名新加坡华裔,祖籍海南省。
  1997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一路念到博士,后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生物工程师,他通过把芯片技术与微流体技术结合,制成一种更加便宜的微型显微镜。
  记者曾连线身在加州的杨长辉,他说:“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大学所知道,为中国人带去实用的价值。”
  杨长辉的设想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生利用他发明的微型显微镜,给病人验血或者检查当地的供水系统。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穆林彬]
其他文献
川缝衣针旋转着慢慢地往里扎,小达疑惑地照着做,只见针一点一点进入气球,气球仍然没有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以“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节为例,本案例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呈现、重难点的突破、学习活动的三种形式如何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决策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学习活动 发现学习 体验学习 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 基于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营养物质的作用”是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
线与角是几何学习的起点,也是几何中最基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似比较简单,同学们在解题中,却常因疏忽而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虽然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但学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行为主体,课堂上也总是有一些“意外”出现。对这些“意外”,教师为了教学过程能按预定设想进行,多是置之不理,甚至强行压制。但这些“意外”却往往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要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让教学设计脱下僵硬的外衣,教师不能完全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预定安排,教学进程有时需要改变。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而现今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重视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轻视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近些年在国内很多中学都已经试行。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尊重学生个体科学发展的规律角度,对高中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对教师
摘要 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采用试错课本活动、重历科学史实验、解剖教材插图、多变经典模型、建构思维导图五种教学策略,阐述了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科学思维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其中,科学
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一章之后,让我们跟着栾老师把知识梳理一下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在生物课堂中运用论证教学策略,针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学会表达等,实现了教师教“思维”、学生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论证式教学 思维教学 生物学教学  1 论证式教学策略与思维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中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应具有科学
三、平移的性质    根据平移的定义,可得到以下三个性质。  1 平移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微课指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形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相比,主要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课堂时长较短、知识点内容突出、教学形式新颖、传播范围较广。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人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的局限性,让学习方式更加地灵活机动,更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理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