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a1583258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所处的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都比较落后,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学习语文可以让这些儿童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开拓眼界。因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抚慰他们的心灵。
  一、留守儿童特殊性格与心理形成
  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大多不善于与人沟通。留守儿童多于自己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时还要承担家中的家务,这使得他们相较于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但也正因为此,这些留守儿童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变得较少,与同龄的同学相比更加内向、悲观。还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与陪伴,变得自私狂妄、逆反心理重。他们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自然起不到监管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由于年龄大,思想旧,对于教育孩子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饱、安全就行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错过了最佳的受教育时间,也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偏激。1999年就外出打工的张氏夫妇,将张波、张涛两兄弟留给爷爷照顾,但由于管教不当,两兄弟从赌博开始走向歧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对书本文化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与干预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而留守儿童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必须要有家长或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这一阶段的情感问题、生活压力等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或释放,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如果发展成了畸形的心理障碍就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提升对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关怀度
  在教授留守儿童语文的时候,不仅要教他们字面上的意思,更要让学生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感情,从而锻炼他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将他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就可以针对学生们表现出的问题做成相应的措施,及时的与留守儿童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通过老师的主动关心,学生可以对老师产生信赖、依赖的感觉,在有问题的时候也能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
  2015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震惊全国,这四名留守儿童是兄妹四人,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也不知去向。常年与外界缺少交流与沟通使得他们心理产生缺陷,不能及时抒发内心的情绪。而在这个悲剧发生之前,四兄妹的行为已经出现了异常,班主任也表示老大会偶尔不来上课,平时也非常内向。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与他们沟通,或者去家中家访了解情况,也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2.帮助留守儿童及时调整学习心态
  在留守儿童中,有很多人对于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有的认为反正长大了要出去打工,学习好坏没有什么影响。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要不断与其交流沟通,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告诉他们语文作为与别人交流的工具,在社会工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好的交流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因材施教,考虑学生们需要什么再针对性的进行教导,结合一些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等,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调整,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从培育情感到提升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语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细腻的感情,比如可以让留守儿童给父母不定时的写信,或者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与想法,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与魅力。只有培养出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才能更大程度的让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4.学会放大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
  留守儿童的内心都十分的细腻、单纯,很多人由于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变得懂事而成熟。语文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表扬赞美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价值与优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过程中,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语文老师在表扬的同时也可以指出一些应该改正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教导留守儿童语文的时候,相比于教他们读书认字,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老师这里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让他们可以正确认识语文与知识的重要性,也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与身边的人。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形式与方法,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适合留守儿童学习、交流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长乐市金峰中学。
其他文献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文本中的经典主题。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抒写亲情的名家名篇。因此,利用这些文本进行亲情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情感教育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找准情感“基点”:沐浴思念之情  亲情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结合教育的需求找准情感的“基点”,引导学生读其文字,入其情境,在品读鉴赏中接受精神洗礼。诸如《项脊轩志》《祭妹文》这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古语日“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品质的高低、阅读习惯的好坏将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及其终生发展。但囿于各方面的因素,当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却是放任自流的,这个问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瓶颈。笔者认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失是散漫无序的,更缺乏有效、规范、系统的阅读指导。  首先,学校、教研组对于阅读课缺乏课时的实质保证和阅读教材的统一编选。不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即便已经开设的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审视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其一是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二是孩子没有一个好的书香氛围;其三是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基于以上问题,我想谈谈我对高中阶段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体会:  我校主要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
从教多年,感悟良多。今天的学生学习更加不易,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面对的是家长、老师和社会殷切的期望,同窗学友之间激烈的竞争,难怪今天很多人都抱怨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减负,减负,越减越多。学习科目越来越多,作业也多,小考连着大考,学生能不累吗?在这种学习压力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明显下降了。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关键是要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者,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鉴赏能力。然而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难以透彻地领悟诗歌的思想。对此,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微课教学,有效导入课堂  在诗歌教学中,顺利地导入课堂是很重要的,由于诗歌描绘的内容大多和学生的实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尝试中获得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读写结合,虽然二者各有侧重,阅读侧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及鉴赏能力,而写作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在巧用教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又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情感的体验。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巧妙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选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电子胃镜和胃B超的配合下,61例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15d为1疗程。结果:61例中,症状基本消失者45例,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当下,学生的生活相当贫乏,要么生活在应试教育阴影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要么偷偷地玩游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真正自主的课余生活,尤其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严重缺乏。学生写作文只好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热情就逐渐降低,作文课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程,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有没有一种方式让学生喜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