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体验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7404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当下,学生的生活相当贫乏,要么生活在应试教育阴影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要么偷偷地玩游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真正自主的课余生活,尤其是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严重缺乏。学生写作文只好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热情就逐渐降低,作文课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程,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有没有一种方式让学生喜欢写,写得出,有提高?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到记叙文写作中,架设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收益颇丰。
  一、生活作業兴趣浓厚,写作周记真材实料
  生活作业,又可以叫做“实践作业”。我们知道,作文尤其是记叙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所以在学生放假作业的布置上,我坚持每次都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每个周末实践一个项目,周日晚上撰写该活动的过程、思考、感悟,形成周记。
  比如说,周末放假让同学们到市场买菜,周日晚以《今天我买菜》为题写一篇周记。对于这项作业,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写出的周记更是精精彩:典型的场景描写,有生动的语言描写,有传神的细节描写,还有真切的人生感悟。再比如说,放假布置一项生活作业;整理我的房间。同学们写的周记让人感动;很多同学是人生第一次整理房间,摸索了半天才整理好,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知道了父母的艰辛有的整理出了儿时的物件儿,回想起童年的快乐往事;有的整理了自己的房间,顺带整理了父母亲的房间,有了感恩的实际行动。
  类似的生活实践作业,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有效方法。
  二、丰富生活收集材料,实地调研素材独到
  亲自体验让学生拥有了第一手生活素材,同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富矿。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
  比如,在双休日,盆景园里学生们仔细聆听园艺师傅讲解盆景的制作过程;社区服务站的“学生义工”在慰问下岗工人、退休老人;文化馆里,“小书画家们”在挥毫泼墨并对艺术家喋喋不休的询问肯德基、必胜客门店,同学们在做“钟点工”,对各种类型的顾客进行观察调研;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小记者”在做人物专访。街道、社区、广场、商店等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他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实地考察、专项调研,积累自己个性化的写作素材。
  这些写作素材,完全从生活中来,学生对某行业某领域有真切感受,并且人人不同。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极具个性,绝无雷同,更不会是“流水线制造”的。
  三、计划步骤实施训练,写作方法精心指导
  前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亲身体验生活,实地调研,搜罗生活中的轶闻趣事,爬罗剔抉,分类汇总,形成体系完备丰富多样的素材库。如何将这些素材契合题意进行运用,组织成文,是最为关键之处。
  其实,文有章法,自古皆然。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指导学生根据素材的差异,形成个性化且有章法可循的创作思路。比如,如何在记叙文中塑造某个小人物形象。这种作文可采用欲扬先抑法,开头即可以简洁凝练之语特写人物,或设置人物出场的特殊环境:主体部分根据文章中心预设出详略之处,详写人物意料之外的行为进行设疑,接着借助次要人物出场解疑,升华主旨:最后回扣点题。也可在主体部分设置对比,可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对比,或将主要人物的今昔作对比,以此凸显主旨。
  再比如,以某种工艺或物品为写作素材,在确保广泛积累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找出此素材与中心勾连紧密之处,作为升华主旨的契合点。在文章的思路设置上,则以时间为轴展开续写。依据“走近该物——细致观察——设疑思考——解疑再品——升华主旨”的思路,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若欲以植物入文,亦可参照此法。
  四、学生作文互评互改,交换体验共同提高
  作文写出来了,写得怎么样呢?评改环节尤为重要。写得好不好,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得让同学们自己评判。
  学生互评作文是经验与智慧的碰撞,可以在交换体验中提升写作水平。互评作文,教师要引领引导示范,最好出示一篇评改样板(标杆作文),这篇作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由教师精评细改,印发给每个学生,在学生评改中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组成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同时写出眉批再读全文两遍,参照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主要优缺点,打出分数然后可以直接与作文的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体验交换,思想碰撞。评改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对于典型问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互评”作文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极大地满足了他的上进欲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努力地“评”逐步走向努力地“写”,实现双赢。
  生活体验为记叙文教学建立了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我们相信,有了生活的体验,学生写作时,脑海里就闪现生活情景,其间的人物情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其他文献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文本中的经典主题。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抒写亲情的名家名篇。因此,利用这些文本进行亲情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情感教育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找准情感“基点”:沐浴思念之情  亲情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结合教育的需求找准情感的“基点”,引导学生读其文字,入其情境,在品读鉴赏中接受精神洗礼。诸如《项脊轩志》《祭妹文》这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古语日“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品质的高低、阅读习惯的好坏将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及其终生发展。但囿于各方面的因素,当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却是放任自流的,这个问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瓶颈。笔者认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失是散漫无序的,更缺乏有效、规范、系统的阅读指导。  首先,学校、教研组对于阅读课缺乏课时的实质保证和阅读教材的统一编选。不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即便已经开设的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审视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其一是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二是孩子没有一个好的书香氛围;其三是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基于以上问题,我想谈谈我对高中阶段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体会:  我校主要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
从教多年,感悟良多。今天的学生学习更加不易,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面对的是家长、老师和社会殷切的期望,同窗学友之间激烈的竞争,难怪今天很多人都抱怨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减负,减负,越减越多。学习科目越来越多,作业也多,小考连着大考,学生能不累吗?在这种学习压力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明显下降了。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关键是要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者,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鉴赏能力。然而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难以透彻地领悟诗歌的思想。对此,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微课教学,有效导入课堂  在诗歌教学中,顺利地导入课堂是很重要的,由于诗歌描绘的内容大多和学生的实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尝试中获得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读写结合,虽然二者各有侧重,阅读侧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及鉴赏能力,而写作侧重培养表达能力,但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在巧用教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又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化情感的体验。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巧妙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选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电子胃镜和胃B超的配合下,61例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15d为1疗程。结果:61例中,症状基本消失者45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