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情感缺失与重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很多老师往往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其它性质的课,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忽略了语文课程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还没有摆脱“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或者局限于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情感的教育,“让人成为人”,一直是教育界的困惑。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和实践中不正确的做法,亟待我们深入研究解析、切实想办法解决。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1]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多有提及:“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
  二、综合性学习中情感缺失的表现
  1.应试指挥棒下情感教育的缺失
  我们教育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着,从文本到教学方法等,不能否认,都有所改进,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陷入了另一种误区:无论是学生的教,还是老师的学,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团團转。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中心自然也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上了,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或者忽略不上,或者满堂灌,学生拼命的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于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化和模式化。从而导致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变味。
  2.“综合”指挥棒下情感教育的缺失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它要求教师重视课堂中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此的把握却有失偏颇。比如在进行八下第三单元《说不尽的桥》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活动的重点应该是:了解我国人民大众的智慧,激发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但是有些老师却花了许多时间来讲了桥的机构和知识,变成了一堂自然科学课。在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情感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不少课堂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情感缺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所期待的那种活泼的、有感染力的、有带动性的、情感投入的综合性学习氛围并不多见。
  三、综合性学习中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1.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此类综合性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帮助学生唤醒潜藏的、释放或找回已有的内心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呼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天下国家》、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都属于情感共鸣类的实践活动。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例,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享受到母亲拳拳涓涓的无私的爱,但是我们往往很少会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笔者在进行这个综合性活动时,先让学生朗读了一篇史铁生的《我和地坛》,学生读完后感触颇深,一下子沉浸在这篇文章淡淡的悲伤的氛围中。在这样的情境下,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题目定为“我和我的母亲”。随着同学们回忆起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和默默的付出,很多同学边流泪边叙述,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平时深深埋在心底的对母亲的热爱在这一刻得到了尽情地宣泄和释放。而笔者和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更深的震撼。在这样的一堂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真实地感受着人性的真、善、美,对生活的感悟也得到了陶冶和升华,语文的人文之美就这样静静流淌在了学生的心中。而在上《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活动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大多成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幸福的环境中,很难真正走进渴望被关爱的弱势群体的心里,所以在开始进行活动时,我是这样说的:“我们感动于朱自清的父亲那厚实的背脊所散发的温暖,我们感受着杨绛一家对老王的平凡朴实的关爱,我们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读到了一个少年对下人最真挚的怀念;爱,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将带着一颗细腻的心,走进那些需要我们爱的人。”对于爱,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那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很多学生谈到了自己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应该说,在那一刻,语文真正的魅力得以展现,那就是人文的美好。
  2.吟诵经典,激励人生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天下国家》,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综合性活动,可以采用吟诵的方式来组织这些活动,这里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理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下文树立自己的正确的理想观作情感和思想上的铺垫。我是用吟诵作为了整堂综合性活动的线索,按照激发理想——吟诵理想——树立理想三个步骤进行设计。
  3.移情课外,感悟内化
  移情课外是指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调动学生把课堂上的情感趁热打铁地进行延续,让学生在课外趁激情尚未消退时,或者继续讨论那个问题;或者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为这时学生仍然沉浸在这个单元系列文章的浓烈的情感氛围之中,所以,头脑中的好多想法都想付诸于文字,有想一吐为快的感觉;或者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有关这方面的典故、故事、资料等,以进一步感受语文的经典魅力。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活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要有较强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对该类的综合性活动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我的语文生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不尽的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小说天地》等,这些综合性活动的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色彩,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综合性活动背后深厚的人文内涵,可以采用移情课外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不尽的桥》这个综合性活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中国诗歌中关于桥的诗句,并谈谈关于这首诗的典故。因为刚刚学完这个单元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系列文章,学生热情还未消退,兴致很高,讨论也很热烈,结果的展示也是精彩纷呈,有些学生知识面之广出人意料,连笔者本人也获益匪浅。我想,在搜集资料的同时,何尝不是学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次感受和解读呢?而在进行九年级下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活动时,我以“读经典 悟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推介会的形式开展这个活动,由于课本中这个单元的小说都是经典之作,所以学生对小说还是非常喜欢的。我让学生每人选择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要求他们用诗化的语言来介绍这部小说给自己带来的感悟。有的学生推荐了《红楼梦》,是这样写的:“时间消磨不掉,死亡侵袭不了,生死契阔,与子成说。品潇潇红楼,看人间真情。”也有学生推荐了《红与黑》,这样写道:“一个底层少年无奈而心酸的拼搏之路,一段灰暗岁月耐人寻味的孤独之旅。”学生谈故事情节、谈自身理解、谈人生感悟,可以说从他们的言语之中,让我感到语文的经典和人文未曾远离我们,反而通过他们讲述一点点在课堂上放大,我想,这才是语文的最本质最纯真的人文情感。
  结语:语文的综合性活动离不开情感教育,否则就会失去语文学科最本质的神韵和灵魂,而在综合性活动中大量的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文章,使我们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和真善美的情感,这才是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在语文的综合性活动中,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感受语文的情感之美有机结合,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就能够走向深情、至情,也更能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资料:
  [1]《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杨显慧,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教师。
其他文献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现今社会上许多人心浮气躁,凡事都想速成,求快贪大,不愿从小的改变做起。其实,如果把注意力先放在小的改变上,事情将会容易得多。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治学态度的反映,对群体而言,它是一种学习氛围和学术空气,而在个体上则体现为一种学习态度和治学精神,它包括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学习的勤奋、治学的严谨及对不良倾向的抵制和由此产生的学习效果。它和知识、能力一样构成合格人才的内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优良学风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和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学风建设 途径 方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7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哈?”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被动,写作课程处于边缘化,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本文将在系统论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教学模式,做好语文写作课程教育,深度挖掘教学资源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在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确定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更加有力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办产业工作实际,对如何发挥校办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作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规范化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 十七大精神
【摘要】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英语学习者若能用元认知知识对英语阅读训练任务进行合理的目标确定、计划、安排、监控、调节和评价,掌握较好的元认知策略,对于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教学实际经验指出了在阅读训练中,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元认知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阅读能力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有个做父亲的为孩子擦皮鞋时只擦一只。他解释说,这是他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把另一只鞋也擦的一样干净。如果经常这样做,就能促使孩子形成自觉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