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4日,就在美国国务卿赖斯进行新一轮中东之行的前夕,以色列宣布针对巴勒斯坦加沙的“暖冬行动”第一阶段战事结束,并从加沙撤出了士兵和重型装备。阿拉伯媒体评论说,以色列可“真会来事”,在赖斯就要到达中东的节骨眼上停止了军事行动,显然是为了做给美国看,赢得好感,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巨大的国际压力。
但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强调,以色列将继续打击恐怖分子,直至他们彻底屈服。以国防部长巴拉克也称,以色列将随时动用武力改变加沙地带的状况。以色列外交部的声明说得更清楚:“以色列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但在必要情况下会考虑采取这一行动。”
事实上,就在结束“暖冬行动”的当天,以色列又对加沙实施了空袭,而且游弋在加沙地中海海面的以色列军舰还向加沙发射了导弹。当天又有两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这样,从2月27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的“暖冬行动”共造成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50多人受伤,仅3月1日一天,就有68人生灵涂炭,创造了2000年巴以冲突至今单日伤亡人数之最。
报复来势迅猛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以军这次共出动了一个整编作战旅的兵力,使用了包括F-16战斗机和“梅卡瓦”重型坦克在内的空、陆兵种几乎各种主要武器,对军事上严重不对称的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为了摧毁巴火箭弹袭击,甚至不惜大量伤及无辜,使巴勒斯坦大地再一次沐浴在血雨腥风之中。
事情还得从2月27日说起。当天,距离加沙最近的以色列南部内格夫沙漠城市斯代罗特遭到十多枚火箭弹袭击,其中一枚落入当地的一所大学,炸死一名大学生,还炸伤了七人。另一枚击中了斯代罗特市内的一座鸡肉加工厂,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哈马斯下属的军事组织“卡桑族”宣称对发射火箭弹的事件负责。
以色列旋即展开报复,空袭了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炸死五名哈马斯武装人员。当天晚上,以军再次出动武装直升机,轰炸了哈马斯领导人、原巴政府总理哈尼亚的办公室以及附近的内政部大楼,由于当时楼内无人,所以只造成25名从附近路过的无辜平民及负责警戒巡逻的两名哈马斯成员受伤。
深夜,以军再一次突袭加沙,造成三名儿童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刚刚六个月大的婴儿。当消息传开,尤其是当突袭画面通过卫星电视在阿拉伯各国传播开后,阿拉伯人义愤填膺,巴勒斯坦人更是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对以色列进行报复,于是冲突愈演愈烈。
场面血雨腥风
3月1日,冲突达到了高潮。这一天,以军除了惯常的空袭和轰炸外,还出动了特种精锐部队,从地面打进加沙腹地,同巴武装分子展开激烈的战斗,遭到巴方的顽强回击。
“几乎巴勒斯坦所有的军事派别都参加了战斗,有的拿起枪,有的肩上扛着反坦克弹,还有几个人一起抬着火箭弹发射器。加沙北部、东北部的许多地方都成了激烈的战场,子弹呼啸着飞过人们的耳畔,空中传来阵阵坦克炮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偶尔,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骤然响起,那是以色列的战机在发射导弹……”在阿拉伯受众中广有影响的一家网站在报道当天的战斗时这样写道:这场鏖战除了造成多名巴武装人员死伤外,也使两名以色列士兵死亡,七名士兵受伤。哈马斯等巴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境内频频发射火箭弹,除了发向离加沙最近的斯代罗特外,还向更远的阿什克隆港口城市发射,那里距加沙有17公里,基本上是哈马斯目前火箭弹所能发射的极限了,造成了一些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哈马斯正在研制能够从加沙打到特拉维夫的火箭弹,并且进展顺利,尤其是最近“基地”组织通过被哈马斯强行炸开的拉法边关进入加沙后,两者联手,精心研制可以给以色列带来更大威胁的新式先进武器。
3月2日上午,加沙上空又传来巨大的一连串爆炸声,原来,是以色列出动F-16战斗机,轰炸巴勒斯坦原政府总理哈尼亚的办公室。这一次以色列战机一共发射了三枚重型导弹,将哈尼亚办公的整幢大楼顷刻间夷为平地,当场造成至少八人受伤。
哈马斯当即发表声明,强调“以色列越过了所有的红线,犹太复国主义者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等。声明还说,要让以色列的“暖冬”变成“燃烧的雨”,即所有参加暖冬行动的以军士兵,都将被哈马斯像雨点般发射的火箭弹所焚烧掉。随后,哈马斯又向以色列发射多枚火箭弹,造成至少一名犹太人受伤。
同日上午,以军还出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轰炸了加沙北部、中部和南部等多处被怀疑是巴武装分子用来制造和储藏火箭弹的地点,致使大量巴勒斯坦人死亡。
“卡桑”VS“铁穹”
以色列人认为,自杀式爆炸和火箭弹袭击,是巴勒斯坦人的两大“杀手锏”。为了对付自杀式爆炸,以色列建了隔离墙,并在其他环节加强防范,现在已经基本杜绝了。但对火箭弹袭击,却无法阻止,曾尝使了各种手段,都没有如愿。
从目前看,以色列还真没有妙着对付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去年12月23日,以色列内阁批准了一个叫作“国家紧急项目”的计划,新拨款2亿美元,用于研发可以有效拦截来自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卡桑”和“喀秋沙”火箭的“铁穹”防御系统,和其他导弹拦截系统共同构成以色列的多级防空网络。然而,它最早要在2010年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事实上,自打巴勒斯坦的火箭弹“诞生”之日起,以色列就将它定性为“具有破坏力的战略武器”,并千方百计加以遏制。可以说,以色列为了解决火箭弹袭击难题,可谓煞费苦心。早在2006年初,以色列国防部就委托本国的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发反“卡桑”等火箭弹的“三层防御系统”。
“三层防御系统”的核心,是与多管火箭炮相连的“达曼”武器定位雷达系统。“达曼”武器定位雷达系统是雷声公司“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列产品AN/TPQ-37式的更新型,在识别目标、提供来袭火箭弹弹道的发射警报信息方面,有着超强的功能。多管火箭炮在得到“达曼”发出的信号后,可准确地发射火箭,用以摧毁来犯的火箭弹。
与此同时,以色列南部军区还自行研制了一套用以提供早期信息的“卡桑火箭预警系统”,但没有获得技术认证。事实证明,无论是“三层防御系统”,还是“卡桑火箭预警系统”,效果都差强人意,最终没有防住巴勒斯坦火箭弹的袭击。现在的“铁穹”防御系统究竟会怎样,也只有等到检验后才知道。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一些部长指出不要对“铁穹”火箭防御系统指望太高,没准又会步“三层防御系统”的后尘。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提醒人们,即使“铁穹”成功了,它对迫击炮也无济于事,因为迫击炮的发射时间太短,根本没法进行预警。
反观巴方,哈马斯等组织的火箭弹在不断改进,无论从发射距离,还是精确度,抑或杀伤力,都不断提高,与最初的土制火箭弹相比,现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以色列情报部门说,“基地”组织的一些先进武器不久前通过被毁坏的拉法边关进入加沙,使当地的武器库得到优化和升级。
哈马斯最初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严格说来,那还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弹,只是土制的能够在空中进行短暂飞行的爆炸物,有一些甚至刚发射到空中,就爆炸了,或者落下来,炸着自己的人。
进入90年代中后期,哈马斯涌现出一批很有水平的火箭专家,他们潜心研发火箭技术,并取得了很大突破。同时,他们也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手里得到一些火箭弹,更使火箭武器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同的巴勒斯坦派别,都有其独特的火箭弹。如人们熟知的哈马斯有“卡桑”火箭弹,阿克萨烈士旅有“亚西尔”火箭弹等。2000年爆发巴以大规模冲突后,这些火箭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以色列防不胜防。现在,哈马斯的火箭弹库里,已经拥有多种类型的火箭弹。不但传统的“卡桑”火箭弹发展成了“卡桑2型”,而且又新研制了“胜利3”型,射程从最初的二至三公里,发展到现在最远的18公里,并且拥有标准的弹头弹量,里面可以填装金属碎片和标准的炸药。
但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强调,以色列将继续打击恐怖分子,直至他们彻底屈服。以国防部长巴拉克也称,以色列将随时动用武力改变加沙地带的状况。以色列外交部的声明说得更清楚:“以色列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但在必要情况下会考虑采取这一行动。”
事实上,就在结束“暖冬行动”的当天,以色列又对加沙实施了空袭,而且游弋在加沙地中海海面的以色列军舰还向加沙发射了导弹。当天又有两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这样,从2月27日开始到3月4日结束的“暖冬行动”共造成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50多人受伤,仅3月1日一天,就有68人生灵涂炭,创造了2000年巴以冲突至今单日伤亡人数之最。
报复来势迅猛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以军这次共出动了一个整编作战旅的兵力,使用了包括F-16战斗机和“梅卡瓦”重型坦克在内的空、陆兵种几乎各种主要武器,对军事上严重不对称的巴勒斯坦人大打出手,为了摧毁巴火箭弹袭击,甚至不惜大量伤及无辜,使巴勒斯坦大地再一次沐浴在血雨腥风之中。
事情还得从2月27日说起。当天,距离加沙最近的以色列南部内格夫沙漠城市斯代罗特遭到十多枚火箭弹袭击,其中一枚落入当地的一所大学,炸死一名大学生,还炸伤了七人。另一枚击中了斯代罗特市内的一座鸡肉加工厂,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哈马斯下属的军事组织“卡桑族”宣称对发射火箭弹的事件负责。
以色列旋即展开报复,空袭了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炸死五名哈马斯武装人员。当天晚上,以军再次出动武装直升机,轰炸了哈马斯领导人、原巴政府总理哈尼亚的办公室以及附近的内政部大楼,由于当时楼内无人,所以只造成25名从附近路过的无辜平民及负责警戒巡逻的两名哈马斯成员受伤。
深夜,以军再一次突袭加沙,造成三名儿童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刚刚六个月大的婴儿。当消息传开,尤其是当突袭画面通过卫星电视在阿拉伯各国传播开后,阿拉伯人义愤填膺,巴勒斯坦人更是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对以色列进行报复,于是冲突愈演愈烈。
场面血雨腥风
3月1日,冲突达到了高潮。这一天,以军除了惯常的空袭和轰炸外,还出动了特种精锐部队,从地面打进加沙腹地,同巴武装分子展开激烈的战斗,遭到巴方的顽强回击。
“几乎巴勒斯坦所有的军事派别都参加了战斗,有的拿起枪,有的肩上扛着反坦克弹,还有几个人一起抬着火箭弹发射器。加沙北部、东北部的许多地方都成了激烈的战场,子弹呼啸着飞过人们的耳畔,空中传来阵阵坦克炮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偶尔,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骤然响起,那是以色列的战机在发射导弹……”在阿拉伯受众中广有影响的一家网站在报道当天的战斗时这样写道:这场鏖战除了造成多名巴武装人员死伤外,也使两名以色列士兵死亡,七名士兵受伤。哈马斯等巴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境内频频发射火箭弹,除了发向离加沙最近的斯代罗特外,还向更远的阿什克隆港口城市发射,那里距加沙有17公里,基本上是哈马斯目前火箭弹所能发射的极限了,造成了一些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哈马斯正在研制能够从加沙打到特拉维夫的火箭弹,并且进展顺利,尤其是最近“基地”组织通过被哈马斯强行炸开的拉法边关进入加沙后,两者联手,精心研制可以给以色列带来更大威胁的新式先进武器。
3月2日上午,加沙上空又传来巨大的一连串爆炸声,原来,是以色列出动F-16战斗机,轰炸巴勒斯坦原政府总理哈尼亚的办公室。这一次以色列战机一共发射了三枚重型导弹,将哈尼亚办公的整幢大楼顷刻间夷为平地,当场造成至少八人受伤。
哈马斯当即发表声明,强调“以色列越过了所有的红线,犹太复国主义者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等。声明还说,要让以色列的“暖冬”变成“燃烧的雨”,即所有参加暖冬行动的以军士兵,都将被哈马斯像雨点般发射的火箭弹所焚烧掉。随后,哈马斯又向以色列发射多枚火箭弹,造成至少一名犹太人受伤。
同日上午,以军还出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轰炸了加沙北部、中部和南部等多处被怀疑是巴武装分子用来制造和储藏火箭弹的地点,致使大量巴勒斯坦人死亡。
“卡桑”VS“铁穹”
以色列人认为,自杀式爆炸和火箭弹袭击,是巴勒斯坦人的两大“杀手锏”。为了对付自杀式爆炸,以色列建了隔离墙,并在其他环节加强防范,现在已经基本杜绝了。但对火箭弹袭击,却无法阻止,曾尝使了各种手段,都没有如愿。
从目前看,以色列还真没有妙着对付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去年12月23日,以色列内阁批准了一个叫作“国家紧急项目”的计划,新拨款2亿美元,用于研发可以有效拦截来自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的“卡桑”和“喀秋沙”火箭的“铁穹”防御系统,和其他导弹拦截系统共同构成以色列的多级防空网络。然而,它最早要在2010年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事实上,自打巴勒斯坦的火箭弹“诞生”之日起,以色列就将它定性为“具有破坏力的战略武器”,并千方百计加以遏制。可以说,以色列为了解决火箭弹袭击难题,可谓煞费苦心。早在2006年初,以色列国防部就委托本国的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发反“卡桑”等火箭弹的“三层防御系统”。
“三层防御系统”的核心,是与多管火箭炮相连的“达曼”武器定位雷达系统。“达曼”武器定位雷达系统是雷声公司“火力发现者”武器定位雷达系列产品AN/TPQ-37式的更新型,在识别目标、提供来袭火箭弹弹道的发射警报信息方面,有着超强的功能。多管火箭炮在得到“达曼”发出的信号后,可准确地发射火箭,用以摧毁来犯的火箭弹。
与此同时,以色列南部军区还自行研制了一套用以提供早期信息的“卡桑火箭预警系统”,但没有获得技术认证。事实证明,无论是“三层防御系统”,还是“卡桑火箭预警系统”,效果都差强人意,最终没有防住巴勒斯坦火箭弹的袭击。现在的“铁穹”防御系统究竟会怎样,也只有等到检验后才知道。在一次内阁会议上,一些部长指出不要对“铁穹”火箭防御系统指望太高,没准又会步“三层防御系统”的后尘。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提醒人们,即使“铁穹”成功了,它对迫击炮也无济于事,因为迫击炮的发射时间太短,根本没法进行预警。
反观巴方,哈马斯等组织的火箭弹在不断改进,无论从发射距离,还是精确度,抑或杀伤力,都不断提高,与最初的土制火箭弹相比,现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以色列情报部门说,“基地”组织的一些先进武器不久前通过被毁坏的拉法边关进入加沙,使当地的武器库得到优化和升级。
哈马斯最初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严格说来,那还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弹,只是土制的能够在空中进行短暂飞行的爆炸物,有一些甚至刚发射到空中,就爆炸了,或者落下来,炸着自己的人。
进入90年代中后期,哈马斯涌现出一批很有水平的火箭专家,他们潜心研发火箭技术,并取得了很大突破。同时,他们也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手里得到一些火箭弹,更使火箭武器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同的巴勒斯坦派别,都有其独特的火箭弹。如人们熟知的哈马斯有“卡桑”火箭弹,阿克萨烈士旅有“亚西尔”火箭弹等。2000年爆发巴以大规模冲突后,这些火箭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以色列防不胜防。现在,哈马斯的火箭弹库里,已经拥有多种类型的火箭弹。不但传统的“卡桑”火箭弹发展成了“卡桑2型”,而且又新研制了“胜利3”型,射程从最初的二至三公里,发展到现在最远的18公里,并且拥有标准的弹头弹量,里面可以填装金属碎片和标准的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