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或被“单边弃核”?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uank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认的五个核武器国家中,英国的核力量较少受到关注。但近来随着苏格兰独立运动声势日炽,英国核威慑力量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国际讨论热点,因为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要求将英国核潜艇从苏格兰的土地上驱逐出去,英国必须认真考虑核潜艇未来何处安家的问题。
  核武器是应对最极端威胁的终极手段
  二战期间,英国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与美国一道研发原子弹。但在战后,为了保持对原子弹的垄断,美国中断了与英国的合作。1947年,英国决定自主研制核武器,1952年进行了首次原子弹试验,1957年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之后建立了独立的空基和陆基核力量。冷战后,英国继续坚持拥有核武器,英国政府2010年10月发布的《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认为,核武器是阻止最极端威胁的终极手段。维持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是应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最根本保障。目前,英国拥有单一的海基核力量,其核武器主要装载于四艘核潜艇上,每艘核潜艇携带16枚射程达1.2万公里的美制“三叉戟”D-5型固体推进潜射核导弹,每枚导弹携带三颗当量为10万吨的核弹头。
  近年来,英国在核军控领域表现得非常活跃。2009年2月初英国发布《消除核阴影》政策文件,提出迈向无核武器世界的六步计划,声称英国致力于在核武器国家中推动裁军,防止核武器扩散到新的国家,并支持建立无核武器的世界。同年7月又发布题为《迈向2010之路——应对21世纪核问题》的蓝皮书,为确保201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功设计路线图。它还采取了一些措施,表明自己支持核裁军的态度,例如2010年《战略防务与安全评估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代中期,英国实战部署的核弹头将从约160枚削减到120枚,库存核弹头将从225枚削减到不足180枚。
  但实际上,英国核力量现代化的步伐一直没有停顿。在核武器生产设施现代化方面,2011年12月,英国国防部宣布计划投资20亿英镑,在阿尔德姆斯顿核武生产综合体建造新设施,其中2011~2015年投入2.81亿英镑,建设高爆生产设施,2016~2020年投入7.34亿英镑建设核弹头生产和拆卸设施,6.34亿英镑用于铀部件制造生产工厂。在核武器投送系统方面,“前卫级”核潜艇将于2024年退役,英国海军计划用新的核潜艇代替。但由于面临预算危机,英国政府只好在2016年下次大选后才能就核潜艇现代化一事做出最后决定。不过,英国军方动作从未停止。2012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与英国军火商巴布科克公司签订合同,为一艘“前卫级”核潜艇换装新反应堆,升级防务系统。英国国防部还先期投入部分资金,开展下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2012年10月,英国国防部称,将增加3.5亿英镑投资,发展下一代核潜艇。BAE系统公司获得3.15亿英镑,巴布科克公司获得3800万英镑。在核弹头方面,英国计划采购W76-1弹头,替换三叉戟导弹上的W76弹头,以提高导弹打击精度,从而更有效地打击加固目标。
  苏格兰的核力量基地
  英国惟一的核潜艇基地位于苏格兰的法斯兰海军基地。该基地是英国1963年选定的。当时,英国为部署携带“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成立工作组评估可能的基地选址。它制订了一系列选址标准,包括是否适宜采取军事行动、安全状况以及建设成本。入选地址共有十个,一番筛选后决定在苏格兰的两个地址之间选择,即东海岸的罗塞斯和克莱德河畔的法斯兰。法斯兰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是因为军方认为这更便利作战。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英国对法斯兰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和发展。目前,该基地有浮码头、大型船只起吊、工程储存、发电设备、训练设施,可以提供各种潜艇支持服务,还可以安置六艘“三叉戟”潜艇的全体工作人员。其附近的库尔波特则成为军火库,那里建有弹头保管和储存设施,还可以存放和装卸常规鱼雷,卸载和储存“三叉戟”D-5导弹,以及对导弹进行简单修理。目前,英国的四艘核潜艇始终有一艘在母港进行燃料装填和维护,另外三艘则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为了维持连续稳定的海上威慑,任何时候英国都有一艘核潜艇在巡逻,第二和第三艘核潜艇也能够随时出海巡逻。潜艇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金斯湾海军基地安装导弹,然后再到库尔波特将导弹和核弹头装在一起。
  苏格兰独立运动吹皱一池春水
  实际上,苏格兰地区一直有反对核武器的传统。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和核武器进驻苏格兰之时,就遭到了一些反核团体的抗议。1998年,英国议会通过《苏格兰法》,苏格兰得以成立自己的政府和议会。尽管包括核武器控制权在内的国防权和外交权仍归英国所有,但苏格兰的反核运动却借助这些平台逐渐燃烧。
  2005到2007年,苏格兰议会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息。2007年3月,英国议会投票决定更新其海基核力量,更是在苏格兰引发了非常负面的反应,15名苏格兰籍的工党议员、所有的苏格兰民族党议员以及自由民主党议员均投了反对票。随后,苏格兰议会也通过决议,支持苏格兰议员拒绝更新核力量,并呼吁英国政府暂时停止相关努力。同年,主张苏格兰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赢得苏格兰议会选举,作为少数党上台执政。在竞选中,它宣扬要把核武器从苏格兰的海滨赶走。该党发布的政策文件《选择苏格兰的未来——国家对话》称,独立的苏格兰可以作为无核武器国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苏格兰民族党执政当局2008年召集了苏格兰无核武器工作组,权衡撤出核潜艇的经济影响,评估核武器的国际法地位,探索苏格兰作为观察员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会议的影响,以及苏格兰对和平的贡献等。2011年5月,苏格兰民族党赢得苏格兰议会多数席位,着手为争取苏格兰独立进行公投,并计划在未来宪法中列入禁止核武器的内容。
  这显然引起英国政府极大不安。因为核潜艇搬家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搬家期间,英国的核威慑力会受到影响。法斯兰和库尔波特基地的设施建设花费了五年时间,为了安置新的“三叉戟”系统,又花了九年进行重新装修。最新的研究认为,再择新址建设新的军事设施,至少需要花费20年,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将“被单边去核”。二是经济代价高昂。当时建设法斯兰基地花费19亿英镑,迁址花费也不会少。2013年1月9日,英国政府称,从苏格兰撤出核武器至少要花费56亿美元。对于财政紧张的英国政府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如果暂时将核潜艇停泊在盟国,那将面临政治障碍。2012年,英国国会苏格兰事务委员会曾出台报告,建议考虑将核潜艇停泊在美国或者法国。尽管英美保持特殊关系,英法近年也开始在核武器领域开展合作,但是英国政府还是担心这会削弱其威慑力的独立性,遭遇严重的政治和法律障碍。四是迁往他址可能带来无法承受的安全风险。皇家三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查莫斯曾建议,英格兰西南部的德文波特或威尔士的米尔福德海文可以作为替代选址。但是德文波特距离人口密集区太近,60年代这里曾是备选地址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放弃。英国国防部2013年1月明确表态,在德文波特部署潜艇太危险,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1000人死亡。威尔士政府则对把核潜艇部署在米尔福德海文表示欢迎。但英国专家也担心威尔士会步苏格兰后尘,寻求独立,届时核潜艇就又面临搬家难题。
  为了保住法斯兰核潜艇基地,英国政府只好不断出招,萝卜大棒一起上。英国国防部长哈蒙德日前表态说,核潜艇留在苏格兰的法斯兰基地将会确保该地区的6500个工作岗位,部署其他类型的潜艇,将会创造1500个工作岗位。同时另有英国政府官员表示,北约不可能允许排斥核武器的苏格兰享用免费午餐。然而,这些说辞能否为苏格兰人所接受,都需要等待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检验了。
其他文献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最适合  中国国情  伍钧:  中国在1964年成功进行核试验后马上就宣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现在西方国家质疑我们的“不首先使用”到底是战略还是政策,密切关注我们在核战略、核政策上往哪个方向走,会不会附加一定条件变成“有条件的不首先使用”、“有条件的自卫防御”——比方说在我方首都或军事基地等被炸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等是否会使用核武器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不管从经济角度考虑,还
澳门的冬日有些阴冷。忽然想到了斯里兰卡红茶,抓起电话向杨秀萍大使求援。杨大使雷厉风行,不日送来,令人感动。  喜欢斯里兰卡的红茶始于前些年。  初识科伦坡的日落和佛国的红茶  中斯关系一向很好,两国政府及民间交往十分密切。新中国建国初期,两国间签订的《米胶协定》曾轰动一时。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和封锁,中国的发展严重受阻,亟需进口包括橡胶在内的各种物资。此时,远在印度洋的斯里兰卡也面临着相似的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就贸易等议题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二十国集团要致力于营造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贸易保护主义强力回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此后,世界各国踏上了抵御和防范风险的应对危机之路,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本国经济贸易
青年画家,1973年生于山东曹县。幼喜翰墨,性近文史。少年负笈京华,拜师著名学者文博大家史树青先生习读书,学鉴赏,获益颇多;后又拜师著名画家于志学,并跟随于志学先生赴青藏高原、入新疆大漠、访敖鲁古雅。美术史治学则师随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先生。现为北京朔源文物鉴定中心特聘主任,在绘画之余从事美术史的研究。  作品《白梅》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3)  作品《春声一树满神州》作为国
5月28日,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毕业致辞。通过这篇毕业致辞,奥巴马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质疑和批评,回答了“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力”这一核心问题,向世界全面阐释了他的外交政策理念。美国媒体对这篇演讲的内容毁誉参半,对奥巴马为外交政策而做的辩护褒贬不一。然而,各大媒体对这篇演说的重要性却是众口一辞,认为它集中反映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思想,标志着“奥巴马
4月7日,美国著名媒体人麦克·华莱士与世长辞,享年93岁。中国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普通的中国百姓知道华莱士的名字始自1986年他对邓小平的采访。这一次采访中,华莱士与邓小平纵谈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当时敏感复杂的中美、中苏关系,对此后中美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报道特别是重要国际人物访谈的意义就在于其对国际关系的介入性。华莱士多数的国际访谈之所以能够为人所熟知,概源于此。     美国媒体
国民党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连续遭遇“反服贸”学运冲击、反“核四”社运之际,党内团结也面临考验,发展形势极为不利。为化解反马力道,及时稳住政局,马英九不得不扩大党内参与,将新北市长朱立伦、台中市长胡志强、台北市长郝龙斌纳入副主席序列,此举标志着国民党正式进入“后马英九”时代,开启中生代布局接班之路。  国民党面临内忧外患  近期,马当局疲于应对岛内学运、社运等此起彼伏的群体性街头抗争运动,尽管立场一再
4月29日至5月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开启了他的访非之旅,行程中包含了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刚果(金)和安哥拉等非洲四国,这是他就任国务卿之后首次正式访非。对于这场“迟到的访问”,美国国务院声明称,此访旨在鼓励非洲的民主发展,提升对人权的尊重,增进安全与和平,接触非洲公民社会和青年领导人,促进对非贸易、投资和发展伙伴关系。然而,纵观克里整个访问过程,他全程主打“安全牌”,积极推动地区和平进程,协调打击
所谓“大阿尔巴尼亚”,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它主张按历史的和现实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上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阿尔巴尼亚人的阿尔巴尼亚。这是一个有着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内涵的话题,我不仅以此为题指导过研究生写毕业论文,而且自己也写过有关它的短文。但是,我过去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感性的东西来支撑。在游走科索沃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阿尔巴尼亚”主张的一些物化载体,对它的产生和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
2月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正式签署禁令,要求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停止向北约空军寻求打击援助。他表示,为2014年年底北约军队将撤离阿富汗而感到“高兴”,他还说,“从今年春天开始,阿富汗部队将承担起为阿富汗人民提供安全和保护的责任”。  卡尔扎伊签署这一禁令的直接原因是2月13日北约驻阿富汗部队在库纳尔省发动空袭,造成了包括五名儿童、四名妇女在内的十名平民死亡,当阿富汗政府为此事质询驻阿联军时,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