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实的基础。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管理学中标杆管理方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进行必要性和综述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过程中产生问题及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标杆型队伍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实的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央文件精神,构建标杆型队伍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以具体的量化考核确保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标杆管理源于西方管理界,标杆有基准之意,其基本想法是寻找学习的对象,以既有成就为标杆,通过补齐不足的方式,达到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借鉴标杆管理方法,开展对我国高校思政队伍的建设,将产生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标杆化建设,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精神,推动高校思政建设整体水平提升的现实举措。第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标杆化建设,是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础工程,将标杆管理方法融入高校思政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确立基础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第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标杆化建设,是破解当前高校师德师风滑坡的重要制度抓手。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标杆化的管理,推动形成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更全面的考核体系、高效率的教育模式,切实降低各类不良问题产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自1982年开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以来,伴随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到2012年对于思政队伍建设的研究达到高潮。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研究日益增多,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基于管理学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的研究并不多。当前国内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隊伍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政队伍结构化机制化建设开展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取向,强调辅导员队伍的转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建设。吴麟麟,陈龙,周西安(2003)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将辅导员个人发展目标统一于学校总体目标中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连凤宝(2004)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途径。陈立民(2005)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必须要重视工作指导思想、队伍建设构成和成员能力培养的“专兼结合”问题。王洪才(2006)从职业化角度提出高校辅导员边缘化的特点,强调以专业化、培训制度化和高学历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廖济忠,徐建军(2006)认为高校辅导员应以育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抓住资源、功能与素质结构转型的三个关键,由管理型向教育型转变。程贯平(2006)认为高校应以提高辅导员的全面薪酬、提升心理满足程度来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王国良(2009)提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型建设方向,从角色定位、素质结构和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打造“三化”辅导员队伍的途径。
  2.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问题研究
  学者闫伟(2008)认为高校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存在着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等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些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学者吴静和颜吾佴(201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中从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落后、辅导员建设专业化水平不高和党团组织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四个方面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着的问题,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历程研究
  学者张耀灿(2009)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学者顾海良(2008)提出认为应从“05方案”中“确立一个意识、融合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把握四个统一”的要求来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对中央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全面推行。
  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的研究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进高校思政建设队伍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但对于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标准及其实施性研究不足,对标杆管理方法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目前运用标杆管理方法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的研究较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的研究就更加不足。
  (二)国外研究综述
  1.在国外尚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研究,涉及该主题的领域主要表现在教育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以杜威、赫尔巴特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对相关问题展开过论述。杜威(1899)指出:“道德教育集中在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方式的概念,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得来的”。杜威以环境对教育队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突破点展开教育队伍建设的研究。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35)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体现了赫尔巴特对教师地位的重视。
  2.在管理学方面,以美国学者达夫特(2007)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同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社会实体,具备精心设计的结构、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及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具备组织的一般特质。达夫特以组织的整合协调机制为着力点研究队伍建设,只有组织成员、组织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组织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一组织不仅与学校其它部门相互联系,而且自身内部又有多个相互依赖的子系统。20世纪90年代,美国施乐公司首创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思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巨大的实效性,较好地体现了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詹姆斯.哈里顿(2003)在标杆管理实践的大量总结基础上,针对标杆管理模式在目前全球企业中的实践应用,深入剖析标杆管理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
  [2]王兆旭等.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优先发展策略—以标杆管理方法的应用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05)
  [3]张慧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3(11).
  [4]彭庆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调配合机制的完善与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8(09).
  [5]王易等.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评述[J].教学与研究,2014(02).
  [6]栗蕊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回溯与展望[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2).
  [7]陈珠琳等.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杆型队伍建设研究》(CSZ18064)
  (作者介绍:董雪艳,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牛利娜,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新时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仪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即生命过渡仪式与强化仪式。其中生命过渡仪式又称“通过仪式”。德国人类学家盖纳普给“通过仪式”的定义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1]生命必须经历的几个具有标志性的转变:出生、成年、婚姻、死亡,都是社会精心安排的仪式主题。参与这些“仪式”的人以及社会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发生着转变。这些仪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葬
内容摘要: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品德教育,能够充分的挖掘美术教材中品德题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陶冶情操,真正的落实教育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品德教育提出改进性意见,为美术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美术 品德教学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构成内容,对帮助学
内容摘要: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得到深入广泛研究。对于日军的空袭,西方各界亲历者在惊叹中国人民反轰炸斗争精神的同时,也以新闻报道、外交文书、私人通信、画报及影像等方式留下最直观的记忆,希冀以此为切入点,从第三方视角探索其记忆下的重庆大轰炸历史。   关键词:历史记忆 西方报道 重庆大轰炸  记忆滋养历史,历史反过来哺育记忆,本文通过西方各界亲历重庆大轰炸者的相
内容摘要:话剧《天窗》与电影《45周年》具有相系之处:两者都涉及到了一个看似“不在场”,但于人性、精神层面时刻“在场”,并对冲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第三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婚姻(爱情)的稳态与打破”。两者不同点主要在于《天窗》的叙事文本第三人为Alice,但在故事文本中,爱情三人组都分别成为过打破稳态的第三人;而《45周年》的第三人Katya的“幽灵”属性分外明晰。   关键词:《天
《庄子》中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种自由、快乐之境。“庄周梦蝶”这一经典寓言阐释了庄子之乐的内涵:逍遥之乐,无己之乐,归道之乐。庄子的达观影响着很多人
内容摘要: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是百余年风霜巨变的的体现,更是历史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贫困问题是当下时代的热点话题,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一项制度创新,人们的贫困现状和脱贫需求应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本研究项目对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贫困地区  一.绪论  自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
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选取了几个国际大牌的化妆品说明书翻译的例子,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化妆品翻译的影响,分析了化妆品说明书翻译与文化结合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翻译技巧,认为翻译过程中译文应体现中文的结构美、音韵美以及情感美。   关键词:文化 化妆品说明书 翻译技巧  一.引言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大众消费品争相升级换代,通过增加品牌吸引力来更好地占据市场。而美妆业作为目前最具发展潜
内容摘要: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然社会转型和西方情人节涌入,节日传承陷入危机。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促进七夕节在当代高校的保护与传承,本文梳理了七夕节的起源流变,调查其在当代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情况,并据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身体力行,挖掘七夕多元内涵;利用传媒,扩大七夕节日影响;文艺创作,诠释七夕时代意义;推陈出新,激发七夕现代活力。   关键词:七夕节
内容摘要:英汉比较属于比较语言学范畴。汉英比较研究始于马建中、严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汉比较研究发展迅速,涌现出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英汉比较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句子、词语、功能和二者关系的宏观和微观比较。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古代汉语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 英语 对比研究 大学英语 对外汉语教学  英汉对比属于“比较语言学”范畴,是对英汉语言的共时分析
内容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师生关系概念解读为基础对民办高校师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最后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学生、教师、院校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帮助民办高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师生关系 民办院校 和谐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关系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