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说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教的乏味,学生学得无趣。本文就如何破解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这一难题,提高教学实效谈谈粗浅看法。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现状;策略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千年的辉煌诗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的教学要求和“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的考试要求。由此可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觀察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教学大致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诵读型。整节课以诵读为主线,试图将诵读指导、诵读实践和理解欣赏融会贯通,这类课,只有个别诵读功底深厚的教师能取得成功,教师往往凭借自己的范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参与诵读,体会诗人情感。但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指导诵读乏力,过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分析评价,结果导致学生束手束脚,不愿朗读,教师的教学意图最终无法实现。
  解读型。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内容主旨的理解上,基本上是按照作者介绍、朗读感知、分析诗句、品味语言、领会主旨等环节来组织教学。这类课看似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它与一般的文言文阅读课没什么区别,理性分析有余,熏陶感染不足,缺乏诗的韵味和美感,难有实效。
  应试型。教师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掌握某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上,往往是教师先介绍方法,并示范运用,接着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学习诗歌,然后迁移到其他同类诗歌的学习上。这类课主要受考试指挥棒影响,强调解题规律与答题模式,显示出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
  上述三种教学,在实践中往往显得缺乏诗的韵味,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体验古人的感受,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课堂常常显得沉闷而单调乏味。这样的教学,最终将导致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消弭,这实在是母语教学的一大隐患,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固然与古典诗歌创作年代久远,语言高度精炼,手法多样,寓意含蓄。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积累少、文化底蕴不足等因素有关。
  如何破解古典诗歌教学的难题,使古典诗歌教学更有诗意,变死气沉沉的课堂为生机勃勃的春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笔者就自己在古典诗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对古典诗歌教学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索。
  1.学前激趣
  如上所述,古典诗歌创作年代久远,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绝大部分古诗词的内容都和学生目前的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距离,诗歌中的许多情感,一般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和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针对每一篇古诗词的特点去指导学生预习,只是机械化或即兴化地布置预习任务,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难以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教师在学习古典诗歌之前,要给学生必要的兴趣引领,情境体验。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想象还原场景、换位思考,利用自己的经验体会诗人当时的情境。如在布置学生预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考虑设置以下几个预习任务:①请学生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和家人、同学分别时的情感体验,以此来初步唤起思乡的间接体验,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②让学生感受诗歌所写的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尝试描绘诗歌的画面。
  2.描绘意境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可通过捕捉意象,艺术再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景象画面,引导学生从“诗画”的直观体验中理解作品意象的灵动美。初中生是富于想象的,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让学生将古诗中的意象充分融合,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构造出一幅景致协调,情景相融的完整画面,再现诗人所创造的诗歌意境,让学生通过脑海中的自主想象感悟诗的意境之美。这比教师逐字逐句、条分缕析有效得多。李煜的《相见欢》是一首画面感和感染力极强的词,篇中仅用短短的几句就细腻地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被幽禁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堪称千古绝笔。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围绕上阕诗句描绘一幅画面。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进行描绘。例如有学生写到:
  “诗人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内心忧愁,抬头仰望苍天,只见一弯残月静静地蜷缩在天边。晓风残月,给诗人的心灵蒙上一层密不透风的黑幕。俯瞰庭院,无边的秋色染黄了高大的梧桐,或许它也忍受不了这样的凄清,只能洒下片片树叶,给这庭院徒增一丝凄凉。”
  这样的画面描绘,既激发了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3.音乐浸染
  诗歌是诗亦是歌,古代诗歌往往是用来吟唱的。因此,至今也有许多诗词传唱不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配合音乐在教学中让学生高歌一曲,用歌唱来替代重复的诵读,学生亦不乐乎?
  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学唱了这首歌。下一节课时,教师让学生来唱这首词,学生感情非常投入,很自然地唱出了词中的豪迈与良好的祝愿。再如教学《诗经》中的《蒹葭》,这首诗被台湾女作家琼瑶改编为《在水一方》,其曲宛转悠扬,词句典雅蕴藉,是最贴近原诗意境的一首歌曲。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此曲,并将其歌词与《蒹葭》原诗字句对读,以此逐渐理解原诗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之美。
  4.创作古诗
  美学家朱光潜告诉我们:“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不经过一个模仿阶段的。”所以,古典诗歌虽离我们年代久远,学习创作的难度较大,但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改写或仿写未尝不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阅读资源贫乏、时间不够、阅读环境不好等问题,并围绕问题提出如何建设“书香校园”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对农村校园的投入、发挥好教师、家长的互动、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阅读素质等。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书香校园  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
摘 要:“学讲计划”核心是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体育学科中全面贯彻这一计划,最大的转变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向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为了“不教”而“教”。  关键词:有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我市推行“学讲计划”的实施,主张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学讲计划”的实施中最主要的还是小组的合作,在小组的合作中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应该掌握的知识。《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将经济学相关知识与法律学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经济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经济法基础教学内容的特点巧用案例进行教学。本文就《经济法基础》课程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中小学生“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没有不能化解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早恋;案例  学生的早恋,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更让家长和老师焦急。他们一般十一、二岁,具有半儿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化,在初中教育教学理念中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越来越重视。本文结合创新教学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系统的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的改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不
摘 要: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并且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经为社会培养出了不少实干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中职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极大程度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和工作作风也发
摘 要: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这个大背景下,新课标也对地理课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地理教学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教师的必备基本技能之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必然
摘 要: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认识论的断裂”、“两个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的争论。本文简单梳理一下《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转变来加以探讨,力求解决《资本论》一书写作的目的问题。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认识论的断裂”、“两个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的争论。在此,我们需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如何搞好会计基本技能课的教学是每位从教者关心的问题,并提出对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目标;教师能力;教学方法  一、《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认识,而对经济领域的一些现象缺乏了解。而且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缺乏动力。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
摘 要:绘本教学方法可适用于低段学龄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学,其具象性、活态性与信息集成性有助于将“文字兑换”式的语文阅读转换为“图文传输”型的语篇联动,从而对低学段儿童的核心语文学习能力产生正向促进效应。为保持、发挥这种效应,将绘本教学建构为以“文字转译”为基、以“合理想象”为器、以“知情协调”为用的方法体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语文;低段学龄  绘本教学在低段学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