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逻辑的完善与转变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知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认识论的断裂”、“两个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的争论。本文简单梳理一下《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转变来加以探讨,力求解决《资本论》一书写作的目的问题。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认识论的断裂”、“两个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的争论。在此,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即晚年马克思写作的《资本论》是否承继了早期马克思关注的哲学问题讨论的范围与思路?《资本论》是否只是科学主义的体现或者纯粹经济学著作?写作《资本论》的目的是什么,它着力于解决的问题是否与早期著作的意图完全割裂了?在此简单梳理一下《资本论》在马哲发展史上的转变来加以探讨。
  一、从批判的横向逻辑维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曾评价道,马克思有两大重要发现,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向度分属于哲学观和经济学范畴。从表面上看,二者的确是断裂的,而为什么马克思从研究哲学问题转而到研究经济学了呢?首先,马克思在某种意义上是反对哲学,鄙视哲学,抛弃消灭哲学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消灭哲学”在这里他提倡消灭哲学,并指出了消灭哲学途径在于使现实与哲学所追求的东西相统一,根除旧的哲学和旧的意识形态存在的现实依据。而这样的倾向使得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一切思辨的使哲学导向神秘化的或者否定人的现实活动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研究重心从思辨的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从而导向了实践哲学因为实践哲学侧重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远大理想,而他毕生奋斗也是在在不断践行这一理念。为了致力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接触了最先进思想的熏陶不断地拿最新理论来指导现实问题,当发现行不通时,他毅然不断地批判、总结、继承来探索彻底的革命方。马克思从批判最能折射德国乃至当时最前沿的现实的哲学意识形态入手,如黑格尔、费尔巴哈、青年黑格尔派、普鲁东等。他从克罗茨纳赫时期《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颠倒,到德法年鉴时期批判狭隘的宗教解放探讨人的解放问题(当时德国最主要的现实问题),无一不是对现实问题的探索,而之后得出对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应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去。
  二、从批判的纵向逻辑维度
  在早年《致卢格的信》中,马克思就认为改变现实生活的着手点一是宗教,二是政治。宗教问题已经由费尔巴哈通过揭露基督教的本质完成,而政治问题的解答需到经济生活中去寻找。而经济生活也就是市民社会,从人们真正的与他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去探寻现实问题的根源。也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他强调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那种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而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国民经济学家将私有制和分工当作经济学研究中既定的、自然的前提,对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将其看做是人类发展历史的最后历史阶段的观点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的史前时期,而共产主义时期也只是现在预设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期,也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环节,阶段而非终结。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里,共产主义成为一种现实的运动。在《资本论》中,更是通过大量的经济学研究来探讨政治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资本逻辑的展开与历史之谜的解答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揭示从物到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逻辑的发展过程:物与物的交换W—W,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W—G—W,再到以货币为交换目的的交换G—W—G’,最后形成以资本增值G—G’(G’>G)为核心的交换原则和交换体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既不是单纯使用价值载体和交换价值载体的生产,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货币和商品实际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的增殖。也就是资本逻辑的作用过程。资本逻辑指资产阶级社会里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资本增殖为目的、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体系。这是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资本逻辑的特点有:①体现在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人们全部生活的终极的“绝对存在”和“绝对价值”;②体现在它是一种吞噬一切的“同一性”和“总体性”的控制力量;③体现在它是一种试图永远维护其统治地位、使现存状态永恒化的“非历史性”的作为保守力量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用一生的精力致力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而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解开了历史之谜:资本的自我增殖必将导致资本逻辑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瓦解,终将走向灭亡。
  而资本逻辑的瓦解马克思是通过对资本逻辑“意识形态幻象”的批判(认为是意识是现实生活的反射显现,一切虚假的扭曲现实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虚幻观念都是遮蔽了真实社会关系的)来进行的。
  四、总结
  《资本论》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并非与早年的哲学语境完全脱离开,而是深化了早年的意旨,将其理论具体化。
  參考文献:
  [1]郑忆石.马克思的哲学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简介:
  徐琪(1964—),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为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在校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参考资料。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全面构建动态更新机制,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招生渠道和办学规模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
摘 要:学生学习离不开兴趣,通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主动的学习知识。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注重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对新的教学思想不断吸取,将兴趣教学法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当然,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是在对孩子的培养方面,每個家庭都希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投入在
摘 要: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作为时代背景下被众大电子商务企业争抢的现代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并产生了极大的供需不平衡。面对与日俱增的社会人才需求市场,逐渐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需求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将十分具有研究价值。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以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契合当代社会人才需求背景,对新课改政策导向下的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开展研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职教育;服装设计
摘 要:本文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阅读资源贫乏、时间不够、阅读环境不好等问题,并围绕问题提出如何建设“书香校园”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对农村校园的投入、发挥好教师、家长的互动、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阅读素质等。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书香校园  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
摘 要:“学讲计划”核心是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体育学科中全面贯彻这一计划,最大的转变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向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为了“不教”而“教”。  关键词:有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我市推行“学讲计划”的实施,主张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学讲计划”的实施中最主要的还是小组的合作,在小组的合作中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应该掌握的知识。《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将经济学相关知识与法律学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经济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经济法基础教学内容的特点巧用案例进行教学。本文就《经济法基础》课程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中小学生“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自己真诚的心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没有不能化解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早恋;案例  学生的早恋,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更让家长和老师焦急。他们一般十一、二岁,具有半儿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化,在初中教育教学理念中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越来越重视。本文结合创新教学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系统的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的改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不
摘 要: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并且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经为社会培养出了不少实干型人才。本文通过对中职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传统教学;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极大程度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和工作作风也发
摘 要: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这个大背景下,新课标也对地理课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地理教学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教师的必备基本技能之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所以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必然